党委笔记心得体会及收获 党委书记党史心得个人体会(3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党委笔记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夯实基础工作,树立党委形象
一个乡发展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党委“一班人”的思想观念、理论政策水平。作为党委负责人,我一直要求乡党委以乡“六个好”为标准,乡党、人、政三套班子坚持党委决策,政府实施,人大参与监督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求同存异,团结协作,密切联系群众,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监督,使党委地位不断提高,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各方面工作有了长足发展。
(一)党建方面
全乡目前共有基层党支部29个,党员总数达到745人,其中流动党员143人,x年,转正党员11人,新吸收预备党员16人,入党积极分子36人。x年,我乡党建工作紧紧围绕上级有关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按照市、县两级安排部署,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创先争优”和“双服务”活动,极大地调动了乡村两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坚持固本强基,加强乡村两级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抓乡党委理论建设、廉政建设为核心,村级阵地建设为基础,基层站办所服务群众为主题,强化乡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为突破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x年,全乡投资8万多元为去年新建阵地的6个支部配备了桌、椅、沙发、图版、电视等 ,投资65万元修建了元山、井尔、八号、全胜店村委会,截至目前全乡阵地达到23个,为提升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改善乡党委、政府的办公环境,争取上级资金,投入 万元新建乡政府办公楼一处,将于x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基层阵地,图表高档次上墙,并充实完善图表内容,达到了有组织机构、有活动场所、有兼职培训教
师、有培训教材、有教学计划、有管理制度、有会议记录。建成了图板、表册、帐薄卡、制度齐全的组织阵地,全乡16个党支部配备了远程教育系统。并且按组织要求,做到了三会一课制,每月每季定期学习培训制、党员民主生活制等学习制度,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二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党建活动。为了使党建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在x年建党90周年之际,由我主抓,由乡党委组织各支部开展以“高举旗臶,展望未来”主题的红歌演唱活动,增强了广大基层党员珍惜荣誉、服务基层的意识,同时,在七一组织全乡预备期满党员举行了隆重庄严的入党宣誓,并组织各支部开展了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有效的促进了广大基层党员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三是注重凸显成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乡充分借鉴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精心设计载体、丰富活动内容,采取有力措施,在全乡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基层党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目前,各项工作正扎实有序的开展。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突出宣传促动创先、服务承诺创先、典型带动创先。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乡村广播、创先争优简报等形式,形成全方位、多角度、持续性的宣传态势,积极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制定公开承诺工作意见,明确承诺的对象、内容和程序,确保承诺工作有序
开展,乡党委、政府为民承诺办实事30件,践诺30件,全乡100%的基层党组织制定了承诺方案,90.2%的党员签订了承诺书,不少支部制作承诺图板,做到了公开承诺,承诺上墙。通过创先争优简报,宣传农业生产、教育事业、机关等工作一线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群众和能够发挥带头作用的“五好”党支部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将创先争优活动推向新的高潮。
四是创建服务型乡党委政府,落实乡干部服务责任制工作。以“机关服务基层,推进工作落实,破解发展难题;干部服务群众,转变机关作风,促进群众受惠”为总要求,在全乡深入开展创建服务型乡党委政府和落实乡干部服务责任制工作。乡政府成立了“双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双服务”工作动员大会,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厅内办公人员岗则明确,实行了“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并按照首问责任制、全程代理制、登记指导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要求对群众开展服务工作,各行政村建立了便民服务室,并有专职的村级代办员,有效的解决了基层群众的服务诉求。
五是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整改突出问题。一年来,乡党委、政府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按照党委、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按照干部群众的要求,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的作用,对查摆出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落实,查摆出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领导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够,创新意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干部职工的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精神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够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以下措施整改落实:一是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督促和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二是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和核心,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努力克服形式主义,力戒空谈,狠抓落实。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双服务”工作的监督力度,促进乡村两级职能和干部作风转变,形成一个职能定位科学、服务热忱规范、行政依法透明、办事方便快捷、干群关系融洽的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二)实施避灾农业引领产业发展活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以增强抗御自然风险能力为目标,避灾农业逐步得到发展。由于避灾农业对我乡群众来说是一件新鲜事物,干群都比较陌生,给我乡推广和发展避灾农业带来了很大阻力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坚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最佳着力点,广泛进行宣传动员,组织干部深入农田农户考察调研,积极参与上级机构各项农牧方面培训,截止年末,共计培训1500多人(次),让各行政村支部书记和能人大户当好带头人,使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现代科技的力量,从而接受并主动建设发展避灾农业。
