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普及大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声乐课体会2000字(六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声乐普及大课堂心得体会范文一
强力度的形成不但需要较强的气流(气息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将这股气流在瞬间沉入丹田,只有当气息在丹田形成支点后,声音才能获得根基,才能轻松的唱出高音。
练习歌曲: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赵传)、《不见不散》(孙楠)、《听海》(张惠妹)、《剪爱》(张惠妹)、《想你的 365 天》(李玟)等。(尤静波/文 波普文化版权所有)
2、混声技巧 “混声”是一个专业声乐术语,通俗的解释,它就是介于真声和假声之间,半真半假的声音,即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相结合的结果。对于一般人而言,对于混声的概念比较模糊,其实它就是一种“半虚声”。如伍思凯、顺子、陶喆等歌手在处理中高音区时都偏向“混声”。
混声的练习首先要以真声为基础,在真声的基础上掺进假声。比如在中音区唱一个“ i ”母音,我们要先在胸口的中心找到真声的基音,然后再寻找两眉之间的声音集中点。这样就使真声和假声得到了结合。练习歌曲:《大海》(张雨生)、《你爱谁》(伍思凯)、《 melody 》(陶喆)、《别怕我伤心》(张信哲)、《回家》(顺子)、《约定》(周惠)等。
3、 假声技巧
“假声”从理论上讲它是指声带局部振动而发出的声音。通俗的解释,它就是一种“虚声”,但是它的这种“虚”并不是完全的虚,而是(声带)有控制的“虚”。假声的特点是音量较小,力度较弱,不易长时间的持续,而且需要充分的气息作支撑。虽然,这种声音在音量和力度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是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它却具有另一种魅力,因为它具有较强的难度,是一种技巧的象征,是声音表现力的展现。很多朋友由于缺少方法,唱到高音时往往都撑着脖子喊,其实高音并不一定要大声的喊唱,有时候用轻声的假声来处理也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其示在假声的运用中,持续的假声演唱相对较为少见,一般都是采用“真假声转换”的技巧来处理。所谓“真假声转换”是指在真声的基础上瞬间换向假声,然后再及时地换回到真声区。这种方法对于解决个别“极高音”具有很好的效果。
当然,真假声的转换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先要排除心理障碍,排除以往对高音的恐惧,要大胆的尝试,试验多了,方法自然就慢慢形成了。练习歌曲:《爱要怎么说》(伍思凯)、《沙滩》(陶喆)、《认真的女人最美丽》(高慧君)、《红豆》(王菲)、《只有你》(黄绮珊)等。
最新声乐普及大课堂心得体会范文二
练声又叫练嗓子,是歌唱的一种基本功训练。在我国戏曲界,称之为喊嗓或吊嗓。经过一定时间的练声,可提高歌唱的技能和技巧。在歌唱前活动一下嗓音,练练声,好比体育运动员在训练、比赛前活动一下腰腿,避免运动过猛扭伤筋骨、肌肉一样。嗓音非常娇嫩,儿童的嗓音更加细嫩,一下子就过猛地歌唱,不利嗓音的保护。因此在歌唱前,有目的地练练声,是非常必要的。
要训练孩子的嗓音,发展他的歌喉,扩展他的音域,使他的声音优美动听,发声自如、圆润,气息深沉流畅,吐字清晰,就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技巧训练。要达到以上要求,必须通过练声曲,有的放矢地来进行训练。因此练声曲都比较短,旋律也较简单,而且针对性强,便于将精力(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训练的技巧上,所以通过练声曲来练声,是歌唱技巧训练的一种有效而必要的手段,也可以说是歌唱的综合性练习。
根据先易后难的自然学习法则,练声可采用发声最自然的中声区为基础,逐步向上、然后向下做半音模进法移调进行训练。
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要在音域范围上作不同的处理:3~4岁可在c调的“1”到“6”范围内练习,4~5岁可在c调的“1”到“7”范围内练习,5~6岁可在c调的“1”到“严范围内练习,7~9岁可在c调的“1”到“3”范围内练习。在各自的基础上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再逐步向上和向下做扩展音域练习。
练声时要用较慢的速度和中等音量,发声的位置要上下统一,气息要均匀,保持高音部位的发声位置。在练声时,要求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家长要认真地听孩子练唱。
因为练声是为歌唱服务的,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家长也可把唱歌与练声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摘出歌曲中难唱的乐句进
行练声。结合所演唱歌曲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选择练声曲练唱,是大多数声乐教师常用的有效的方法。
①教孩子练声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曲调,不要超出儿童的音域范围,这在前面已经讲过了。
例如唱12 34|5—|55 5|55 5|54 32|1—||时,3~5岁儿童可在1=c到1=d或e范围内练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逐渐扩大音域。
②作为儿童唱歌基本练习的发声,时间不宜过长,低年龄的儿童每次练3—5分钟即可,不然会由于练声的枯燥而使孩子产生厌倦情绪,而且时间过长也会使嗓
声乐普及大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声乐课体会2000字(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