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夯实平安根基心得体会及感悟 平安工作感悟(3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不断夯实平安根基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基于对“我者”和“他者”的相同及差异的认识,社会成员对自己的民族归属和利益有所感悟,由此形成民族意识。因此,民族是一种拥有自我认同的人们共同体,认同则是民族意识的基本内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体现为“一种群体认同意识”,是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取得一致性的“集体身份认同”,但也有学者认为将意识的核心和关键界定为认同窄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身具有的丰富内涵。从汉语字义辨析认同的涵义,先“认”后“同”,“认”表示认识、分辨、认知或承认,“同”表示相同、共同、参与,可见认同本身就具有从不自觉到自觉状态的层次递进;从心理学视角看,主体基于认知产生归属感,认识到他者与我者的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于是有了情感上的承认或价值取向上的认可,进而赞许和遵守,再到行动上的支持,构成一个从内隐的心理归属到情感依附再到外显的行动卷入的过程;从认同主体和客体的多元化来看,认同并不是独立的、单一的、与世隔绝的,而往往是交叠重合着其他认同,相互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多种认同也可能在某一个或某一类主体中和谐兼容、共生共存。那么,产生于社会存在的认同具有动态变化与相对稳定相结合、多元与共存相结合的特征,实际上可以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就是认同问题”。
正是由于认同的多元性和可兼容性,认同的内容和维度也是宽泛多样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以明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有研究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五个认同”,并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学者持相同观点,但没有进一步论述,还有学者对二者的逻辑关系有不同见解,诸如认为“五个认同”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捍卫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底线,或者“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方式。回到本体来分析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属性决定着认同的关键维度。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疆域内的若干民族,在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滋养中,经过从自在到自觉的交往交流交融结合而成,发展到今天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家形式的人们共同体。“若干民族”是组成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内部单元,其结合方式如同石榴籽一般紧紧拥抱在一起,是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同时也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民族属性。无论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传统和精神文化,还是特色各异的个体民族文化,“几千年中华文明”已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成为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而这一本体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现代社会的中华民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家形式”独立自主地处理国际国内事务,中华民族共同体有毋庸置疑的政治属性。因此,民族属性、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属性。
那么作为本体主观反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内容的关键维度应该由这三个基本属性对应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民族认同是对与主权紧密相关的最高层面的中华民族的认同,也是对作为国家民族组成部分的56个亚层次民族的认同,还是56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认可。文化认同同样包含三重意蕴,是对中华共同文化、精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及相互之间的认可和欣赏。政治认同则包括最具代表性的政治要素,那就是主权国家、制度和政党。
对国家的认同是最高层次的政治认同,与现代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历史数千年未曾间断,其中王朝国家交迭更替,国家边界随着中原和草原、海洋、高原等边疆的互动而变化,国家称号随着不同朝代国家登场退场而变化,而自华夏起就出现的中国却始终存在,“中国这一名词的涵义就是祖国” 。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对国家的认同是“祖国”意义的认同,既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现代国家,又是对在长时段历史中存在的“中国”这个曾经以“松散政治文化”为特征的文化体的认同,蕴含了更多的文化情结和情感传承,更容易引起人的共情。对制度的认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显著的成果,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制度保障。对中国的政治权威或政党的认同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领导力量的执政合法性来源于其所具有与的中华民族最广大群众利益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合理价值体系和有目共睹的历史执政业绩,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的坚强政治保障。
这样看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与“五个认同”不谋而合,是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主要矛盾支配和决定着事物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当关注主要矛盾,紧抓核心内容,着眼于培育和提升“五个认同”的具体要义,落实于建设政治领域有力的领导核心、设计包容共治的合理制度,实现经济领域的共建共赢和社会领域的公平共享,凝聚价值共识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以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等措施。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体系具有包容共治的特征,承认多民族的存在及平等地位,并且以设计合理机制保障各民族共同参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各民族群众平等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以及各项关乎自身利益事业的合法形式和途径,维护广泛而真实的民主。各民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体系中获得平等的法律地位,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参与国家事务和建设,表达并实现自我意愿,是新时代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也是共同体政治凝聚力的根源,能有效增强各民族对国家、执政党和政治制度的认同。第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力发展生产力,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互
不断夯实平安根基心得体会及感悟 平安工作感悟(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