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实用 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怎么写?有范文吗?(九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教育论文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实用一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探索更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积极心理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从1994年以来,教育部不断提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尤其是2004年正式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
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学生基本工作看待。
截止2013年,我国全国民办高校达到1400多所,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390所,而陕西省民办高校共17所,应教育部的要求及广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从形式开始逐渐落到实处。
然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作为工作目标的局限性思想,而忽视了大多数普通的学生,这样可能导致忽略很多潜在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强调,每个人都有积极地心理能量,我们不能等到已经产生心理疾病,已经恶化到神经症或精神障碍的时候,再采用精神分析等方法去解决,这是消极的病理学的处理方法,而不是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ositive psychology)作为心理学上一种全新的思潮于21世纪兴起,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者的关注,正如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seligman所言:“当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被饥饿所困扰的时候,
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心理学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也在不断地试图扭转心理学过分关注病态心理的主流思想,然而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因素,人本主义学者们并未完全成功。
而到了21世纪,这个问题被心理学家们再次提出,究其本质,其实就是积极与消极的态度问题,积极心理学更多关注的是处于心理健康平均水平的普通人,这与人本主义关注人的本能及潜力的观念相似,强调普通人如何在适当的环境下更好地成长、发展以及成功,如何挖掘人们自有的内心力量与美德。
我们试图探索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创建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全面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理念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研究和教育的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所以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从之前的有心理问题学生身上转为更多关注普通的大多数同学身上,批判的传承以往仅仅面对少数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旧模式,开启面向每一位同学的积极关注、全面预防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因为在这样一个追求幸福满足的新时代,没有了硝烟,没有了饥饿,我们不再需要用消极的观念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生病、不要自卑、不要抑郁,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快乐、如何满足、如何成长、如何发展,最后达到如何幸福。
这样观念的转变,要从每一位教育者开始,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品质,帮助每一位学生积极的成长,并在这过程中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从此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在预防而不是治疗。
二、加强大学生积极情绪教育
孟昭兰认为,积极情绪是与人的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积极情绪体验更多的个体,在生活中表现出活动性更强,工作能力更强人际交往范围更广等特点。
在积极心理学中讲积极情绪分为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内心感受,而这其中被广泛研究的就是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指个体在各项幸福感指标上体验到快乐和满足,幸福感指标涉及工作、人际交往、感情、自我体验等各个方面。
主观幸福感高的个体,能体会到更多的积极情绪,同时也能促进个体的认知的发展。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生活品质,改善大学生应对消极生活事件应激状态,增进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
三、完善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
人格(personality)是一个人体区别于其他人的最本质最根本的特征和特点,包括我们的每个人独有的认知风格,个性特征,气质类型等。
一个健康的人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拥有健全的人格,而作为大学生拥有积极的人格特质是成长成才的关键,不断培养完善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积极心理学强调,要不断发掘人内在的积极力量,人性中的爱和所有的美德,这些积极的因素不断地被强化,人性中消极的因素就会被抑制乃至逐渐的消退。
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独立、积极的个性。
2022教育论文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实用二
音乐教育体验学习,顾名思义是以“体验”为教育核心,由听觉激发听众的内心感受,并从每个人的不同感受领悟音乐的内涵。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体验学习,即在课堂上的每一曲作品表现出的感觉,都由学生自己来总结。教师不会刻意地要求学生以怎样的情绪去演绎,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自由诠释;教师也不会先教授学生怎样的口腔共鸣、胸腔共鸣,而是让学生先以自己的心去和乐曲从感情上产生共鸣。
情感是音乐创作与表演中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从古至今,无论词牌、曲牌,音乐都将幻化成情感落于人心之上,所以在对音乐的审美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音准、不是气息,而是感觉。也许这是专业研究音乐时才需要达到的层次,但是在小学教育中,以这一观点作为教学出发点,可以让学生不受硬性知识的束缚,而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与体验中来,并更有效地通过音乐旋律活跃学生的心理情愫,以感性的手段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方向成长。
