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课心得体会及感悟 植物保护学课程心得体会(8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植物保护课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1、谈话: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们要告别妈妈开始新的生活。你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方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出示课题,齐读。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
〈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
2、检查认读字词。处理“得”的两个读音(出示课件)
①指名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与体验;处理字词,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
1、一生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牛,马,小鸟靠什么“四海为家”?指名发言。
〈通过抓重点词来理解课文内容。〉
师:植物的种子没长脚也没长翅膀,怎样才能离开妈妈四海为家呢?聪明的植物妈妈特别有办法。它们都有什么好办法呢?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
2、自己读2—5小节,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把它们的名字画在书上。
〈培养学生批画的能力〉
指名发言,板书:(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
(1)提问:你见过蒲公英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蒲公英图)。 它的样子象什么?(降落伞),这降落伞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妈妈就能靠什么传播种子了? (板书:风吹)只要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能乘着风纷纷出发。 (课件演示这一动作)怎样理解“纷纷”呢? 想象一下,它们都会飞到哪儿呢?(再看课件,“降落伞”一个接一个出发的情景。)
〈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易于了解课文内容〉
师:蒲公英的孩子多快乐呀!你们美美地把这一节读出来。
(2)自由练读
(3)指导朗读。
〈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及朗读能力。〉
3、师:蒲公英妈妈的办法很棒,那么苍耳妈妈又为宝宝准备了什么呢?出示自学提示:(a,苍耳妈妈为孩子准备了什么?b,孩子还需要什么才能离开妈妈?)。自己读第三小节后,把答案画在书上。自学后指名发言。
“铠甲”是什么? 那课文中“带刺的铠甲”指的是什么? 把课前采集到的苍耳种子实物让学生摸一摸,体会苍耳布满刺的外壳。〈通过实物,使学生直观感知〉
妈妈为什么要给孩子穿上它?(这样就容易挂住动物的皮毛。板书:动物皮毛带)(课件演示这一动作)。想象一下,苍耳宝宝挂在动物皮毛上怎么样就可以走到田野,山洼了。这个办法可真有趣!你认为怎样读更有趣就怎样读。
(1)自由练读;
(2)男女生比赛读。
4、师:石榴妈妈、豌豆妈妈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它们靠什么传播种子?石榴妈妈的胆子为什么那么大,小鸟把它的娃娃吃掉它都不怕?它怎么就落户安家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自己读;
(2 同桌交流;
(3)汇报;
板书:小鸟吃
豌豆宝宝离开妈妈时心情怎么样?读一读那句话。(课件演示豌豆宝宝离开妈妈的动作)看后回答:豌豆靠什么传播种子?(板书:太阳晒。)你们能通过朗读体会他们的活泼和快乐吗?
①指名读、评读;
②全班朗读;
5、小结:(指板书)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蒲公英妈妈靠风吹(自然),苍耳妈妈靠动物的皮毛带(动物),石榴妈妈靠小鸟吃(动物),豌豆妈妈靠太阳晒(自然)传播种子。
四,深化内容,拓展延伸。
l、植物传播种子只有这四种办法吗?大自然中的植物有很多种,我们怎样就能知道它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第六节就告诉我们一个好方法。
①全班齐读第六小节;
②画出文中介绍的好方法;(仔细地观察)
2、植物妈妈还有哪些传播种子的办法? 你知道什么?说一说。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3、介绍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红皮柳,加拿大杨树,凤仙花,喷瓜,樱桃,椰子)出示课件。
五,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过渡:植物妈妈的办法真有趣呀!它们的智慧可真了不起!让我们再用背诵的方式夸一夸她们吧!
指名分小节背诵(六人)
六、布置作业,积累知识。
1、查看课外资料,看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延伸课外,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以及探索自然的兴趣。〉
2、背诵课文。
学习效果评价:
1、评价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结果。(操作方式:小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2、评价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思考,认真阅读,通过教师讲解以及自己的思考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操作方式:教师评价。根据学习课文时的朗读,发言加以评价。)
3、评价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交流中要运用自己收集到的成果,达到和同学互相交流,汇报(操作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成果来给予评价。)
最新植物保护课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欢迎大家来到长沙植物园!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植物园(the botanical garden )是调查、采集、鉴定、引种、驯化、保存和推广利用植物的科研单位,以及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并供群众游憩的园地。植物园中的植物一般按其不同的种类有规划地培养,虽然植物园在布局和收藏上一般也考虑到美学观念,但其科学使用价值是最主要,这是它与一般的观赏花园的区别。大多数植物园由大学或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管理。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扩建长安(今西安)上林苑时,栽植了远方所献珍贵果树、奇花、异草20xx多种,可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园雏形。
宋代司马光所著《独乐园记》中提到的“采药圃”,已类似现代的药用植物园。
英国皇家邱植物园1841年正式开放。世界最大的加尔各答热带植物园建于1787年,1947年起改名为印度植物园。
中国最早的植物园是1920xx年建立的南京中山植物园。1949年后,先后在杭州、北京、沈阳、广州及武汉等地建立了植物园。中国现代植物园建立较晚,建于1920xx年的清农事试验场(今北京动物园)即附设植物园,1920xx年建立的南京中山植物园和1934年建立的庐山森林植物园也属中国早期现代植物园。
1954年后,除在抗日战争时间遭到严重破坏的南京和庐山两个植物园得到恢复、充实和扩大外,还相继建立了杭州、北京、昆明、沈阳、广州、武汉、哈尔滨、海南、桂林、西双版纳、南宁、贵州、厦门、赣南、南岳、上海等各种类型的植物园或树木园。至1986年,全国的植物园已达70处以上。
展览、介绍、研究和利用自然界丰富的植物
植物保护课心得体会及感悟 植物保护学课程心得体会(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