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小猫心得体会和方法 观察小猫的特点日记(4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观察小猫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提起黄豆,也许大家会觉得再熟悉不过了,可大家都不知道黄豆发芽的过程吧。我今天就要用水泡黄豆,观察它发芽的过程。
首先,我将杯子灌满水,然后拿了一把绿豆,它浑身都是黄色的,好象身披着一件黄色披风一样,只有一个椭圆形的地方是白色的,我又把它拿在手里撮了撮,感到有些粗糙,好象握着的是一小把凹凸不平的石头一样。最后,我把它放进了水里,它们有的在水里翩翩起舞,旋转着沉下去;有的好象不愿意呆在水里,便在它白色的部分上升起了一个小小的“降落杀。可是它的“降落杀不久就“坏了”,便只好沉入了水底。我好象都听见它们在“咕咚,咕咚”的喝水呢!过了一会儿,绿豆们的身上便结满了小水珠,像一颗颗珍珠一样。
他们是多么可爱啊!就像一个个绿色小精灵一样!
今天早晨,我起床时发现黄豆身上的小珍珠没了,只有几颗黄豆身上还留着两三颗珍珠。而且还有几颗黄豆白色的地方下面长出了一颗棵嫩黄的小芽,还裂了一道口子,使它那层黄色的皮开了一道小小的口子。
它们长的真快啊!
今天下午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又有几颗黄豆发芽了,原来的黄豆芽也长到5毫米了,并且脱去了它一半的“披风”,就像穿了一件有帽子的衣服一样,中间也裂了一道大口子。听妈妈说,发芽了的豆子不能泡太多的水,否则就会淹死。我赶紧倒掉了杯子里的一些水,把它们放在向阳处,希望他们在阳光的照射下快快成长。
下午我看到所有的黄豆都已经脱完壳了,而且都长出了芽,最长的7毫米,最短的2毫米,它们脱的壳漂浮在水面上,看上去就像黄黄的浮萍一样。它们的裂缝越来越大,好象一掰就要断了似的。我赶紧把他们的“披风”倒掉,换上新的水。啊,他们已经快长成豆芽了!看着我亲手泡出来的豆芽,我还真不忍心吃呢!
最新观察小猫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9月19日 星期一 晴
今天,奶奶拿来一筐子的绿豆,挑出几颗饱满的大大的让我种。
我看着圆球似的绿豆,疑惑地问:“奶奶,这几颗我要怎么种呀?”奶奶笑着说:“傻孩子,把绿豆放进碗里泡一个晚上后我就告诉你。”虽然心里还是不解,但我还是按照奶奶的要求,把绿豆放进装了水的小盘子里面,让它在里面尽情泡澡,唉!真不知道奶奶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难道这样就能发芽了?
9月20日 星期二 晴
放学了,我急急忙忙回到家,迫不急待地想知道奶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看看绿豆泡在水里会变成什么样儿。
到家才发现奶奶出去买菜还没回来,我就先到阳台上观察绿豆。呀!泡在水里的绿豆已经爆破了皮,露出嫩黄色的皮肤,似乎知道天气很热,想把衣服给脱掉一样。再仔细一看,天啊!一颗小绿豆竟然冒出一个小芽,那株小芽像只小蝌蚪。这时,奶奶回来了,我问道:“奶奶能把昨天的秘密告诉我吗?”奶奶笑道:“孩子,其实这就是种绿豆的第一步呀!对了,绿豆泡得差不多了,可以种到土里了。”我听了恍然大悟。接着我按照奶奶的方法把绿豆移植到土里,期待着明天绿豆会变成什么样子。
9月21日 星期三 晴
我现在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阳台上观察绿豆。
瞧,绿豆芽已经破土而出了,大概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有多美吧!我看了几分钟,有些不耐烦了,可豆芽还在慢慢地使劲儿地往上长,似乎一点儿都不累。过了一会儿,有些豆芽已经完全钻出土面了,可是还是弯弯的,像驼背的老头,又像倒立的高尔夫球杆。
9月22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是绿豆发芽的第四天,不知道又有了什么变化呀!阳台上,我发现豆芽已经长得大约有5厘米高了,像挺立的士兵一样,笔直笔直的,它似乎在说:“主人,你给我的食物太好吃了,看我长得多健壮呀!”绿豆苗上的叶子颜色已经变深了,豆苗的茎好像穿上了隐身衣,身体变成透明的了,里面还夹着一些月季红呢!过了一会儿,不知道豆芽是不是站累了,从笔直的士兵变成了一个个稍微有点儿驼背的老奶奶。
在这短短的四天内,绿豆竟然能从一粒种子变成一株株绿豆苗出来,可见绿豆的生长速度很快,我敢肯定,过了不多久,这几株豆苗必能茁壮生长。
最新观察小猫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观察对象:王志伟
观察时间:10月
观察地点:午睡室内
行为表现:
头脑灵活,思路清晰,对自我过于自信,常常喜欢打断别人的说话,很会看人脸色行事,属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类型。
教育过程:
平时我对伟伟小朋友是比较严格的,因为我明白他是个明事理,并时刻有提高的孩子,我不要求他做什么都是最好,但必须要做正确的事情,有我在的时候,有时只要我稍加提醒他就能立刻把状态调节好,可是如果我不在旁边,人的惰性就出来,乘机调皮下,和旁边的小朋友打打闹闹是常有的事。
午睡期间一般都是阿姨在看,所以每次到了午睡的时候,他就喜欢在床上翻来翻去的,一会儿和左边的幼儿玩玩,一会儿和右边的小朋友说说话,有他的地方总归是很热闹的,可是在睡觉的时候不行啊,他这样不但自我的睡眠没保障,还打扰到了别的小朋友的休息。阿姨和我反应了这情景,于是我决定要处理好这件事,我坐在他旁边的床上,他还在那睡不着,我看着他认真的说:“我此刻给你五分钟,你要在这五分钟之内睡着,不然你就和教师一齐出来做事,不用再睡了”他听了,明白我说到就做到的,赶忙闭上眼睛,中间我会时不时的说一句:“已经2分钟过去了,还有三分钟了”,居然没过一会儿他就真的睡着了。
