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的历史源流
导语:经千百年教学实践,在诸多启蒙书中唯有“三百千”最为普及和最受欢迎。今天小编跟大家一起来欣赏以下的千字文的历史源流。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千字文,即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南朝时期,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请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千字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令人称绝。《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中国影响巨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然而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只剩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具体数量因异体字的归属而有不同说法)。
周兴嗣十三岁开始到齐的京师建康(今南京)游学,十几年后,精通了各种纪事文章的写法。游学时,他曾在姑苏(苏州)一家旅店住宿,夜里听见有人对他说:“你才学盖世,不久就会结识到尊贵的大臣,最后被圣明的君主重用。”可是一直到声音消失,他也没能听出说话人在哪。
隆昌年(494)中,齐侍中谢朏任吴兴(今浙江湖州)太守。谢朏厌恶与士人交往,却喜欢和周兴嗣在一块谈论文史。任职期满,他在朝廷极力推荐周兴嗣的才学。本州举荐秀才出任公职,周兴嗣于是被推举为桂阳(今湖南省桂阳县)郡丞(郡守的副职)。郡守王嵘,平时就欣赏周的文才,待他很好。
公元502年,萧衍代齐建梁,周兴嗣上奏《休平赋》,文章非常优美,受到萧衍重视,聘用他任“安成王国”侍郎,就在梁都的华林园当值。其年,河南献来一匹会随着音乐跳舞的马(儛马),萧衍命周兴嗣与待诏张率等人作赋歌颂。赋成,萧衍评定周兴嗣的最好,升周兴嗣为员外散骑侍郎。
梁天监七年(508年),梁武帝用南京城内自己在三桥的旧居,改建为光宅寺,命周兴嗣与陆倕各写一篇寺碑碑文。碑文完成后,梁武帝只使用了周兴嗣的作品。自此以后,著名的《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以及《次韵王羲之书千字》等,梁武帝都只要周兴嗣一人去完成。每成一篇,都会受到梁武帝的称赞和财物赏赐。九年(510),任新安郡丞,任满后,重任员外散骑侍郎,协助编撰国史。十二年(。”可是一直
千字文的历史源流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