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名著心得体会总结 外国名家名著鉴读心得体会(3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西方名著心得体会总结一
第三节同学们期待的party开始了,老师说:“第一个节目就是猜人,谁能猜出装扮好的同学是谁,就有糖吃。”太有意思了!带服装的同学们纷纷去乔装打扮起来。
第一个上场的被裹得严严实实的,戴着刘昊男的面具,不过一看体形就被猜出来是佟昕卓。第二个是孙浩博,他那个魔法披风太明显了。
紧接着第三个人上场了,他脸上戴着一个金黄色的面具,披着魔鬼披风,披风下面一半穿着校服,一半穿着毛衣,头上还披了一件大衣,腿上也包裹着各种各样的大衣,为了防止掉还特意系了个腰带,鞋子都被盖上了。
这也太难了,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忽然杨首权说:“是李政航!”老师微微一笑,摇着头说:“不是。”师一杨提议:“让他说句话!”台上的人娇滴滴的学着女生说话,声音都变了。
听了这声同学们都大喊:“是个男生!”可还是猜不出来,苑俊奇又说“让他走几步!”台上人一听马上配合的走起来,不过这回他学鸭子走。这下同学们更乱了,高铭甚至跑到台上要摘掉他面具,但被拦住了。
没有线索同学们都放弃了。老师说:“不知道我就公布答案了!”台上的人一听赶紧伸出手去摘头上的大衣。咦?这小胖手怎么这么熟悉?这不是他的吗?我赶紧喊:“老师,我知道!是徐卓男!”
台上的人一听一下子扯掉了头上的衣服,喘着粗气大声喊道:“不可能!我都包成这样了,快憋死我了,你还能猜出来?”“哈哈,刚才你要摘衣服的时候你的手出卖了你!”他一听气得“啪”的一下拍了自己的手,同学们一看都笑了。接下来几个都很容易就被猜出来。
这时老师宣布说:“下一个节目——吃糖!”一听这话,同学们都把带来的糖拿了出来,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是花花绿绿的一片,有棒棒糖、奶糖、口香糖、粘牙糖、巧克力糖、胶皮糖……
我拿了一个波子汽水味的棒棒糖,这是口味的,好多同学都想要,于海一最想要,他求了我好久,可是就一个,我也不想给他,只见他跑过来趴在我同桌身上伸出手一把抓起棒棒糖转身就跑,一边跑一边用手撕糖纸,可是不好撕,他就用嘴使劲一咬,糖纸掉了,他伸出舌头舔了一口,“嘿嘿,这回你还敢要吗?”“太恶心了!我不要了!”我气得直跺脚“你得再给我一个!”就这样我们这里抢一块糖,那里抢一块糖,正当我们玩的开心的时候下课铃响了……这是我上过的最有趣的一节课,也是我过得最特别的一个万圣节了!
10月31日是西方的万圣节前夜。那天下午,我参加了“联大”的“走进万圣节,感受万圣节”联欢会。下午四点,我准时来到了联大的303教室。首先,每个人得到一个棒棒糖。
我找到一个座位,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棒棒糖,一边听一位老师介绍万圣节:万圣节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年年都会庆祝的秋季节日。这个节日实际不是一个真正的宗教节日,而主要是孩子们的节日。在万圣节这一天,人们最主要的庆祝方式是:1、制作南瓜灯。2、孩子们提着袋子挨家挨户串门,说:“trick or treat,money or eat.”意思是:不款待就捣乱,给钱还是吃的!于是大人们就会把准备好的零用钱或糖果放在他们的口袋里。“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下,好不好?”老师问。“好!”同学们都开心得叫了起来。体验完“要糖果”,我们又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个可爱的面具。最后进行最重要的一项:制作jack-o"-lantern(南瓜灯)。
老师给每人发了一个桔黄色的小南瓜,然后由外教带领我们制作。我先用铅笔在小南瓜上画出它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我画的是可爱型的,咧着嘴巴在哈哈大笑,还有一双眯成一条线的眼睛。形状画好了,就开始刻南瓜了。我用刻刀对着眼睛的轮廓一刀扎了下去,可是因为南瓜太硬了,没有扎透。抱歉,小南瓜,我于是把刀从南瓜“肚子”里拔出来,然后瞄准好位置,使出全身力气,这回终于扎透了。沿着画好的轮廓扎几刀,用力一拔,眼睛部分就掏空了。按照这样的方法,我依次掏空了另一只眼睛和嘴巴。唉,只是南瓜太坚硬了,我有次差点扎住手,看来制作南瓜灯真是不容易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小时的精心打磨雕刻,我的南瓜灯终于完成了。它看上去很开心,好像在感谢我“创造”了它呢!老师给每人发了一根小蜡烛,我把蜡烛点燃,放进小南瓜被掏空的“肚子”了,桔黄色的温暖灯光立刻照亮了小南瓜。呵呵,好像冰心笔下的“小桔灯”啊!忽然,教室的灯被关灭了,黑暗中无数“南瓜小妖怪”在冲我们微笑,我们也开心地笑起来!
