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信息调研感悟心得体会实用 实践调研的心得体会(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221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信息调研感悟心得体会实用一

最近几年以来,养猪业已经潜伏着多个不为重视的现象,即:普通农户养生猪的数量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多数农户越来越不愿养猪。究其原因,除了农村强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以外,主要是养猪疫病风险大和比较效益低。疫病风险方面通过国家生猪保险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而比较效益低,除养殖业自身行业特点所决定外,最让养猪户深恶痛绝的是:屠宰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存在巨额暴利现象,每头肥猪宰杀、销售环节平均取利200~300元/头。不少地方头、蹄、内脏在农户家宰杀后按1元/斤低价收购,随后屠宰商按6~8元/斤卖出,加上销售环节利润,获利甚丰。而农户饲养一头肥猪行情较好时半年利润才100~200元,行情差时还要亏本,而近年实行的集中屠宰政策使农户销售一头肥猪更加不便、销售成本增加,散户农民由于信息闭塞、饲养数量少,缺乏议价能力和话语权,而生猪协会缺乏运作人员、工作量大、会费收取难等多种因素,协会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发挥协会协调、平衡买卖双方利益关系的作用,肥猪的销售定价权主要掌握在屠宰加工厂、屠工、屠商手中,至于猪价是否太低,行业发展是否受损,根本不予考虑。国家每年几百亿的生猪扶持资金对养猪户的激励作用,被上述黑洞轻易抵消。

>

2.1生猪协会工作设置专人专职负责主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会宗旨和现行的政策规定,整个协会工作应由实际从事养猪、营销、加工的从业人员自行运作、自行管理,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担任主要职务。然而现任会长、副会长等负责人,均是各养殖、加工、销售行业的人员,没有时间,也不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公共事务,畜牧局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人手极为紧缺,自身工作十分繁忙,没有时间、精力运作协会。因此,成立协会千辛万苦,成立之后无人问津,这是很多协会的通病。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与办法,笔者认为应该给每个协会落实2名专职技术人才,由财政解决其工资、福利待遇,或聘请在畜牧部门退休的有管理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每月给予1000元的工资、奖金待遇,让其将全部时间、精力投入到协会运作之中,才能促进协会健康发展。毕竟协会要真正运作起来,是一项费时、费力而又不易干好的工作,与现行坐班考勤的管理模式完全不同。待协会工作和经济状况进入良性循环之后,财政拨款的经费逐年减少,直到断切。只有用这种扶上马、送一程的方式,协会工作才能逐步开展起来。这也是符合国际贯例的“黄箱”支农政策。

2.2设置优质猪肉专卖店,提高猪场抗风险能力鉴于当前主要体现巨额利润的中间环节、终端环节都被经销商和加工厂家所控制,一遇生猪价格波动或阶段性调整,受伤害的只有养殖、规模猪场,经销商的利润丝毫不会受损,甚至还给他们带来暴利。因而养猪产业波动大、风险大,主要原因就在于上述的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没有“对接”,生产者的命运总是掌握在加工者、尤其是销售者手中。协会运作起来后,除在饲料方面降低成本外,还必须设立生猪协会的猪肉“专卖店”,才能提高利润、掌握信息,加大对肥猪销售价格的话语权,维持一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保持生猪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3允许协会自宰、自检生猪,避免宰杀环节的利润流失生猪协会由于具有畜牧局、政府支持的背景,技术力量强大,自宰、自检当然不会存在政策、技术问题。如果协会工作要创新,这一点非突破不可,或自建屠宰场,或租用屠宰场,均可操作。一头肥猪在宰杀加工环节,就有100~500元/头左右的利润空间,在生猪行情好时如果将这部分利润的50%归协会集体所有,牛猪行情差时,协会只取20%的利润。如此运作,协会生命力短期即可爆发,协会何愁不兴?生猪产业何愁不旺?协会在养殖技术上的推广、引导作用将大大凸显,现行生猪饲养、宰杀、加工、销售相互脱节、相互漠视的弊端,也许从此发生质变。这将是一项具有首创性的工作,必须有市级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并选好协会带头能人,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脚踏实地、稳步扎实推进,不能急功冒进。

>

本项工作及改革创新能否成功关键要点在于:是否物色到协会运作的“能人”。其标准为:既要有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又要有较精的专业知识、身体条件好、吃苦耐劳、公道正派。这样的人才能使协会运作成功,因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有关信息调研感悟心得体会实用二

