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作风建设心得体会 论作风建设心得体会(4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山东德州作风建设心得体会一
欢迎您来青岛崂山参观游览。青岛地区大小山峰几十座,崂山则为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崂山风景区总面积446平方公里,其中绕山海崖线长达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称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崂山气候清新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2.6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为-0.2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为23摄氏度。崂山历史悠久,古迹荟萃。远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崂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已在此聚居生息,创造了灿烂的龙山文化。
崂山自然景观独具天然特色。山海相连、海天一色、雄伟壮观;每座峰上形象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崂山名泉圣水富有特色。神水泉、圣水泉、金液泉、六乙泉等清泉各领风骚;著名的青岛啤酒和崂山矿泉水均依此水酿就而成。
崂山林木苍郁、花繁草茂,区内仅古树名花就有110多株,有的树龄高达2500余年。山深处,春日一片翠绿,夏天浓荫蔽日,秋季满谷金黄,严冬则处处玉树琼花。
崂山以其山海奇观、深邃幽静之胜景,“神仙窟宅”,“洞天福地”之美誉,倍受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名道高僧之推崇。唐代诗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东海上,崂山餐紫霞”的著名诗句。
总之,清新而湿润的空气,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构成了崂山旅游的丰富内涵。
崂山共分为7个风景游览区,分别为巨峰、流清、太清、仰口、棋盘石、北九水、华楼风景游览区;接下来我将按照“崂山一日游”的习惯旅游线路,介绍南线上几处主要主要景观。那未及介绍的留等崂山探胜者们自己去体味。 基本旅游线路(南线) 太清宫--明霞洞--上清宫--龙潭瀑
请各位游客往这边看,这座高大上的建筑物就是太清宫了;太清宫亦称下清宫,当地人也称下宫。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前临黄海,一碧万顷,夏纳清风,冬隔朔气,素称“北国小江南”。
太清宫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
请各位旅客继续往前走,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明霞洞了, 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阳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为上清宫的一处别院。明霞洞景色幽丽,云雾缭绕,霞光山色变幻无穷,素有“明霞散绮”的美称,为崂山十二景之一。 好了我们欣赏完明霞洞继续往前走,接下来就到了上清宫了,上清宫位于崂山南部丛山峻岭,这里因入山已深,空气清新,清泉飞鸟,不但怡静,而且特别清幽。上清宫属全真道华山派道观,是崂山中别具一格的“丛林”庙宇。道教把“上清”、“下清”、“玉清”三宫称为“三清仙境”。“上清之天在绝霞之外,有八皇老君,运九天之仙,而处上清宫也”,故而得名。又因与太清宫对称,又简称上宫,与太清宫,明霞洞同为崂山东南部的主要道观。
各位游客我们继续往前走,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个自然景观就是 龙潭瀑
龙潭瀑又名玉龙潭,水源来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涧水穿山越岭,聚成一股急流,奔腾而下,在一处高约30米的崖顶平台上,平直地冲出数尺之外;那气势,宛如一条矫健的玉龙,从悬崖之颠,腾云驾雾,呼啸而下,击得潭中水花四溅。人们拟其形,取其声,观其色,叫它“龙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龙潭”,大家不妨再看一下瀑布顶端“龙吟”两个隶书大字,直径一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1981年游崂山时所书。瀑下长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台下远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视“龙潭喷雨”的壮丽景色。
好我们这次崂山南线游览到此结束了,如果时间充足各位游客还可以浏览一下崂山其他路线的景观。
谢谢
2022山东德州作风建设心得体会二
岱庙古称东岳庙、泰岳庙,也叫泰庙,明代开始称为岱庙。它是泰山上下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古代帝王来泰山时祭祀泰山神的场所。据文字记载及文物调查证实,岱庙初建于秦汉,随着泰山神信仰的逐步增大,岱庙规模也日益增大,以宫城形制来营造岱庙,是宋代以来所严格遵循的制度。
先看一下岱庙的平面图。整个岱庙呈长方形,四周城墙高筑,四角都建有角楼,总占地面积约占9、6万平方米,城内布局严谨,对称规整,以一条南北方的轴线为中心,主要建筑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左右两边以庭院形势对称分布,这些院落各自独立,以幽雅、质朴的风格与主要建筑的庄严、肃穆相映成趣,即主次分明,又完整统一。
