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做个好老师心得体会及感悟 做一位好老师的心得体会(四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永远做个好老师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脸庞。
—题记
你见过这样一张脸庞吗?这张脸常年带着泥渍,蜡黄的皮肤上点缀着两酡高原红,发青的嘴唇看起来似乎有些营养不良。但你再仔细去看,他的眼神坚毅笃定、泛着睿智的光芒,他不苟言笑,但面对人民总会露出和蔼的微笑。你见过这样一张脸庞吗?我见过。
这是一张冷静睿智的脸,如仲夏夜的明月清冷而高洁,它的主人是瞿秋白。在中国,他第一次唱响了共产主义之歌——《国际歌》,在华夏土地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八七会议”的主持召开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决策,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点明方向,点亮了希望的灯,他,功不可没。1935年,他不幸被俘,纵使敌人威逼利诱,他初心不改,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这是他奔赴刑场前写下的绝笔诗,也是这位共产主义战士留给世间最后的绝唱。夕阳西下,衣衫褴褛,脚戴镣铐的青年一路高歌,《国际歌》在辽阔的天空久久回荡,“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的呐喊响彻云霄。末了,这位年仅36岁的有志青年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935年6月18号。
这是一张深厚平和的脸,如深秋的土地,自然而醇厚。这张脸来自张小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正是张小娟的真实写照,她出生于甘肃舟曲一个贫穷的藏族家庭,因其刻苦努力,终于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最后以高级管理人才身份落户北京,在北京生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对张小娟来说也一样,可当2008年汶川地震她的家乡舟曲也受到秧及,她听到了祖国的召唤,家乡的召唤,乡亲的召唤,于是她义无反顾的回到家乡,奉献力量。
从2008年起,张小娟历任驻村干部、副乡长、乡纪委书记、县扶贫办副主任,一步步带领人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一点点实现全面小康的理想。但在2019年10月7日,张小娟在下乡扶贫返回县城时车辆坠河,不幸殉职,34岁的花朵悄然枯萎,留下满室芳华。2020年12月3日,党中央决定追授张小娟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让世人对这个年轻的姑娘有了更多了解。对于张小娟来说,这份荣誉是对她工作的高度肯定,而她在天堂定会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这是一张沧桑和蔼的脸,如山间的清风,轻柔而温暖。这是周永开老人的脸。这位投身革命数十年的老党员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岗位,为人民造福。退休后他常把“共产党员只能退职不能退休”的话语挂在嘴上,而他也确确实实这么做。他把目光投向花萼山,护林4万余亩,种植清风林1300亩,为子孙后代种下一片林海。“花萼愚公”的美称是人民对他的爱戴。周老会止步于此吗?不,他还设立奖学金,以此鼓励教育,培养人才,让这片贫瘠的土地绽放教育之花。
老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仰,他用行动开创万亩林海,功在千秋;他用思想抚育幼苗,利在当下。他用自己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谱写美好的篇章,在人民心中印下美好,他用一生奉献国家!
这是怎样的一张脸!他从贫困中走来,面色枯黄,带着泥土,带着伤痕,带着泪水,但他的眼睛明亮,眼神坚定,面容坚毅。他咬着牙关,闯过炮火纷飞,走过万水千山,熬过饥饿困苦。终于春天来临,他迎来转机,取而代之的不再是从前的模样,他焕然一新!
麦黄的皮肤透着健康
永远做个好老师心得体会及感悟 做一位好老师的心得体会(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