教育效果:
其实并不是说给他五分钟就真仅有五分钟,只是让他明白时间不多,要抓紧时间睡而已,这招还真管用,每一天都给他“五分钟”,他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睡着,不再一向动来动去了。
孩子的自控本事还是很有限的,有时我们大人就要在旁轻轻的推一把,他们就能步上正常的轨道,当然力度要适当,如果用错了方法那可能会物极必反了。
最新观察小猫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观察对象:黄伟妍等
观察目的:培养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观察资料:
晨间活动的时候,两组小朋友们在兴致勃勃的拍皮球,还有两组小朋友在走独木桥,玩得可开心了。突然,看见几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教师,他们不听我的话,我叫他们不要踩小草,可他们偏要踩,并且那里的小草都被踩了倒下来了,教师,你再不去制止的话,那里的小草可要遭殃了。”原先,是黄伟妍和几个女小朋友。我就沿着她说的方向看过去,原先,他们在踢秋呢,我就走过去,准备和他们去说说,可他们却无奈地说:“教师,如果我们不在草坪上守门,摔交的话就要摔疼的。”“那你们能想个两全起美的办法吗?”我说道。“啊,教师,你能不能借个垫子给我们啊?那样的话,我们就能够不用怕摔交了”“能够啊,我们一齐去拿吧!”
状况分析:
平时透过上课和活动,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幼儿都能够很好的记住教师的教导,在实践时,虽然有的幼儿不能很好的遵守,但他们也有这个意识就很好了。
启示:
平时继续加强教育幼儿的品德意识,让幼儿不仅仅能在幼儿园做到,平时在家时更要有意识得保护花草树木。
观察记录四:想要的是让还是争
案例片断一:
吃点心的时候,教师端出了一盘草莓。教师问小朋友,你想要哪颗,小朋友争着说,要大的、要小的、要最红的。教师说,请要小的'孩子举起手,然后把大的、红的草莓分发给了他们,却把小的草莓给了说要红的、要大的小朋友。在孩子们吃草莓的时候,教师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先想着自我。”教师看着盘子里剩下的几颗草莓说:“还有几颗,谁还要?”这次,仅有五个小朋友说不要,其他小朋友都说要,结果,教师把余下的几颗给了说不要的孩子。但其中一个孩子说:“教师,我真的不要了。”教师很惊讶,一看,原先的那颗草莓也只吃了一半,估计他是真的不要了!其余四个说不要的小朋友则美滋滋地吃着教师给他们的最终几颗草莓。
案例片断二:
张佳怡的爸爸从厦门回来,给班上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礼物,有玩的、有吃的,小朋友都争着要玩具,可玩具分给每一个孩子又不够了。于是,教师把玩具拿在手里说:“你们要是想得到它,就要参加一次比赛。每个孩子都来整理自我的床铺和衣装,谁整理得又快又好,玩具就给谁。”于是,一部分孩子得到了玩具,另一部分孩子得到了食物。教师还告诉孩子们,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务必做得最好。
反思:
两个例子,证明了一个教育原理,那就是教育要从人的本质需要出发,重视激励人的创造力,鼓励孩子争取第一,使孩子成长为一个用心进取的人,而不是无谓地抑制孩子的欲望,更不能鼓励说谎。正当、公平地去争取自我想要得到的,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把潜在的本能激发出来。
诚然,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十分推崇谦让、利他、克己等品行修养。我们不否认中国传统美德对人成才立世的好处和作用,可是也应看到这种传统美德在培养孩子勃发的创造力等方面的负面影响。竞争的时代,要孩子因仁取让,孩子也许养成了谦让的品质,却可能变得无所作为。人的本能是追求最好最大的物质满足,如果正常的获取满足的方式被谦让代替,他就有可能变换方式去获取,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案例一中教师问“谁还要”,说不要的五个孩子中有一个是真的不要了,其他四个也许是用了“智取”的方式获取了想要的东西。教师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强化孩子做无谓的谦让,这四个孩子很有可能在这样的强化中学会了欺骗,学会了说谎,其他的孩子下一次也可能会用上“
智取”的方式。教师明知孩子们都想吃草莓,为什么必须要孩子们说假话呢?即使有人真心谦让,从受益者方面看,是因他人谦让而轻易获得的,自我没有付出努力,对他们自身的发展也没有什么用心好处。教师真正就应做的是尊重幼儿,创设宽松平等的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对孩子的教育应树立这样一种指导思想:正当竞争,发挥潜力的竞争,就是一种美德。品德培养不应独立于创造力培养之外。公平竞争、按劳取酬,既是美德,又是一种优秀素质,是一种智慧和潜力。我们就应让孩子在这样的努力进取中,德、能同步提高。
观察小猫心得体会和方法 观察小猫的特点日记(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