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课心得体会报告 《阅读与写作》课程总结(7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阅读与写作课心得体会报告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按照“全员参与、以园为本、师生共读、亲子同阅”的思路,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目标,以“尽享读书之乐,书香伴我行”为主题,在校园内扎实开展教师、幼儿、家长读书月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让好书陶冶教师高尚情操,伴随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提高家长素质水平。为使读书月活动开展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特制定此活动方案。
二、活动主题:
共赏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三、活动对象:
全园教职工、幼儿、家长。
四、活动时间:
20__年12月
五、活动组织:
读书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杨景田
副组长:荆桂叶
成员:吉娅、红孟、昭燕、张海鸥、陈丽霞、张忠卫
六、活动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全园各方力量全部参与,尽量做到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所创新。同时制定《读书月倡议书》、《读书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2、营造校园读书活动氛围。在校园悬挂张贴读书月宣传标语,如“读书,为人生奠基”、“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读书让我们更充实”等。充分营造全园读书氛围。
3、幼儿园图书室全力配合开展读书月活动,增加和延长图书室开放时间和次数,方便幼儿到图书室阅览图书。
4、幼儿园列出读书书目,引导教师、幼儿、家长做到精读一本好书。
5、借助学校的网站,鼓励教师积极在网站上发表自己的读书心得。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活动信息的发布工作。
七、活动步骤
(一)活动启动
1、成立幼儿园读书月领导小组,制定总体活动方案,明确具体任务。
2、举行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宣读《读书月倡议书》。
3、发放幼儿、教师、家长阅读书目。
4、分发《读书月致家长的一封信》,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孩子营造浓郁的家庭阅读氛围,积极参与共读活动。
(二)活动实施
1、开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活动。推荐或自选一些书目,通过自读或师生共读及亲子阅读的形式引导幼儿参与阅读。
2、在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等活动。
3、开展“我是读书小明星”评选活动,鼓励班级在读书月活动中富有创意,形成班级特色,可以通过故事会、古诗文诵读等活动展示读书成果,特别是有课题的班级可以考虑与绘本阅读展示相结合。
4、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家长读书心得、幼儿口述日记、口述故事等作品展,奖励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幼儿及家长,并把班级中2—3名家长作品、幼儿作品上报,参加园“读书月”活动成果展。幼儿园将对表现突出的幼儿及家长进行奖励。
5、构建教师读书网络平台,让教师可以在山东学前教育网幼儿园论坛里及博客将自己的读书随想或读书心情与大家共享。每人提供一篇读书随笔,优秀作品参加幼儿园“读书月”活动成果展。选出2—3名教师优秀作品在元旦表彰大会上展示。
(三)要求
1、读书心得、读书随笔必须是原创,以教育、家庭教育专著、经典文学作品为主。
2、题材不限。
3、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4、文字简练优美,真情实感。
对于阅读与写作课心得体会报告二
关键词:散文 阅读 多媒体 情感
散文是自有文明以来,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之一。从语言色调看来,散文如素描,清淡、淡雅,它是智慧的结晶,是情感的宣泄。散文的笔法无拘无束,变化无穷,在散文的笔下,有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有微妙难测的内心世界。散文有时令我们愉悦,有时令我们沉思,有时令我们长叹,有时令我们柔肠百转……
笔者在执教期间,每周的学科备课活动中经常涉及大多数教师在讲解散文时出现的问题,重视体裁却淡化了散文的情感,消失了散文应有的味道。笔者深深感到教师经常重视的是问题、语法及思想内涵,缺失了散文的美感。因此,笔者认为这一问题是很有必要去探寻研究一番的,那么,为何情味深长的散文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却感觉索然无味呢?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教学案例:
一、揭示文章主旨,作者介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读效果。
3.分小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文章,理清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与讨论文章有关问题。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给文章分段。
四、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逐段分析课文,加以讨论探究。
五、品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想必很多教师都这样上过散文阅读课吧!这样上的阅读课确实也有一些优点:每一步都有清晰的阅读目标,从读入手,指导学生学习散文;从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到品读文章语言,到体会作者情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从而整体把握文章脉络。所以,很多时候被教师“惯性”演绎,这样一来,虽然阅读教学顺风顺水,四平八稳,但是诗意盎然的散文就被我们肢解得索然无味。这样散文阅读就变得单调、乏味,令学生听得无趣,渐渐对散文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
散文的教学包括分析散文和欣赏散文。分析散文,教师应该分析散文的情感之美和哲思之美,应挖掘作者所见所闻中的所思所感;同时理解文章的深刻底蕴。欣赏散文,欣赏文章的形式之美和语言之美。为了使我们的散文教学成为有效教学,我们教师应该这样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八年级上册中,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作者设置了在家庭灾祸后父亲送儿子远行的背景,描述了父亲送子的场面,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场景,以及“我”的几次流泪的场景。对于这些,如果我们只是冷眼旁观、漠然处之,就很难唤起我们的情感。我在对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切体会一个父亲在家国两茫茫之际送子远行时的牵挂和不忍,和那种满怀希望但前景暗淡的复杂的心理感受,那么文章的情感就很容易把握了。
具有了审美意境后,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通读文章。学生自己感受语言材料,随着学生心理活动和情感的投入,学生就会被文章所感染。在朗读中,教师可以选择符合文章的、恰当的背景音乐来衬托文章,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我在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中,在前半部分的“忆花”中,作者回忆起以前和现在的不愉快的事,我让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朗读时应该用低沉且略带悲伤地语调朗读;在后半部分,作者看到生机勃勃的紫藤萝,心灵受到触动,我又引导学生应该用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朗读;在文章的最后“悟花”部分,我让学生反复读,细细地品味,体会课文的主旨。
在散文的有效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散文的分析,不能只停留在人、物的特征及其生活、场景等表层结构的分析上,要探索隐藏在作者背后的心理感受,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主观感受。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鲁迅的.《风筝》中,进入中年的“我”,在回忆并自责青年时代曾奉行“长幼有序”的封建道德而虐杀儿童天性的错误,当“我”向当年的小兄弟认错并期待原谅时,对方却早已忘却并诧异地笑着,使“我”陷入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而这种可贵的自责和宽容别人过错的品质,是建立在“我”自我解剖的基础之上的。我在对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抓住亲情和自省精
阅读与写作课心得体会报告 《阅读与写作》课程总结(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