聚会结束了,我捧着暖暖的南瓜灯回家了,好兴奋!这是我第一次体验万圣节,而亲手做的南瓜灯是我在万圣节收到的最珍贵最美丽的礼物。
主题西方名著心得体会总结二
各位朋友: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玉门关址。我在这里,就玉门关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人们对玉门关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
玉门关名称的来历有一个传说。相传丝绸之路畅通之后,西域诸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地经此入关。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也源源不断地经此运往内地。于阗国王为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派了官兵,专门押解运送玉石。官兵押运了几次后,就出现了怪事--驮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运官对此束手无策。一个拉骆驼老人告诉押运官:"骆驼入关生病,事出有因。咱们长年途经此地运玉石,从未祭礼关神。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 押运官问:"依你之见,如何才能消病除灾,确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说:"用上等玉石,在此池门上镶嵌一圈,这样关楼就有了光彩,关神也就高兴了。"押运官按老人的建议办了,骆驼灾病果然消除,平安到达了长安。关城因为城门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从此就称为玉门关。
玉门关的设立,始自西汉武帝时,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秦汉以来,好战的匈奴对汉民族威胁很大。汉初,匈奴东败东胡,西逐大月氏,占据河西,并以河西为基地,屡犯汉境。汉王朝开始曾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希图换取暂时的安宁。汉武帝时,放弃了和亲政策,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元狩二年(公元前120xx年), 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沉重打击了匈奴右部。同年,汉分河西为武威、酒泉两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20xx年),又增设张掖、敦煌两郡,同时建玉门关和阳关。从此,玉门关和阳关就成为西汉王朝设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关隘。
西归汉以后,内地通往西域及欧洲诸国的通路打开了,中国特有的丝绸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西方的音乐、宗教以及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也从此传入中国。人们习惯把东起长安(西安),联络亚、欧、非3大洲,遥遥数千里的交通大道称为"丝绸之路"。这条路自敦煌以西分为两路,一条出敦煌向西北经玉门关、鄯善北行,叫天山北路;一条出敦煌向西南经阳关、安南坝,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行,叫天山南路。因此,玉门关和阳关也就成为丝绸之路上通往西方的重要关卡,是西行商旅和文臣武将的重要停息站。当时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
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漱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600多平方米。西、北两面各开一门,城垣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上宽3.7米,下宽4米,南北墙下宽4.9米。城顶四周有宽1.3米的走道,设有内外女墙。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不足1米的马道, 靠东墙向南转上可直达顶部。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距玉门关15公里处,有河仓古城,为汉代玉门关守卒的粮仓,只存断垣残壁,但犹可见当年之气势。从敦煌去玉门关旅游,只有走戈壁滩上汽车轧出的便道。旅客租用越野车,要请当地熟悉路线的向导带路,以防迷路。
主题西方名著心得体会总结三