游岱庙要从遥参亭开始。遥参亭又名“草参亭”是岱庙的前庭,古帝王来岱庙祭祀泰山神之前必先在遥参亭举行一个简单的拜仪式,遥参也就是遥遥祭拜的意思。在遥参亭与岱庙之间的中轴线上,是清康熙20xx年,山东布政使施天裔和巡抚兵部右侍郎赵祥星组织人筑建的“岱庙坊”,石坊的上部为仿木结构,在石坊的梁柱,额板等地分别雕有“铺首衔环,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群鹤闹莲,天马行空,麒麟献宝等二十余幅图案,图案设计均采用对称的手法,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工艺,是我国现存清代石雕建筑珍品。
岱庙四周有八个门,朝正南的为五个,中为正阳门,正阳门两侧为“掖门”掖门两侧东为“仰高门”西为“见大门”,意思就是说仰望泰山之高,目睹泰山之大。
配天门是岱庙的第二重门,创建于北宋的大中祥符年间,取孔子语“德配天地”之意,解放后曾多次整修,现悬挂的“配天门”牌是当代书法家舒同书写,殿内原供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星宿,现在是流动展室,为泰山民俗展。
走右边,此为三灵候殿,祭祀周朝谏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传说宋真宗东封泰山时,在南天门见三神人,加封为“三灵候”后来建此殿专为祭祀。现神像早已被毁,在殿中间陈列有泰山石上刻“泰山石敢当”。
在岱庙内共有碑刻二百多块。有“宣和修泰岳庙记碑”它立于北宋宣和六年,也就是公元1120xx年,是宋微宗遣人修岱庙的记事碑,碑高9、25米,宽2、1米,仅龟座就高1、85米,重约4万斤,是泰山上下现存最大的一通龟趺碑。据碑中记载,此次重修后,岱庙内的古建筑共有八百一十三楹,碑文由翰林学士宇文粹中撰写,朝散大夫篆额并书,碑阳刻有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山东巡抚中州李戴,巡抚清源吴龙 徵(zheng) 题,田东书写的“万代瞻仰”四个大字。前人有很多丰碑,在明代时被借用,即在碑最刻上几个大字,此碑就是如此。
进汉柏院,门匾上写“炳灵门”。这处雅致的小院名叫汉柏院,因院内保存有五棵柏树,相传为汉武帝公元前120xx年来泰安封禅时亲手栽植而得名,在院的北面是一座炳灵宫,供奉着泰山神的三太子炳灵王,1920xx年毁于战火,1959年在炳灵殿旧址建起汉柏亭,此院内共有碑刻90余块。西北侧中间一块,是清乾隆皇帝御制的汉柏图碑,乾隆皇帝的诗文留世的很多,但画却很少见,尤其是刻在石碑上的更不多见。乾隆曾十次来泰安,六次登上泰山,在泰山留下170余首诗文,汉柏连理枝这幅图是乾隆回去后凭记忆绘制的。北边这通碑是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 张鹏翮(he),所题写“汉柏”诗(诗文:古柏千年倚碧峦,太平顶上觉天宽,晴空白鹤时来舞,云外逍遥得静观)。南面这通碑是由明崇祯年间陈昌言绘制的。碑额“汉柏图赞”由左佩璇篆写。
《第一山碑》是由北宋的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书写,米芾是北宋的书画大家,以行书成就最高。若仔细观赏三字,可谓各有特色,后人总结了三大特点,“1、三字笔画不一样粗细:“第”字笔用笔较细,书写瘦长,“一”和“山”字写得粗壮2、在这碑上三字所占位置不平均,“第”字占了碑了的一多半,“一”和“山”字只占了下面的一小部分3、三字所用字体不太一样,“第”字为行书,“一”字写得放松,有点草书的感觉,且有春蚕吐丝的意境,“山”字写的稳重,其中的一横有点隶书的味道,整体观赏此碑,立在这儿很稳,有稳如泰山之意。
东御座 在元明时是贵宾休息的地方。明代称迎宾堂,清朝时乾隆皇帝将它改为“驻毕亭”,这里成为乾隆皇帝来泰山时临时休息的地方。因它处在岱庙的东华门内,又是帝王休息的场所,所以又称“东御座”。(这几个字是当代书法家李传周所书)它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由垂花门、仪门、大门、正殿和厢房影壁组成。
院内保存有我们现存最早碑刻之一的《秦刻石》,又名《李斯小篆碑》,此石刻是我国最早的记叙功德的刻石,它原立于泰山顶碧霞祠西侧玉女池旁,刻石原有222字,主要内容记载了秦始皇的功德铭和秦二世胡亥的继位诏书。这个碑刻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在清乾隆五年(1740年)的时候曾毁于一场大火,整个碑刻就遗失了,75年之后泰安知县蒋伯生在泰山顶玉女池旁边拾到两块残片,现仅存10个残字,内容是“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秦刻石最初有7块,但现在仅存琅玡1块,泰山1块,所以这块秦泰山刻石已成为稀世珍宝,是我国的一级文物。“高台三上五间正殿是皇帝来时休息的地方。中间是龙椅,两边的红木家具是从民间收集来的,按清朝时的原样陈列的,家具上有用象牙骨头、贝壳镶嵌的人物及花卉纹饰。在殿内抱柱上的这幅清乾隆皇帝的诗联:“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横匾为“勤政亲贤”。意思就是说“天下要有一个人来统一治理,但天下不能仅供奉他一人,皇帝要勤于政事,亲近贤明”。殿内东为书房,西为卧室。
岱庙内共存有文物一万多件,其中一级文物138件,以祭器为主,乾隆皇帝献给泰山神的祭器中,有三件尤为珍贵,被定为泰山镇山三宝,都是一级文物。——
沉香狮子“乾隆20xx年奉于岱庙,用珍贵的沉香木疙瘩粘合雕制而成,狮子的眼睛用琉璃镶嵌,各重3、5公斤。沉香木是一种较为名贵的中药材,盛产于南方,不但木质坚硬,而且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以入水即沉为贵。
温凉玉圭:清乾隆36年奉给泰山神,圭衣90多厘米,重27、75千克,它由两块玉组成,上部为纯玉制成,质密而凉,下部为璞玉制成,所含的杂质较多,与上部比较手感稍温,上凉下温,故称“温凉玉圭”。玉圭的上部刻有日、月、
山东德州作风建设心得体会 论作风建设心得体会(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