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趋势技术心得体会范文 趋势的感悟(8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4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趋势技术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中国能源现状发展趋势

1.人均能源拥有量低,能源储备量大。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中国拥有的石化能源较为丰富。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开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石化能源储量潜力大。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上蓄藏量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资源较低,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而且不足世界人均水平30%的耕地资源制约着生物能源开发。

2.能源生产结构依然以煤为主。在众多能源资源中,我国众多的工农业发展都主要依靠煤。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有68%,石油占23.45%,天然气仅占3%。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能源消费高、能源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3.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紧张的主要原因并非我国电力建设滞后,而是能源利用率低。目前我国gdp约占全球总量的1/30,但消耗能源总量却高于全球1/10。我国单位产值所消耗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法的8倍,日本、瑞士的11倍。目前,美国装机容量8亿千瓦,但gdp是中国的10倍。到2020年,我国gdp预计相当于美国现在的一半,但新装机容量要比美国现在装机容量多5亿千瓦时。我国能源系数总效率仅约10%,不及发达国家的1/2,另外90%的能源在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过程中损失和浪费了,能源低效率利用造成我国每年浪费资源占gdp的5%,再加上“电荒”耽误企业正常生产,造成的损失占我国gdp的10%,仅此两项,我国每年至少损失20000亿元。目前,我国工业锅炉的能源效率仅为西方发达国家的80%;钢铁、冶炼行业的能源消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鼓风机及水泵的能源利用也仅为国际水平的85%;国产电动机在产生相应动力的情况下,其电力消耗量比国际水平高5%―10%。

4.煤炭加大了环境压力。据统计,我国二氧化硫的总排放量已超过2500万吨,造成1/3的国土遭受酸雨污染,每年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已达1000亿元以上,直接威胁13亿人口和16亿亩耕地的安全,而燃煤发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50%以上,是造成酸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每开采1吨煤就会破坏2.5亿吨地下水,煤炭开发后还会造成地表塌陷,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矽肺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电煤资源与运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大跨度,超负荷运输格局更加剧了运力紧张。

煤炭在我国储量大、分布广、煤质较好、品种比较齐全。从能源结构来看,2004年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7.7%,石油占22.7%,天然气占2.6%,水电等占7.0%;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煤炭占75.6%,石油占13.5%,天然气占3%,水电的占7.9%。

从近二十年看,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供应质量有所提高。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76.2%降为2000年的66.0%;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23.8%降为2000年的34.0%。清洁能源的迅速发展,优化能源比重的提高,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大气环境起了重要作用。

能源结构调整是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中国能源结构就是要减少对石化能源资源的需求与消费,降低对国际石油的依赖,降低煤电的比重,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伊拉克战争、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都毫无疑问的说明能源、环境、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与制约,世界终端能源结构必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总的趋势为:通过管网输送的能源(电力、热、氢等)增多,固化能源(煤、生物质等)和液化能源(优质品、横成燃料等)比例下降。

1.我国煤炭剩余可开采储量为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开采储量为23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开采储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32年。

到2020年,我国人口按14―15亿计算,则需要26―28亿吨标准煤,由此可推测在2020年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不会有太大变化,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但其消费比例中下降的部分会被新能源(水电、风能、何能等)所代替。

2.到2050年,人口按15―16亿计算,则需35―40亿吨标准煤,煤炭资源量能够满足需求量,但是石油就主要依靠进口。新能源中水电,由于它是清洁能源而且我国水能资源理论储藏量近7亿千瓦时,占我国常规能源资源量的40%,是仅次于煤炭资源的第二大能源资源。

可推测在2020―2050年间我国能源还是以煤为主,水电消费比例逐渐的排升到第二位,石油、天然气将逐渐被其他能源取代。

由于我国煤炭的开采大部分属于掠夺性开采,估计到2100年煤炭资源已贫缺。而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将更为普遍,更为高效,而且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能源开发的首选资源。我国2/3的国土属于太阳能丰富区,全国陆地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70300亿gj。

可预测在2050―2100年,我国的能源结构会很大的调整,并能更好的完善,会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水能、风能、核能也会相继提升消费比例,而石化能源将逐渐被取代。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2008