在群众认可接受的条件下,我们进一步创新投资和建设机制,膜下滴灌马铃薯建设由去年2700亩上升到x年的6685亩,针对马铃薯销售市场疲软、销售困难的实际情况,我乡投资75万元修建马铃薯储窖一座,可储藏马铃薯3000吨,避开集中销售时间,提高了销售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订单农业有序推进,新发展甜菜种植6000亩,为全乡108250亩农作物参加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共收取保费221657元,极大地降低了农户在种植业方面的风险。
(三)狠抓农业、牧业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x年我乡粮食产量稳定,高效种植业得到发展。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领,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政策激励、市场运作”的方式,遵循自然市场两大规律,依托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大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了玉米、马铃薯、杂粮杂豆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构建成有效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粮食生产体系。
以天成滩区和后营滩区为重点,大面积发展玉米种植,在全乡所有退耕工程地全部种植紫花苜蓿、沙打旺等优质牧草,坚持立草为业、引草入种,建设玉米饲草种植基地。覆膜玉米面积达到4万亩,其中草玉米和粮饲兼用型玉米达到一半以上,人工优质牧草面积达到5万亩。在全乡范围内大面积种植了马铃薯,建成马铃薯生产基地,全乡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4.5万亩,其中膜下滴灌面积达到6685亩,特别是在马王庙、樊家圐圙、二号、庆乐庄、安家营等呼阳公路和天后公路沿线行政村进一步扩大覆膜薯种植面积。
x年全乡新打机电井13眼,配套安装变压器8台,架设高压线300米,低压线20xx米,新增水地面积2500多亩,在膜下滴灌区投资18万元新建扩建井房45处,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农民发放农业良种推广补贴42846亩,每亩10元,共计
428460元。农民人均农业收入比去年增加700元。利用农发项目基金培训农民1500人次,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的种养技术和劳动技能,调动了生产积极性。畜牧养殖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是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到xx20xx年末,全乡共有大小畜98337头只,其中牛6251头,羊86524只,猪4258头,鸡68149只。年内共出栏肉羊123640只,生猪3216头,出售种鸡15675只,禾牛86只,鲜蛋453000公斤,农民来自畜牧业的纯收入人均达到20xx多元。争取绿蒙远大公司投资320万元在甘草忽洞行政村建标准化肉鸡养殖场一处,设有鸡舍11栋,每栋可养鸡6000只,由公司提供种鸡、技术、饲料,当地村民可进入养殖场进行饲养,45天出栏一批,每栋每批村民可获利2元,每栋每年可养4-5批,全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00多万元。由返乡创业农民个人投资90万元于天成村后沟新建养鸡场一处,设有鸡舍5栋,每栋可养蛋鸡3500只,可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10余人,真正的使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为天成乡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x年我乡共聘用防疫员21名,为全乡的牛、羊、猪、鸡进行了春、秋两季各种疫病的防控免疫,免疫率达100%,在春季全面开展了牛、羊布病溯源灭点采样检验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在全乡的86524只羊中,共检验出布病阳性公羊7只,母羊302只,羔羊159只,并及时进行了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兑现了阳性羊畜主的补偿金23.58万,到目前全乡未出现任何疫情,为畜牧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抓好各项社会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实施“文化兴乡”战略,加大对教育事业以及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环境;二是推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教育、受教育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在我乡的努力争取下,在县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下,又为我乡12个村委会新建了“草原书屋”,全乡现有16个草原书屋,受益群众达14000多人,每个书屋现有书籍1800册,还有报纸、期刊、杂志、影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涉及方方面面,同时配套了电视12台、书柜60个,椅子120把。四是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搞好“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全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x年争取县文化局投资25万元新建天成乡文化站活动场所一处,将于x年配备完毕投入使用,乡文化站组织巡回各行政村播放电影52场,于6月底组织了天成乡物质文化交流大会,并邀请山西省青年晋剧团来乡演出。
注重村级生活环境改造。我乡严格按照因地制宜、合理选址、搞好规划、注重实效的要求,广泛开展公用卫生厕所、村居卫生环境的宣传,使改厕工作家喻户晓,群众参与热情很高,形成广
泛参与的良好气氛。通过宣传、引导,农户自愿投身改厕建设中来。x年,改厕工作共涉及天成、三道营、樊家圐圙、水泉庄四个行政村,投资100多万元,集中改厕700多户,受益群众2400多人。
重视劳务经济建设。全乡实有劳动力10808人,其中转移就业劳动力6223人,外出呼包鄂人数5208人,各村均成立了劳务经济培训服务站,建立了相应的培训基地,聘请了26名劳动保障员,现已初步展开农村社保工作,由乡民政所及劳务办成员为骨干抽组成立了专门的办公机构,年末进行了摸底调查,真正做到了“六有”,即:有人员、有机构、有经费、有场地、有内容、有设施。
民政事业服务民生。加强敬老院建设,新建天成村敬老院一处,配备完善服务设施,院内入住五保老人40人。对分散居住的低、五保户,改造危房50间,新建40间,共投资55万余元。年末发放救济金198.7万元,救济群众2368户,在寒冬来临之际给广大群众送去了温暖,包村单位慰问贫困家庭200多户,共发放慰问金10万余元,为他们过上一个快乐的春节提供了物质保障。
积极争取县扶贫办整村推进项目,为土城村委会新打机电井4眼,配套水泵4台,使村里的500多亩旱地变成了旱涝保丰收的水浇地,为农民增加收入拓宽了渠道。争取准煤公司救助金3万元,用于大准铁路沿线天成段6名贫困生的救助。为切实做好我乡农村低保对象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成立了天成乡两项
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对全乡所有常住人口进行了识别摸底,确定了3250名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开发对象,其中低保人口245名,并对这些贫困户进行了入户摸底调查,填写调查表,村、乡公示,现已录入电脑,下一步将根据贫困户的实际给予相对应的扶持措施,争取让这些贫困户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新生活。
积极做好林改、造林、禁牧、防火工作。x年全乡完成任务约2.5万亩,累计调回柠条籽1750公斤,各种苗木171万株,苗木栽植率达100%。林改工作接近尾声,外业勘查与内业填写全部结束,现正进行个人苗木信息入微工作,入微率80%。通过林改工作摸清了全乡现有林地78.6万亩,其中公益林60万亩、宜地林18万亩、商品林0.62万亩。全乡涉
党委笔记心得体会及收获 党委书记党史心得个人体会(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