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化学文献综述题目(21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17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化学文献综述题目篇一

根据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结合临床检验岗位人才需求,分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基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学科,医学检验在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各层次医院、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疫部门从事检验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生物化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涉及内容多,概念抽象。随着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生物化学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生物化学在临床检验中的作用不可小视。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能力较差,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思考。

1存在的问题

理论教学课时少

相对于护理专业而言,虽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生物化学一周多一节课,但还是不够用。生物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到基因表达,知识量很大。如果一节课讲太多内容,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时间一长,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实验课时少,内容陈旧

生物化学课时少,理论教学都不够用,能分到实验课的课时就更少了。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检验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来说,如果在校不通过实验练习动手能力,不增强实验技能,以后很难满足工作需要。然而,实验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实验操作过于简单,与临床检验中涉及的生物化学应用存在一定差距。

学生不重视

由于生物化学教学时数少,有些学校甚至把其列为考查课程,容易使学生忽视该课程的重要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没有接触过临床,不展,生物化学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生物化学在临床检验中的作用不可小视。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能力较差,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思考。

1存在的问题

理论教学课时少

相对于护理专业而言,虽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生物化学一周多一节课,但还是不够用。生物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到基因表达,知识量很大。如果一节课讲太多内容,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时间一长,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实验课时少,内容陈旧

生物化学课时少,理论教学都不够用,能分到实验课的课时就更少了。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检验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来说,如果在校不通过实验练习动手能力,不增强实验技能,以后很难满足工作需要。然而,实验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实验操作过于简单,与临床检验中涉及的生物化学应用存在一定差距。

学生不重视

由于生物化学教学时数少,有些学校甚至把其列为考查课程,容易使学生忽视该课程的重要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没有接触过临床,不了解生物化学和临床检验的关系,没有真正认识到生物化学在临床检验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性。学生的不重视及学时安排的不合理,导致生物化学教学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

2教学内容优化

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使生物化学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变得更为广泛,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学习就显得极为重要。从生物化学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来看,生物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必须改革。教师应拓宽知识面,教学中增加生物化学与医学实践的联系,介绍生物化学在医学检验领域应用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复杂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其学习动力。实验内容也要跟上临床应用,不能因为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一味采用传统检测方法。如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测定一直采用传统的赖氏法,学生在校学习的也是此种方法,而近年来临床上通常使用速率法来测定,此种方法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检测结果准确,能够同时检测大批标本,节省试剂,节省人力,是目前临床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主要方法。由于学校开展的生物化学实验与临床检验应用存在一定偏差,学生在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后,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因此,要优化生物化学实验内容,加强与临床检验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技能,规范操作环节,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还需要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生物化学检验仪器操作方法,如显微镜,基因检测仪,pcr仪,细胞筛选仪器,气相、液相色谱仪,电泳仪等。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创新实验能力进行重点培养,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3教学方法改革

生物化学课程较枯燥,不像解剖学、生理学有很多的图片供学生学习,大篇幅的文字讲述容易让学生提不起精神,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于一些内容相对简单的单元,可以采取学生自学后讨论,教师再总结的方式,做到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既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能巩固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于一些内容较复杂难懂的单元,如分子生物学部分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以及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pcr、重组dna技术、核酸技术、细胞信号转导与癌基因等)尽量使用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将课堂教学生动化,使学生形成形象具体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率。

4考核方式改革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如果动手能力不强,就只能在参加工作后重新开始学习,常导致用人单位不满。大多数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期末考核以试卷成绩为主。学生为了取得一个较高的分数,临近期末时,对知识点死记硬背,为了考试而考试,考试结束后,所学知识全忘了,导致学习专业课涉及的生物化学知识时,前后联系不起来。因此,要加强实验技能考核,提高实验考核比例,引起学生重视,在锻炼技能的同时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加强过程性考核。总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评定。由于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利用过程性考核,也可以督促其学习记忆。

化学文献综述题目篇二

上周,我们已经学完第九单元《溶液》课程的全部内容,在回顾单元知识的过程中,我着重回忆对溶解的加深理解,记得课后还曾经向刘老师求教空气和合金也是溶液,也有溶解度的概念,刘老师还在课上告诉我们一些溶液的形成和物质溶解时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等等。为了深入理解溶液溶解度的概念,我和同学利用假日期间,通过做化学小实验来探究物质能不能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某种溶剂中,即溶解度的知识点。

我们在1月2日中午(室外温度13度左右)的情况下,做有关溶解度实验。

首先将超市购买的精制250克食用盐均匀分成5份,每份50克;

其次,将超市购买的550ml的农夫矿泉水缓缓倒入奶锅内,防止水溅出;

