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异常行为排查心得体会实用 银行员工行为排查心得(七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银行异常行为排查心得体会实用一
法定地址: 电话
法定代表: 电话
借款人(抵押人) 电话
住址:
本人有效身份证编号:
借款人为购买 (以下称“房产商”)的 (以下称“房产”),向贷款人申请贷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以及交通银行有关业务办法的规定,经双方协商同意,订立以下条款,共同遵守。
第一条 贷款币种、金额和期限
1.1 贷款币种:
1.2 贷款最高额为 元(大写 元)整。
1.3 贷款期限:
贷款期限为 年。自一九 年 月 日至一九 年 月 日止。分 期等额归还。
第二条 利率和利息的计算
2.1 贷款利率为“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加 个百分点(libor %)。每期计息日的 的libor为 贷款利率的libor,但每笔放款的第一个计息期的libor为该贷款发放日的libor。libor采用 个月浮动。
2.2 贷款利息以贷款的实际发放天数计收,以360天为一年。
第三条 贷款条件
3.1 借款人必须向贷款人提供下列资料:
a.《房产抵押贷款申请书》和《贷款申请人资料》;
b.与房产商签订《预购房屋合同正本》或《购房契约》;
c.房产商出具的购房预付款的凭证。
3.2 借款人到贷款人指定银行开立购房专户,今后有关购房费用,均通过该帐户结算。
第四条 提款
借款人不可撤销地授权贷款人,根据“预购房合同”规定,当贷款人收到房产商付款通知书后,主动将贷款划入房产商在贷款人处开立的帐户,并借记借款人帐户。向借款人发出付款通知书。
第五条 还款
5.1 借款人应遵照本合同1.3条款规定,按时偿还。
5.2 每次还款日前十五天之内,借款人应将本期归还的贷款和支付的利率存入购房专户。由贷款人在还款到期日,主动在购房专户中扣除其款项,无须事先通知借款人。
第六条 提前还款
6.1 借款人如果提前偿还部分或全部贷款,必须在三十天前书面通知贷款人。
6.2 提前还款只限于还款期序的倒序进行,而不能抵冲即将到期的贷款或下期的还款。
6.3 借款人提前还款,应向贷款人支付提前还款金额的0.5%至1%补偿金。
a.借款人在贷款不足一年(含一年)内提前还款,应向贷款人缴付提前还款金额的百分之一补偿金;
b.借款人在获得超过一年后提前还款,应向贷款人缴付提前还款金额0.5%的补偿金。
第七条 手续费及其他费用
7.1 手续费:贷款合同签订后,借款人应在本合同签订后 日之内向贷款人支付贷款金额的 %手续费。
7.2 在购房与贷款过程中所涉及的契税、保险、法律手续、抵押登记、抵押物的处置等费用,均由借款人支付。
7.3 由于借款人违约行为使贷款人遭受损失及由此产生的一切有关费用,均由借款人承担。
第八条 保险
借款人必须按贷款人规定的时间和指定的险种到 保险公司 分公司办妥 抵押物的保险手续,投保金额不得低于抵押物的总价值,投保期限应长于贷款期限1-3个月,保险单正本须注明贷款人为第一受益人,并将保险单正本送交贷款人。
第九条 借款人的保证
9.1 保证按合同规定,按时按金额还本付息。
9.2 向贷款人提供一切资料真实可靠,无任何伪装和隐瞒事实。
9.3 抵押房产的损毁,不论任何原因,均须负责赔偿贷款人的损失。
第十条 贷款人的责任
10.1 按合同有关规定,准时提供贷款予借款人。该贷款人以购房者的名义转入房产商在贷款人处的帐户。
10.2 借款人按合同规定,付清贷款总额,利息以及其它应付款项之后,将抵押的《房产买卖契约》或《房产权证书》交还给借款人。
第十一条 违约及处理
11.1 下列事项构成违约:
(1)借款人在付息日、还款日未能或未能足额支付应归还的本金及应付的利息,造成贷款逾期和欠息;
(2)借款人失去执行合同的能力或某些事件之发生使得本合同之执行成为违法或不可能;
(3)借款人违反本合同或附件的其他条款。
11.2 违约的处置:
(1)当借款人发生上述11.1(1)的行为时,贷款人从借款人违约之日起按逾期和欠息金额在原定利率的基础上加收20%的罚息;
(2)当借款人发生上述11.1(1)和/或11.1(3)的行为时,经贷款人书面通知后从违约之日起60天内借款人仍不纠正;或借款人发生11.1(2)行为,贷款人有权宣布全部贷款到期,同时,要求借款人偿还已发放的贷款金额及利息。
第十二条 适用法律
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并按其解释。
第十三条 合同生效
需经借款人和贷款人签字,并经公证处公证后生效。本合同的任何修改、补充须双方签署书面协议。
贷款人(抵押权人):借款人(抵押人) :
年月日:
有关银行异常行为排查心得体会实用二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20**级1班
起止时间 20**.7.7 ~ 2014.9.12
20**年 10 月 9 日
进入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充满激情和挑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而我们也从大一的师弟师妹变成了大四的师兄师姐,面向投身社会工作的门槛,或者投身考研大军,或者加入求职浪潮。我们大多数人都要面对那个为之准备了多时工作和社会,而专业实习就是我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培养今后从事财务、销售、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及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储备资源。而参与银行实习能够从银行角度认识到企业财务运作流程,熟悉银行信贷及电子商务的相关操作,在日常工作当中了解金融行业的相关知识知识和能力素养。与此同时,通过银行实习能够拓展和积累人脉基础,适应严谨高效的工作节奏,因此,在这次毕业实习中,我选择了中国银行两江分行作为毕业实习单位。在实习过程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熟悉了银行工作的基本操作和技能,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收益颇多。