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意义,即从不同角度提升学生对音乐审美的品位和品味。这种教学下的体验模式,既区别于一般的音乐欣赏又区别于一般的音乐教学;它是在欣赏中教学、在教学中欣赏;或者说其欣赏的目的是为了教学,而其教学的方式又是一种欣赏。它是一种对音乐的形式与内涵的感受与理解、是一种对音乐美感的体悟与领会。音乐教育体验学习,对于音乐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是通过使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之中,从而通过实践与音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以学生自己的感悟,主动地去体验、理解、感受音乐的深邃。并通过这种音乐教学模式丰富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端正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态度,使学生在音乐审美方面有一定的素养。
1、情境重现式。音乐教育体验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更不如说是游戏。因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会异常活跃、形式更是千变万化,很多教师愿意选择“情境重现”的方式将音乐演绎出来,像音乐剧,更像小品。例如:将儿童歌曲《小红帽》编排出一系列的场景,学生亲自充当小红帽、外婆和大灰狼、亲自设计旁白和对白、亲自编排舞蹈,甚至可以将学生分组自行导演,并进行课堂竞演……这样做的效果显而易见,它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乐于融入其中,在玩一样的课堂上轻松地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技巧。这不仅完成了教师的教学任务,更让学生对音乐课充满了期待。
2、即兴发挥式。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音乐是其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对音乐的即兴发挥,更是锻炼学生反应速度及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最有效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即时的、自由的直觉和感悟,以舞蹈、小品、朗诵、解说等不同的方式将对音乐的理解完整地表达出来。学生在音乐中游戏、在游戏中音乐,结合体验与学习将音乐孕育、创造。这种即兴发挥的课堂教学方式,也使得原本在课上并不十分积极主动去表达自己的学生变得活跃起来,课堂气氛必然顺势被推向高潮,更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这种即兴发挥的学习方式中,学生也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正规的或是不正规的风格与形式的音乐,从而培养出学生更加不拘一格的艺术感觉。
3、创作改编式。音乐教育体验学习在教授学生乐理知识的同时,更加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创造能力。学生在音乐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可以突破传统课堂的听、学、唱的框架性模式,由学生自身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的多元思维进行对音乐的创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用“乐曲填词”“诗歌配乐”“歌曲改编”等不同方式,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来。例如:不同版本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同版本的《琵琶语》的演唱……在课堂现场的创作改编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挖掘出学生的创作才能、表演才艺,更有利于培养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音乐教育体验学习这一课题自实施以来,音乐课便再不是女孩子的课程,再不是五音不全的学生逃避的课程。它已完全变化为学生们解放心灵的、如体育课一般受欢迎的愉悦时光。音乐课的气氛得以活跃,学生的个性更是通过这样的课堂变得愈发活泼开朗起来,可见,这种体验学习方式势必成为当下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中将被广泛应用的一剂良药。
2022教育论文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实用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新学期好!
春回大地,生机盎然。在这个春意融融的日子里,我们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一起迎接新学期的到来。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致以最诚挚的新春祝福:祝老师们工作顺利、生活幸福!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快乐成长!祝我们的学校各项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让我们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里,放飞心中的梦想,朝着更高远的目标进发吧!
亲爱的同学们,自我校大力开展“品位教育”以来,“做一个有品位的实小人”已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心中,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有品位”一词的内容涵盖的面非常广,怎样才能彰显我们的品位呢?新学期,我要向全体同学提出一个新的要求--注重仪容仪表,做有品位的学生。
何谓“仪容仪表”呢?简单地说,它是指一个人在相貌、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等方面给人的第一印象感觉。它是个人涵养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在日常交往中,若是能做到穿着得体、举止有风度,就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可见,得体的仪容仪表是一张没有文字却形象生动的名片。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我们品位校园里,大多数学生的仪容仪表整洁大方,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为我们的美丽校园增添了光彩。当然,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不合谐的现象存在。比如:个别同学的着装不够整洁,不按要求佩戴红领巾,课间在楼道冲跑、大声喧哗等等。以上这些现象,与我们追寻的“有品位”大相径庭。那么,怎样做才是仪容仪表得体,彰显我们实小人有品位的精神风貌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
一、着装整洁彰显品位。请同学们按照学校的要求穿好校服、佩戴好红领巾,参加升旗仪式时,做到精神饱满。在平时,同学们要做到着装整洁,不穿奇装异服到校。朴素大方、整洁干净的着装不仅会为我们有品位的外形增加砝码,还能折射出同学们的朝气蓬勃、阳光自信。
二、注重细节彰显品位。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不起眼的细节能展现个人的修养与品位。希望男同学不留长发,剪怪异的发型;女同学不披头散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同时,要及时做好个人卫生,以干净清爽的良好形象去迎接每天的学习生活。
三、言行得体彰显品位。“言为心声、行为心表”。一声“谢谢”能温暖人心,一个“对不起”能化干戈为玉帛,一句“没关系”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弯下腰捡起碎纸是一种美,课间轻声慢步是一种美,轻轻摆正班级里桌椅也是一种美……亲爱的同学们,若是我们大家与人相处时都
教育论文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实用 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怎么写?有范文吗?(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