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教育篇心得体会和感想 校园暴力教育篇心得体会和感想作文(七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校园暴力教育篇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各班在校园和老师统一安排下的进行元旦联欢晚会。在新的一年里,各班将这次做为一种极具亲和力的交流方法。节目方法不限,歌曲,朗诵,舞蹈、小品、乐器演奏、戏剧等,内容新鲜向上。
2、加强互动性:
以上报节目为主,穿插必定的小游戏,增强互动性。
3、拓展参与性:
争夺更多的学生参与这次联欢活动,。
4、丰厚赏识性:
参与节目者和节目单要经过班主任(或班主任指定班长)进行的审理.节目数量控制在15个分配。联欢时刻控制在1个半小时内。
联欢会的几点阐明和留神事项:(联欢会初步前由班主任或班长宣告联欢会留神事项)
1:为确保联欢会整场效果,各班悉数同学1:30分点行进入教室,联欢会时期学生一概禁绝在校园逗留。
2、坚持文明、节省的准则办妥元旦联欢会;让健康、生动的内容变成联欢会的主旋律。
3、班主任应把联欢会作为学生教学内容之一,对学生进行热爱集体、保护工业、遵守纪律、安全榜首、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学。班主任老师全程跟班,不允许联欢会场面的失控。
4、留神用电安全,没有老师在场,不得乱接电器。
5、安排教室时,本着保护环境和节省的准则,禁绝在墙上钉钉子,禁绝运用喷雪等风险用品,能够吊彩带或其他的小饰物营建一种炽热快乐的空气;班级一体机能够运用,但班主任应在场监督运用,留神操作,有疑问联络微机老师。
6、联欢会时期,不得在楼道、老师内追逐打闹,禁绝在室内做有风险的游戏,避免受伤;禁绝在校园内燃放烟花鞭炮;禁绝在教室内运用明火;阻挠收购蛋糕,格外阻挠用蛋糕涂改别人;禁绝用不明液体喷发别人;不得有外校人员参与本班联欢会;班内收购食物留神食物清洁。
7、活动必定要依照规则时刻完毕,拾掇教室清洁要彻底,经校园查看合格后,封闭悉数电源,锁好门窗准时离校 。必定要将活动的具体时刻奉告家长。
8、联欢会完毕后,各班学生没有格外原因应及时回家,各班主任谐和任课老师将学生 送出校园(东到家属院、西到红绿灯,整体男老师就位)确保学生安全。
赔偿阐明:
1、班主任要亲自抓,行进对学生安全作业的重视程度。
2、健旺建立“安全作业无小事”和“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警钟长鸣。
3、31日联欢会后,翻开班级悉数安全查看和排查。对要害部位和要害内容进行复查。
4、对查看中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当即陈述。
5、教学学生元旦假期时期留神饮食安全、交通安全、冰上安全和人身工业安全。
校园暴力在我国时有发生,但是情况复杂,违法与犯罪交织,且多数事件未进入司法程序追究法律责任,加之目前缺少统一的事件报告、统计制度,导致难以了解我国校园暴力发生的真实情况。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对xx-xx年各级法院审结生效的100件校园暴力刑事案件进行了梳理,这些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此类犯罪及审判工作的一些突出特点。简述如下:
针对人身的暴力伤害比例最高,其中,故意伤害罪占57%,故意杀人罪占6%,寻衅滋事罪占10%;性侵、侵财犯罪各占12%,聚众斗殴罪与绑架罪分别占2%、1%(见图一)。
(1)159名未成年被告人中,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被告人55人,占%;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104人,占%。其中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比例低,与我国刑法规定上述被告人只对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有关,故不能全面反映此类人群的校园暴力实际发生率。(2)涉案小学生占%,初中生占%,高中生占%;职业技术学校及职业高中学生占%,参与作案的无业人员占%。
持刀具(包括弹簧刀、水果刀、猎刀等)作案的占49%;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占35%,重伤的占32%,意味着在校园暴力犯罪案件中,实际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严重后果的比例高达67%;轻伤占17%,轻微伤占16%(见图二)。被告人作案后自首、与被害人达成赔偿谅解协议的比例高,分别占49%、54%。
(1)致被害人重伤的32起案件中,免予刑事处罚2件,占该类案件的%;宣告缓刑的22件,占%;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4件,占%;三至五年有期徒刑的2件,占%;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1件,占%;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件,占%。(2)致被害人死亡的35起案件中,宣告缓刑的8件,占%;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1件,占%;三至五年有期徒刑的4件,占%;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12件,占%;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0件,占%。
关爱呵护未成年人是我国及世界各国共同珍视的基本理念,也是少年司法制度发展的基石,毫无疑问,在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如何做到宽容而不纵容,社会还缺乏共识。从近几年处理的校园暴力事件来看,有的地方认为校园暴力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主要强调教育、挽救原则,未意识到对于那些社会危害性大的失足青少年,惩戒实际也是教育、挽救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同为未成年人的被害人的平等保护还不够。
当前,校园暴力频发,校园暴力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而我国刑法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等八种犯罪承担刑责。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不满十四周岁或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初犯免予治安拘留处罚。实践中,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中学生实施轻伤害等犯罪时有发生,不满十四周岁的儿童故意杀人的亦有发生。校园暴力伤害案件主要以故意伤害罪追责,而构成故意伤害罪又要求致伤达到轻伤以上程度。由此导致,对不满十四周岁的儿童故意杀人、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青少年实施殴打、凌辱等轻伤害的行为难以追究刑事责任,甚至也不能进行治安拘留处罚,相当一部分校园暴力事件只能由教育机构内部处理。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但何谓必要时候以及家长应如何管教,缺少相关细则,并不明确。同时,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即工读学校)接受矫治和教育。由于该措施非法定强制性措施,而是由监护人或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加之当前工读学校的规模正逐步减少,因此,实际走进工读学校的“问题少年”有限。
当前,对校园暴力的认识、立法、处理机制等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形成治理的短板。为了依法遏制校园暴力,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课题组认为,需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施暴者与被欺凌、被伤害的孩子都是法律应该关注和保护的对象。既要重视教育预防,也不能忽视必要的惩治。既坚持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的区别对待,给予未成年犯罪人在正常环境下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也要防止对未成年人只讲从宽而不讲从严的认识偏差。对于校园暴力事件坚持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情节较轻的,尽量给予最大限度的感化、挽救;涉及违法,影响恶劣,理当治安拘留或者送往工读学校的,就不能简单“教育”了事;构成犯罪,甚至罪行严重,不宜宣告缓刑的,就当判处实刑,不能简单通过赔偿
校园暴力教育篇心得体会和感想 校园暴力教育篇心得体会和感想作文(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