根据学校对于本科生的毕业实习要求,我于20**年7月7日至9月12日在中国银行两江分行进行了长达十周的毕业实习。在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一步了解了银行的构架体系、部门设置和操作流程,对银行的工作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实习过程中与部门成员分工合作,拓展了知识水平和业务素养。实习期间,我在个人金融部银行卡助理,大堂助理等岗位上进行见习,在单位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熟悉了金融机构的主要经济业务活动,系统地学习了银行基础操作人员的实务工作,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下面对我的实习情况作详细总结。
一、 实习单位简介:
1.1关于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全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位于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是中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规模在中国五大银行位列第三。中国银行的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领域,旗下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按核心资本计算,2013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7位。
1.2中国银行的历史
中国银行于1912年1月24日由孙中山总统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开业。故中国银行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
1950年4月,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划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的各项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跨入了世界大型银行的前列。
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试点银行之一。
2004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银行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启动了新的航程。成为了国内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发行上市的公司。
1.3中国银行的业务
商业银行业务是中国银行的传统主营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及金融市场业务。
1) 公司金融业务
公司金融业务为中国银行业务利润的主要来源。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 金融机构业务、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其他公司金融业务。
2) 产品服务创新
中国银行配合公司客户最新业务需求,组合和创新公司金融产品;加大与金融同业的产品合作,积极开展同业间公司信贷资产的转让业务;推出融易达(应收账款的融资服务)、通易达(应收账款质押开证)、融信达(基于投保出口信用险的应收账款的融资服务)和融货达(货物质押融资)等产品,进一步丰富了“达”系列贸易融资产品种类。
3) 个人金融业务
个人金融业务为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重点之一。包括储蓄存款业务、个人贷款业务、个人中间业务、“中银理财”服务、私人银行业务、银行卡业务、渠道建设。
4) 产品服务创新
依托全球服务网络和多元化服务平台,中国银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不断创新推出本外币理财新产品。继续推动海外财富管理专柜业务,为客户跨境资产配置提供了便利。
5) 金融市场业务
中国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主要包括:本外币金融工具的自营交易与代客业务、本外币各类证券或指数投资业务、债务资本市场业务、代客理财和资产管理业务、金融代理及托管业务等。中国银行主要通过在北京、上海、香港、伦敦及纽约设立的五个交易中心经营资金业务。
6) 产品服务创新
新产品的设计与报价能力是中国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主要竞争优势之一。中国银行始终秉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理念,凭借在外汇业务方面的丰富经验及战略投资者的专业知识,致力于通过开发创新及度身订造的资金产品及服务吸引客户。
二、 实习目的:
(一)了解认识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的各种知识,丰富知识水平。
(二)锻炼自己的工作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岗位适应性。
(三)增加社会阅历,拓展人脉资源,完成实习规划。
(四)实习期间保持与单位领导员工的良好关系,通过自身实习表现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印象,争取校招绿色通道或者单位留用意
银行异常行为排查心得体会实用 银行员工行为排查心得(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