[2]倪维斗.我国能源现状与战略对策[n].科技日报.2007

[3]姚愉芳,纪红.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

[4]吴步军.未来中国能源多元化趋势[j].应用能源技术.2010

最新趋势技术心得体会范文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物流需求也显著增加,我国物流工程发展迅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虽然我国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已经初具雏形,且发展前景良好。就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作了浅谈。

我国物流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物流工程是近年来形成的新学科,也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物流,顾名思义,指物的流动,是一种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主要表现为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物流概念始被引入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新世纪的第一年,跨国公司大举进入,我国的信息技术也迅猛发展,现代物流开始得以在经济生活中推广应用。

物流工程又被称为物流系统工程,概括来说,是一种综合性组织管理活动。具体而言,指在物流管理中,把物流和信息流看作一个系统,融为一体,把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的全过程看作一个整体。

很多大型的物流中心的物流设施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在物流工程建设前通常有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进行分析和进行工程设计,待工程建成后,还要有工程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维护、管理。即使物流工程的自动立体仓库、运输车辆以及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会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物流工程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和特性,其一般包括如下几种:

1、服务。物流系统是“桥梁、纽带”是流通系统的特征和作用,而物流系统正是其中的一部分。作为纽带,物流系统具体地联结着生产和再生产以及生产和消费,服务性是其第一个特性,服务也是物流系统的第一个目标。采取送货、配送等形式开展工作就是物流系统服务性的体现。在技术方面,物流系统会采用“准时供货方式”以及“柔性供货方式”等,也是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服务性目标。

2、快速、及时。作为流通系统的一种,为了良好的服务,物流系统需要做到快速、及时,及时性不但是是流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还是其服务性的延伸。对于物流系统来说,快速、及时不仅是一个传统目标,更是一个永远的现代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物流领域通常采取联合一贯运输、高速公路、直达物流以及时间表系统等管理和技术。

3、节约。在经济领域,节约是一条重要规律,而在物流领域,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所以这里的节约不止指流通时间的节约,还有尽量降低投入来提高相对产出,以做到基本上不增加或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节约手段。

4、规模化。生产领域的规模生产是早已经为社会所承认的,而将此作为物流系统的目标,也是为了追求“规模效益”。通常在物流领域会以分散或者集中等不同的方式来建立物流系统,并以此研究物流集约化的程度,这种做法就是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规模优化的目标。

5、库存调节。这一目标既是物流系统服务性的延伸,更是物流系统宏观调控的要求,其中,还包括物流系统本身的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常会在物流领域中通过正确确定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方式以及库存分布的方式来进行。

2001年也被称为中国物流发展的起步年。这一年,全国第一家物流行业协会挂牌。自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物流产业整体保持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但是仍存在诸多不足。其主要表现为:

1、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整体效益较差。多年来,我国物流工程管理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物流工程管理本来是一个系统资源,可这种模式使得物流工程的管理权限被划归若干个部门,比如铁路直属铁道部,公路、水路直属交通部,航空运输资源直属航空总局。物流管理和资源的这种分散化使得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极低,这种现状大大阻碍了物流工程的发展,也严重制约着物流在全社会范围内整体统筹和规划的经济合理,妨碍了物流的社会化进程。

2、物流企业基础设施不配套,自动化网络程度低。我国物流工程的费用集中表现为效率低下,成本极高。近些年来,我国物流行业的整体硬件环境虽然改善较多,物流作业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物流效率的低下导致物流工程的成本非常高,已经远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在基础设施上,我国传统物流工程仍然表现为投入不足,自动化信息程度很低。在物流工程的仓储、运输以及配送等各个环节上,因为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大多仍然以手工为主,做不到优化调度、有效配置。在物流过程中,多数企业很难做到在预定时间送货,而且还经常出现断货,对客户做不到不及时回应。这些问题造成了物流工程的管理水平低,管理效率低下,配送成本高,客户的满意度也比较差,物流工程的盈利能力自然也不高。

3、物流企业规模小,整体物流规划不够理想。当前,我国物流工程管理比较分散,物流企业的规模也较小,物流部门自成体系,条块分割现象也比较严重,极端缺乏整体物流规划。而且,综合性物流公司比较少,大多数物流工程的运营方式比较单一,物流工程中对货物的仓储、运输以及配送出现很多无效的作业环节。

4、物流工程

趋势技术心得体会范文 趋势的感悟(8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