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学设计原理心得体会精选 教学设计原理心得体会精选篇(九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教学设计原理心得体会精选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整体把握作者感情。

2、体会本诗优美的意境,品位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体会本诗优美的意境,品位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杜甫《登高》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牧《山行》中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也绘写出了秋天的风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体味动人的秋魄。(板书文题、作者)

1、交流字词

2、交流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

3、检查背诵。

(一)朗读诗歌,感知情感美。

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明确: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2、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明确:(1)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2)由远及近。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教师小结:(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诵读诗歌,描绘意境美。

1、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

2、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

最新教学设计原理心得体会精选二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为什么喜欢春天呀?(因为春天很美丽)那么,有没有同学能说说春天哪些地方是美丽的?(花草树木)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春天里美丽的景色实在太多了,那你们喜欢春天里的柳树吗?(喜欢)谁能说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说得好,今天呀,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关于柳树的诗歌〈咏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这里的诗歌是谁写的?(贺知章)贺知章是唐朝的诗人,少年时就以诗歌著名,现存的诗有19首,除〈咏柳〉以外,〈采莲诗〉和〈回乡偶书〉也很有名。

(一)、初读。

1.师范读诗歌。

2.让同学们指出生字,师生一起将生字读准。

3.师生一起读诗歌。

4.自由读师诗歌,指名读。

5.找找会背的同学同背诵诗歌。

(二)、了解诗意。

1. 、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理解。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咏”什么意思?“咏柳”呢?

2、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中,我们得理解哪些字?

“妆”——装饰。什么装饰了什么?柳树真是碧玉装饰成的吗?

一“树”——在这时三月示一棵树吗?那“一”在这里什么意思?(整棵树)

说说诗句意思。(鼓励展开想象,有不同的说法)

3、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中飘荡,诗人又想到了什么?“丝绦”什么意思?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说诗意。

4、齐读1、2句,问:第1句着重写(树),第2句呢(枝),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新叶满树的翠绿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绿丝绦),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点?(翠柳、柔美、充满生机)从而展现了“垂柳”的“美”。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又该怎么理解呢?

6、第1句写“树”……第3句写什么?(叶),第四句呢?(春风→风)

7、从诗题“咏柳”上看,这首诗要赞美的是柳树,你觉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柳树吗?那是在赞美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8、齐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你为什么喜欢?(师小结:作者的想象多么丰富,从满树的新叶想到“碧玉”,从随风飘荡的柳条想到“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9、这首诗的妙处还不仅于此,请同学们看,诗人从“树”写到“枝”,再到“叶”,然后想到春风。诗人(整体)到(部分)先观察后(想象)的顺序来写,显得有条有理,自然有序。短短的四行诗,却充分的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和精心的构思,这也许便是“咏柳”传唱至今的原因。

(三)、朗读,默写。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背

4、生字正形,默写

春天多么美好,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首〈春晓〉,这首诗又会把我们带入怎样的一种境界呢?(板书)

1、你们知道孟浩然吗?

2、师范读。

3、生自由读。

4、出示个别词意,同桌共同理解。

5、指名1—2人说诗意。

6、指名朗读、齐读。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照顾到班上基础较差的几个同学,在课后,我与他们交流的时发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不够,也没能背诵下来。我觉得如果再上这一课,应该再增加读的机会,以及对诗歌的理解。

最新教学设计原理心得体会精选三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这样的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的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的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三年级的孩子对小动物很感兴趣,文中的翠鸟那样的美丽与可爱: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它捕鱼又很敏捷、迅速。这是都是“我”细致观察的结果,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平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

1.会写“翠”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ppt

一、激趣导入

1.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善于观察的孩子往往会有新奇的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看看善于观察的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搭船的鸟》。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翠”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认识翠鸟。

(1)师:这只会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鸟?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件出示: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齐读句子,强调“翠”的写法。

(2)师:让我们一起去和它做朋友吧!

出示翠鸟的图片,谈谈你对翠鸟的印象。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浏览课文,哪个自然段写出了翠鸟的美丽样子?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翠鸟很美丽?

点拨:抓住“美丽、翠绿、蓝色、红色”等词语体会。

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翠绿”是什么样的颜色?“蓝色”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从“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一读这句话,把翠鸟的美读出来。

过渡:红色、翠绿、蓝色,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语一起用,就为我们描写了一只彩色的小鸟。

(4)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

看到这样的一只小鸟,你们是不是也喜爱这只小鸟呢?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2自然段吧!

(5)总结方法。

作者先总写鸟的美丽,再分别从鸟的羽毛、翅膀、嘴来写鸟的美丽,并与鹦鹉进行对比,突出小鸟的美丽。

要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主要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么美丽的一只鸟站在船头,会让人产生什么想法?文中的小朋友又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从这段话的三个小问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拨:突出了“我”对小鸟的关注和喜爱,表现出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3)指导朗读。

4.品读第4自然段。

(1)师:这只美丽的翠鸟搭乘我们的船到底是干什么呢?

出示课文句子: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2)课件播放翠鸟在湖面上捕鱼的视频,学生看看翠鸟是怎样捕鱼的?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交流。

(3)作者也为我们记录了翠鸟捕鱼的过程,让我们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关于翠鸟捕鱼的动词圈画出来。

(4)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翠鸟捕鱼的动词有“冲、飞、衔、站、吞”

a.“冲进”说明翠鸟的敏捷、灵活。

b.如果把“吞”换成“吃”,好不好?

(引导学生体会“吞”字是指整个儿地或成块地一下子咽下去,表现出翠鸟吃鱼的速度之快。)

c.指名表演“衔”的动作。(用嘴叼)

师:看了翠鸟捕鱼的经过,你又有什么话想对这只美丽的翠鸟说呢?

你还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出翠鸟捕鱼动作快?

师小结:“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翠鸟速度快、时间短、捕鱼水平高;

e.指导朗读:用轻快的语气读,读出翠鸟的活泼可爱。

5.再次学习第5自然段。

(1)这只翠鸟搭乘我们的小船,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到鱼,说明翠鸟有什么特点?

(会搭船捕鱼)

(2)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3)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就成之为“灵性”。

四、运用方法,仿写练习。

1.翠鸟的美在于它有着色彩艳丽的羽毛和敏捷的身手。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同学们,你们留心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吗?请你用几句话写下来,把它的特点介绍给大家。

2.学生仿写。

3.小组交流。

4.教师评价。

五、课堂小结,升华感情

最新教学设计原理心得体会精选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六个。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课件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喜欢?”(生答)

2

教学设计原理心得体会精选 教学设计原理心得体会精选篇(九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