相见就是一种缘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天不怕地不怕,他无疑是个大人物。但是再强大的人物,也有脆弱的时候,也需要有人去关心他。
五百年前,一块灵石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孕一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石卵见风化一石猴,这就是孙悟空。孙悟空修行成仙,法力无边,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间,所有朋友都远他而去,就连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也只见过他一面。百年孤独,百年春夏秋冬,他餐风饮露,好不凄苦。幸得菩萨点化,他终于迎来了取经人唐僧,唐僧解救他后,他做了唐僧的徒弟,但是在唐僧那里,他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信任。后来猪八戒也是对他若即若离,甚至鼓动唐僧念《紧箍咒》,使他受尽皮肉之苦。只有沙僧,他崇拜悟空,支持悟空,可以算是他的铁粉知己。
在流沙河,沙僧被悟空收服后,他自叹不如。后来见过孙悟空的真本领后,更是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大师兄。
起先,沙僧是怕孙悟空的,虽然他们已经成了师兄弟,但是他还是小心翼翼地跟在大师兄身后,老老实实地挑着行李,做自己份类之事。
信任交心的前提
在《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中,白骨精三次变化要吃唐僧,不用说唐僧的肉眼凡胎看不出来,就连曾经是神仙的猪八戒、沙和尚也没看出来。只有孙悟空他火眼睛睛,一眼就看出了白骨精的真身。他打死白骨精后,沙僧暗暗得佩服起大师兄。
虽然孙悟空是为了救师父才打死白骨精的,可最终还是被师父赶走了。无奈之下,孙悟空只能把师父托付给沙僧,他说:“贤弟,你是个好人,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可见,孙悟空也是很信任沙僧的。听了大师兄的嘱托,沙僧非常感激大师兄对他的信任,他把这句话刻在了心里。他知道,大师兄走后,西天取经的道路会更加艰难。
从信任到崇拜
在营救宝象国公主百花羞的一战中,沙僧被黄袍怪抓住,捆在洞中,最后猪八戒请来孙悟空解救他们。当百花羞告诉沙僧孙悟空来救他时,他像是甘露滋心,高兴坏了,他说:“哥哥,你真是从天而降也!”
他对大师兄的感情从佩服到了崇拜。他的这种崇拜既表现在脸上,也表达在语言中。
就连唐僧也看出,沙僧对孙悟空的崇拜和信任远远超过对自己的崇拜和信任。他也知道猪八戒和悟空的关系远远不如沙僧和悟空的好。
规劝需要技巧
唐僧把悟空赶走后,六耳猕猴假装悟空,把唐僧打晕,将行李抢走。唐僧选择让沙僧去请悟空,理由是猪八戒与悟空向来关系不好,沙僧也乐意去请大师兄。平时像闷葫芦一样的沙僧,其实心里很清楚,他是一个能够明辨是非之人。找到大师兄后,他又说了一番入情入理的话:“上次的事,确实是师父不对,错怪了你,我也不好,没有及时劝解。”虽然表面上看,沙僧是在揣摩孙悟空的心里说话,实际上这也是他的真心话。好久没有听到这样懂他的知心话了,孙悟空感动不已,心里潮潮的,暖暖的,他就随沙僧去救师父了。
心中的核心永远是自己最崇拜的那个人
在沙僧心里,取经团队的核心不是师父,而是大师兄,如果没有大师兄,取经事业就难成功。在悟空被妖怪吞进肚子后,猪八戒又要散伙,散伙分行李是猪八戒每次遇到困难后的第一想法,沙僧每次都没答应,唯独这次,他也真的和猪八戒分起了行李。在他看来,大师兄“死了”,取经已无希望,纵然自己再不情愿,可又能如何呢?
在十万八千里的路途中,沙僧与孙悟空之间也有争吵、拌嘴,但是他们的关系却越来越亲密,这种关系背后,是崇拜,是信任,是依赖。
沙僧经历的痛苦,和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的凄苦差不多,他们的经历很相似,同是天涯沦落人,沙僧能体会到大师兄曾经受到的煎熬,也就更加关心他了。一路上,孙悟空的敢作敢当,英勇向前,让沙僧的一声“大师兄”叫得心服口服。
大师兄在前面走,沙僧只管跟在他的后面,他信任大师兄。当猪八戒动摇时,他就说:“只管跟着大哥走,终须有个到达之日。”
榜样就是动力
人生中,有了榜样,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孙悟空就是沙僧的向标和灯塔。十万八千里的风风雨雨中,孙悟空和沙僧相互扶持,相互成就。最终,他们修得了正果,孙悟空被分为斗战胜佛,沙僧被分为金身罗汉。在沙僧心里,除了感恩师父外,他还感谢大师兄孙悟空。正是这位情同手足的师兄,才让他看到了希望,有了战胜困难,取得真经的信心,也正是这位师兄,才教会了他许多本领,最终修得正果。
西方名著心得体会总结 外国名家名著鉴读心得体会(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