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崇德心得体会和方法 学史爱党崇德心得体会(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党史崇德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xx镇
学习会上,党组成员、副主任蒋同志从“为什么学、怎么学、学什么”等三个方面作了党史学习教育的专题辅导,并就如何对标对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凸显单位特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结合中心工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大家进行了交流。随后肖芬同志、李冰同志分别领学了《共产党人发刊词》《改造我们的学习》。
会上,与会人员畅谈了党史学习教育的个人体会,纷纷表示: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始终坚持和拥护党的领导,要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为安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贡献力量。
会议强调,全体党员干部要按照县委部署,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党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更好地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更加积极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xx镇
会议指出,党史教育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镇人大主席、纪委书记为参会人员讲党课,阐述了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带领大家感受邓稼先忠诚爱国、身先士卒、勇攀高峰、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课后,大家围绕“学史明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展开讨论。
大家纷纷表示,党史是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作为基层干部,要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营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好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全心全意服务群众。
关于党史崇德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历史的一头连着光荣的过去,一头通向光辉的未来。而今,我们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迫切需要从党史中学习先辈们艰苦奋斗、不畏艰辛的精神,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在接力奋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中唱响青春之歌。
>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革命年代是这样,新时代也是这样。党员干部要将理想信念融入血液、铸牢心中,成为思想上的“定海神针”,做到不丢“魂”、不迷“向”。始终保持思想上同心同德、政治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永葆忠诚之心、永怀赤诚之志、永做追随之人,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不断升华人生追求,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走好人生路,实现人生价值。
>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旗帜上。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要牢固树立“不负人民”的服务宗旨,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从人民群众最期盼、最紧迫、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常怀奉献之心、常立为民之志,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做群众的贴心人,知群众冷暖,想群众所想,心无旁鹜,一心一意抓本职,聚精会神干工作,踏踏实实谋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立足岗位跑好自己的“这一棒”。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百年峥嵘岁月,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担当作为、不懈奋斗的“担当史”。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从嘉兴南湖的一叶扁舟到“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从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进京赶考”,无不折射出共产党人的奋勇拼搏和实干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的实干担当要用努力奋斗去践行,才会开花结果。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干事奋斗导向,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不灰心,不气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逢山开山、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用自己的担当之责,切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
“心有所戒,方能行有所界。”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入党为什么,为党干什么,当官做什么。坚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守道德底线、严守法纪红线,始终做到慎初、慎独、慎微、慎欲,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刻将群众利益放在心头,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不独断、不特行、不逾矩,尽心竭力为人民谋福祉。始终以严格的党性要求自己,除去非分之想,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自觉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坚决把各种风险诱惑拒之门外,稳如泰山守好人生的底板底线。
关于党史崇德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中共产党党史党课讲稿艰难的岁月光辉的历程 今年7月1日是中共产党诞辰95周年纪念日,我们在这里齐聚一堂,开展活动,纪念党的生日。根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讲党课要求,在这里,我想通过对建前党的几届重要的代表大会(“一大”一“七大”)的讲解,来一起回顾我们党的成长和发展,题目就是:艰难的岁月,光辉的历程。
1917年俄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的广泛传播,为中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并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际的帮助。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这是今天中共产党的最初级阶段的组织机构,是革命的火种,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工人运动的结合,使中基本具备了建立共产党的条件。
党的第一次全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中共产党第一次全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代表陈公博,旅日代表周佛海,还有一名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着全50多名党员。列席会议的还有两名共产际的代表马林(荷兰人)和尼克尔斯基(苏联人)。由于会场收到暗探的注意和外巡捕的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之举行。
“一大”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呢?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共产党”,通过了“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一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焘负责宣传和组织工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陈独秀虽然未能出席会议,但鉴于他是当时很有影响的社会主义宣传者和党的创始人之一,大会仍选举他担任中央局书讲到这里,有些同志可能会问:我们年年岁岁庆七一,但“一大”召开的时间并不在7月1日。那么为什么把这一东、蔡和森、陈潭秋、悍代英、翟秋白、张焘、李立三、项英等30余名代表出席大会,代表了全420名党员。共产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陈独秀主持会议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报告。
“三大”的主要贡献是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共合作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民党,与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在1924年1月举行的民党第一次全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以湖南地方组织代表身份出席了这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在会上当选为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的41人中,共产党员有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瞿秋白、林伯渠等10人。在此后的两年里,共产党人在民党政府内许多重要的部门任职,这是共第一次合作最亲密的时候)。
党的第四次全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产党第四次全代表大会在上海闸北横滨路6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翟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着全994名党员。共产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陈独秀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来临了。“四大”之后的几个月即爆发了一场中人民反对帝主义的革命运动,这就是著名的“五卅运动”,“五卅运动” 迅速席卷全。仅一两个星期里就有600多个城镇,1700多万群众奋起示威。中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四大”召开时党员只有994人,到年底就达到1万人,一年内增加了10倍。
党史崇德心得体会和方法 学史爱党崇德心得体会(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