>

我县地处腹地,源头,地理位置特殊,县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金属、非金属矿产27种,矿藏的潜在经济价值5000亿元以上。其中支柱矿种铅锌资源已探明储量450万金属吨,远景储量在800万金属吨,约占全省储量的80%,是全国“四大铅锌基地”之一;已探明黄金资源储量108金属吨,远景储量在150金属吨以上;已探明石灰石储量7、79亿吨;已探明可开发的大理石石材50wm3,远景开发储量150wm3;已探明的石墨矿储量1000万吨。

近年来我县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铅锌、黄金、新型材料”三个百亿集群,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工业企业419户,2019年完成现价工业产值228、6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3、4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户,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18、64亿元,占全县现价工业总产值的95、6%;实现工业增加值81亿元,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到了73、1%,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主导力量。

>

近年来,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发展趋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40、28%,为我县争创全省“十强县”和西部“百强县”起到了关键性的拉动作用。但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和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逐步显现,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发展和经营上出现较大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工业经济结构不优。在这4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事铅锌、黄金及非金属资源开发的企业共39户(其中,从事铅锌资源开采和选矿的企业31户,从事黄金资源开采的企业2户,从事非金属资源开发的企业3户,从事铅锌、黄金冶炼的3户,从事水泥生产的2企业户),是一个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新型建材、植物化工等产业还未形成规模,电子工业、机械制造、日用品加工,以及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引进难度大。导致工业产业结构和工业产品结构单一,经济结构不优,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二是经济效益大幅下滑。铅锌、黄金等主导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下跌,铅锌价格较去年5月同期每金属吨分别下降了1568元和465元。特别是今年2月与4月相比,0#锌、1#锌及1#铅的价格,月均价每金属吨分别下降了947元、977元和1020元,黄金价格也下降了50元/克。同时,矿山企业用工、原料成本、开采费用均有所增加,利润空间压缩。虽然我县大多数企业的产品产量较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加,但由于市场价格下跌,企业生产、销售同样数量的产品,现价产值和利税等指标较去年同期均出现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趋势明显。

三是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难度增大。一方面由于我县在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产业缺乏大项目的支撑,在探矿增储方面没有实现大的突破,加之受土地及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中泰黄金和省矿建5、5万吨铅冶炼项目由于环评等问题停产、银母寺等老矿山企业的原有探明资源已开采殆尽,面临停产的局面,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面临缩减。另一方面,由于铅酸蓄电池、锌空蓄电池等产业下游延伸产品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发展相对滞后、石墨矿精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九子沟磷矿综合开发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发展缓慢,培育新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难度凸显。

四是企业销售渠道出现萎缩。自去年年初铅锌精粉外运费由100元/毛吨调整到200元/毛吨后,由于采购成本的加大,使株洲冶炼厂、白银有色集团驻采购站纷纷撤离县,导致全县铅锌精粉销售渠道出现萎缩,销售量持续下滑,我县铅锌精粉销售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积压的铅锌精粉近3万金属吨。

五是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由于资金短缺,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个别部门服务企业的意识还不够强;矿山爆破服务费偏高等一些收费项目给企业压力较大;企业融资难和bàn zhèng难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

1、进一步理清工业发展的思路。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把“围绕工业强基础”作为事关全县经济命脉的根本性决策来落实,坚定发展新型工业的决心和信心。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理清阻碍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新型工业健康发展。

2、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步伐。我县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是围绕铅锌、黄金和建材等资源开发发展起来的,已形成了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产业和产品关联度较高,下一步要围绕形成资源配置做文章:一是积极创建紧密型(或松散型)的铅锌、黄金、建材、风电等四大产业联盟(或协会),以抱团发展,逐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二是支持探、采矿技术力量薄弱、安全风险控制不良的小型矿山企业,逐步退出矿产开发行业,转型到其他领域,为大企业、大集团搞好产业配套(www.);三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四是积极引进风力发电、尾矿综合开发利用等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提升高技术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所占比重;五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步伐;六是加快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今后凡兴建加工型工业项目必须向工业园区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延长产业链条,全力将县域工业园区打造成特色产业集中区;七是加快工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积极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

3、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结合我局工作职责,积极同财政、安监、质检、环保、发改、电力、林业、水利等涉企部门的协调力度,进一步优化企业投资发展环境。加大工业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和兑付力度,开展涉企检查备案审批制度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提谏言、献策,为优化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4、努力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力争10月份挂牌运行;加强县、镇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信息调研感悟心得体会实用 实践调研的心得体会(6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