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中考素材人物篇:贝多芬
导语: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岁,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贝多芬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贝多芬的励志故事:坚持自我
贝多芬成为大师之后,坚持自己勇于创新的方向和目标。
在许多人都被贝多芬的曲子征服的同时,也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和接受他所创作的曲子,自然也不能理解和接受他的创作精神。一些守旧的同行或外行开始攻击贝多芬。
"贝多芬的曲子简直让人莫名其妙,他所表现的都是深奥难懂的东西,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有人这样说。
"贝多芬的曲子,太矫揉造作了,一点也不自然,旋律别扭,歌唱者很难跟上这样的调子。"也有人这样说。
对于这些攻击,他写信给一家音乐杂志说:"请你们的评论员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你们的言论可能会有严重的误导作用。一些有前途的年轻音乐家可能会被你们吓倒,因而改变他们的艺术方向,至于我,我并不认为自己完美而不应受到任何评论,只是你们的评论实在是外行话。因此我要说你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音乐。"
他丝毫不被外界的非议和攻击所吓倒,一直沿着自己所追求的艺术方向前进,终于登上巅峰,取得巨大成功。
思想家不需要旁人的赞赏或喝彩,只要他为自己鼓掌--这是不可缺少的--信心。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是欧洲音乐史上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1770年出生在德国的波恩,在贝多芬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对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在贝多芬才4岁的时候,父亲便把一堆的曲谱放在贝多芬面前让他弹奏,有时候贝多芬把小手都练肿了还是不敢休息。
一天,教堂的钟声都已经敲了12下了,贝多芬还在练习,他必须等到父亲回来检查他的曲子才能睡觉,母亲看着眼睛眯成一条缝的贝多芬,垂怜的对他说:"孩子,都12点了,先去睡觉吧。"
"不行,爸爸等会回来看见我没有练琴,会打我的。"
妈妈员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你们的言论可能会有严重的误导作用。一些有前途的年轻音乐家可能会被你们吓倒,因而改变他们的艺术方向,至于我,我并不认为自己完美而不应受到任何评论,只是你们的评论实在是外行话。因此我要说你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音乐。"
他丝毫不被外界的非议和攻击所吓倒,一直沿着自己所追求的艺术方向前进,终于登上巅峰,取得巨大成功。
思想家不需要旁人的赞赏或喝彩,只要他为自己鼓掌--这是不可缺少的--信心。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是欧洲音乐史上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1770年出生在德国的波恩,在贝多芬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对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在贝多芬才4岁的时候,父亲便把一堆的曲谱放在贝多芬面前让他弹奏,有时候贝多芬把小手都练肿了还是不敢休息。
一天,教堂的钟声都已经敲了12下了,贝多芬还在练习,他必须等到父亲回来检查他的曲子才能睡觉,母亲看着眼睛眯成一条缝的贝多芬,垂怜的对他说:"孩子,都12点了,先去睡觉吧。"
"不行,爸爸等会回来看见我没有练琴,会打我的。"
妈妈对这个酒徒的丈夫也没有办法,只好抱着贝多芬在琴边流泪,很快,贝多芬在母亲的怀抱睡着了,妈妈便把他抱上了床。
当钟声再次敲响的时候,贝多芬的酒徒父亲回来了,"那个小兔崽子呢,怎么不练琴了?"
"你不看看都几点了,还让孩子练琴,你要把他弄死才肯罢休啊?"
对,你说的对"贝多芬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来到贝多芬床边,把贝多芬提了起来,母亲怎么拦也拦不住。
贝多芬迷迷糊糊的在琴上一边弹,一边闭着眼睛,尽管如此,贝多芬的琴声还是十分流畅自然。
"行,这还有点莫扎特的样子。"父亲在一边高兴的说。
著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一个人:"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个战胜者:--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痛苦的战胜者。"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这段话出自于世界名著《名人传》。
《名人传》讲述的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一生,其中我最崇敬的伟人是贝多芬。
贝多芬于1770年 12月 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家里贫困交加,展现出音乐才华的他被父亲视为"摇钱树",父亲不惜打骂,使贝多芬有个不幸的童年。贝多芬长大后更是痛苦万分,可一次又一次的挫败都没能使他屈服,双耳失聪的他同样在生命的57年间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我想,即使没有人看到、听到贝多芬的努力雨艰辛,但是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正如晚年多获好评,至少受人尊敬的贝多芬成功了。
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这就是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们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有是为什么要假装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贝多芬的毅力、顽强不惜的斗志、宁死不屈的精神我们永远
励志的中考素材人物篇:贝多芬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