第三步,略微加热装有矿泉水的奶锅,并用筷子搅拌均匀后,用甩至0度的体温计测量奶锅内的矿泉水温度,为19度。随后加入1份50克的食盐,搅拌后全部融化。

第四步,再加50克的食盐,搅拌后仍能全部融化。 第五步,再加第3份50克的食盐,搅拌后观察,发现锅底有少量食盐未能溶解。

这时,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在20°c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我们计算550毫升的矿泉水约为550克,在20°c时可最多溶解146克的食盐。 因而,我们分析,此时奶锅里的溶液应为饱和溶液。 第六步,我们将奶锅里的溶液加热,一会儿,发现,沉淀锅底生物少量食盐不见了,因此,判定,此时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相关,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 第七步,将热的奶锅放在室外(10度左右)1小时候后,观察,奶锅里又有少量的食盐沉淀物出现,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相关,随着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3、将溶液加热(升温)可以使溶液由饱和状态变成不饱和状态,将溶液冷却(降温)可以使溶液由不饱和状态变成饱和状态。

化学文献综述题目篇三

[1]郭少鹏.湿式氨法烟气脱硫及结合臭氧氧化实现同时脱硫脱硝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胡小夫.金属有机框架组装杂多酸复合材料及其氧化脱硫性能[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3]yancao,fujiaosong,yunxiazhao,(dobdc)

[j].(10)

[4]张丙凯.燃煤烟气中汞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和氧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5]屈文麒.燃烧过程中重金属在线监测、释放和吸附机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6]王奇.危险废物焚烧厂二恶英排放的环境分布及健康风险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14

[7]黄云.微藻固定烟气高浓度co2的藻种改良和过程优化调控[d].浙江大学2014

[8]曹飞飞.有序性结构对碳材料no_x吸附及还原作用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

[9]闫丽云.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副产品再生循环利用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4

[10]马良.气溶胶颗粒逆排旋流去除原理与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4

化学文献综述题目篇四

摘要:介绍了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原则,总结了其使用方法和避害措施,并提出药害产生后所采取的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以期将除草剂药害降低至最小。

关键词:除草剂;使用方法;药害;补救措施

1坚持先试验后推广应用的原则

新的除草剂必须进行生物测定,以便明确该除草剂的适用范围、除草对象、防除适期、用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应用技术。在推广应用这些技术时,仍然要先进行试验,然后由点到面,逐渐推广使用。除草剂的使用剂量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质地、耕作状况等有直接关系,如40%莠去津,在东北地区的用量为~,而华中地区用量超过时,对后茬小麦就有影响。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对除草剂敏感性也不同。为了扩大除草剂使用范围,应扩大试验作物,同时要特别注意试验作物及该作物不同生育期对除草剂的敏感反应,以便制定避免药害产生的安全措施。

2严格掌握除草剂使用方法

合理选用除草剂

选用除草剂既要对防除对象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又要对应用的作物安全无害,还要考虑对邻近作物是否安全。例如:拉索、稳杀得、盖草能、拿扑净、草甘磷等除草剂,对禾本科作物较敏感。因此,在选用除草剂品种时,要考虑作物的敏感性,切不可使用对作物敏感的除草剂[1]。

除草剂种类很多,每一种除草剂对不同杂草都有很强的选择性。因此,只有针对主要杂草选择适宜的除草剂,才能起到除草增产的目的。如:野燕麦、长芒棒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宜选用骠马、绿麦隆等茎叶处理剂,针对野燕麦还可选用野麦畏土壤处理;以荠菜、播娘蒿为主的麦田要选用二甲四氯、2,4-d丁酯等;以麦家翁、猪秧秧、荠菜、播娘蒿为主的麦田要选用巨星、拌地农等;以毛儿眼为主的要选用使它隆。切忌盲目使用秋作物(大豆、棉花等)除草剂。

要称准剂量,配准浓度

一般除草剂活性较高,如巨星只用15g/hm2,稍增大剂量就会造成药害。因此,除草剂要求用药量准确,不管采用哪种施药方法,都应均匀喷洒,做到不重不漏,才能安全有效。

除草剂与杀虫剂、杀菌剂不同,很多品种超过推荐使用剂量,不仅成本增加,还会对作物正常生长产生严重影响。如:56%二甲四氯钠盐超过的2,4-d丁酯乳油超过1050ml/hm2都会造成小麦旗叶畸形、抽穗困难;25%甲黄隆可湿粉性剂超过30g/hm2,就会抑制下茬玉米、棉花等作物的出苗。若使用量低于推荐用量,又起不到应有的除草效果。随着杂草叶龄的增加,要适当增加除草剂的用量,以提高除草效果。如:骠马乳剂除禾本科杂草,在杂草二至五叶期用750ml/hm2,而在杂草五叶期后要增加到900ml/hm2;用75%巨星干悬浮剂除阔叶杂草,在杂草二至五叶期用15g/hm2,而五叶期后要增加到。

掌握好施药时期

在作物具有抗性时期内,选择对防除对象较适宜的阶段用药,也是避免产生药害的有效途径。如用二甲四氯防除麦田杂草时,宜选在分蘖后到拔节前进行,过早或过晚都易产生药害,温度过低也会影响二甲四氯药效的发挥。因此,越冬期不能施药[2]。

杂草在不同生长时期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正确选择除草剂使用时期是保证除草效果和避免小麦产生药害的关键。苗前除草剂主要是在杂草出土前施药,在土表形成药膜或药土层,使杂草不

化学文献综述题目(21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