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讨论个人心得体会怎么写 创新大讨论个人心得体会怎么写初中(七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创新大讨论个人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进入大学以来,王xx同学利用学校和老师提供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在多方面提高了自己创新能力。一直不懈努力地改进自身,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各项活动,坚持实践的创新,注重自身素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自身的全面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先进的学生党员。在平时,她还注重兴趣上的创新,曾多次在院校报和杂志上发表文章,两次获得外语系的文化艺术节的征文奖项。
进入大学以后,王雅艳同学就给自己制定了目标。2009年12月参加了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十三期的院党校培训,在培训中认真完成任务并顺利通过考核。2010年6月30日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2010年10月,开始担任外语系分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班主任,同外语系的领导和老师们一起参与“创先争优”活动,对系分党校进行了以下创新:
1、改进系分党校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制度。不同于以往的推选方式,选择先阅读了同学们提交的入党申请书和他们的档案,确定了考察对象60名,并定期向各班班主任询问他们的表现,在培训班开班时重新确定了对象名额。
2、完善系分党校的规章制度。在系领导的指导下,将原先被动的考核制度改为了主动方式。新的考核制度除了有考试、考勤、纪律表现、党课总结还包括了系党校班主任点评、小组组长点评、党课发言讨论表现点评,党课活动参与点评、社区党员的点评。使考核制度更加综合全面,选拔的人员也更加优秀。
3、改善系分党校的教学模式。除了请本系的书记、主任为同学们上课,还拟请已经毕业的学生党员回母校与同学们交流、联系我院的优秀老党员教师,以及校外人民社区的退休老党员来讲党课。同时,带领同学们进行志愿服务、观看教育影片、学习周恩来精神、参观周恩来故居等,将理论和实践真正的结合起来。
4、建立系分党校与人民社区共党建模式。在党课培训期间,带领同学们进社区听社区优秀党员介绍党史、慰问老党员,参加社区服务,加强同学们的带头意识,最后由人民社区的党员书记对学生表现进行考核。
在20xx年的系分党的工作开展期间,还积极和各组的组长联系,传授自己的经验,在课后为他们解决了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疑问,并指导他们开展了党课讨论活动和党日活动。同时,她的工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自己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作为xx班的班长,积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工作上积极配合老师,组织同学们一起开展各种班会、班级活动,努力完成了各项工作,带动班集体共同发展。王雅艳同学带领班级同学参加了20xx年和20xx年的外语系辩论赛,并在20xx年辩论赛中获得了亚军。大一时期,代表班级参加了专题研讨的选拔。积极负责班级参加系部的宿舍文化艺术节、英语文化艺术节活动。同时在活动中也不断加强自我的创新实践,获得了第三届外语系宿舍文化艺术节征文二等奖、第四届英语文化艺术节话剧三等奖、第四届外语系宿舍文化艺术节征文三等奖等,为集体和班级争得荣誉。同时还配合班主任创建“周恩来班”。在为期一年的活动中,尽心做好活动方案、记录和总结工作。为加强班级活动的创新,和老师一起组织同学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去学习周恩来精神。包括演讲、诗歌朗诵、观看周恩来的相关纪录片、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及其故居等活动。最后在20xx年3月,xx班荣获得了“周恩来班”称号。
王雅艳同学一直在不断地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着,曾获得2009年新生军训标兵称号、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9—2010学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2009—2010学年院三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等荣誉。2009年10月加入院宣传部下的大学生记者,在新闻采编部担任一名大学生校园记者。曾采访过外语系和其他系的领导,在校报、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赞扬。王雅艳艳同学明白成绩不等于满足,而是作为一种动力督促着自己的成长。她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和创新态度,积极参加学校提供的各类竞赛活动。虽然很多都没有获得奖项,但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创新能力,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多想法和计划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了完善。她深切地明白社会所需的人才是复合型的人才,要求有着广阔的知识面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所以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还要扩展自己的课外知识。只有牢固基础才可以有更多的创新。
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王雅艳同学会自觉履行一个党员的义务,遵守党的纪律,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一如既往的坚持着党员标准。在今后的日子里,相信王雅艳同学会珍惜拥有的一切,继续用她的努力、执着、自信、真诚踏实地过好生命里的每一天。她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不断地努力,力求使自己成为优秀的、先进的中国共产党员。
主题创新大讨论个人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一、背景和缘由
重庆涪陵地处三峡库区,近年来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指引下,民营经济发展迅猛,20xx年底全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7万余户,民营经济占比达到63.6%。由于小微企业内部成分复杂、分布广泛、流动性强等特点,抓好这部分人群的党建工作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从实践上看,单纯依靠乡镇街道抓不住、管不好,乡镇街道也无法抓、不愿抓。
20xx年,涪陵私营个体经济协会按照全重庆市要求与工商部门脱钩。协会在脱钩后举步维艰发展中,充分认识到抓好党建这一巨大政治资源的重要性,在通过若干次的深入调研和反复讨论碰撞中,协会理事会形成了抓党建凝聚合力、树立形象、提升地位、推动发展的四大共识,确定了“协会强、党建强”发展战略。20xx年,协会探索在13个分会建立党支部,第一次把个体工商户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20xx年 月涪陵私个协更名为民营经济协会,20xx年协会成立党总支,13个分会党支部从乡镇街道属地化管理调整为民协党总支行业管理。区委组织部、区工商分局在见证协会与党建同步发展的同时,认为民协组织全、覆盖广、联系紧、有力量,在抓好小个专党建工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组织优势、行业优势、队伍优势,更能调动广大小微企业参与党建工作激情。通过认真调研、反复论正并充分征求乡镇街道的意见,20xx年5月,区委组织部批准成立民协党委,辖13个分会党总支(分会驻地)、27个支会党支部(乡镇街道驻地)和114个企业党组织,管辖党员1520人,是全市协会第一大党委。
协会党建工作的推进,为协会发展注入了活力。脱钩后的涪陵民营经济协会大胆创新、努力拼搏,在全市率先实现了靠会费生存到实业兴会的成功转型,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在广大个体私营企业中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20xx年底,有会员78415家,其中个体工商户59155户,小微企业19260户;设会长1人、副会长53人,常务理事107人,理事293人;下属分会13家、支会76家;区协会内设办公室、宣传教育部、会员服务部、经济发展部。
二、做法和特点
(一)创新管理体制,破解组织覆盖的难题。一是建立三级组织体系。依托区民营经济协会组建涪陵区民营经济协会党委,民协党委隶属于区委非公工委(设在组织部),接受区工商分局党组指导,在13个工商所所在地建立民协分会党总支,在27个乡镇建立民协支会党支部,总支和支会党组织分别与所在乡镇一一对应,形成区协会党委—分会党总支—支会党支部三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党组织网络体系。二是明确三级管理权限。民协党委主要负责全区小微企业、专业市场和个体工商户党建工作,民协分会党总支管辖支会党支部和单独组建的小微企业党支部,支会党支部主要管辖不具备单独建立党支部的小个专党员,支会党支部发挥“兜底”管理和“孵化器”两个作用,所管辖的经营户具备单独建立党支部后划转给民协分会党总支管理。为了有利于民协党委开展工作,区委组织部授权民协党委小微企业党组织建立和党员发展进行审批,仅今年民协党委已新组建12个小微企业党支部、发展党员49人。三是强化三方党建责任。区委组织部与区工商分局党组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微企业、专业市场、个体工商户党建工作的意见》,明确民协党组织的主体责任、乡镇街道党(工)委的属地化管理责任和基层工商所的党建指导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为了加强三级组织领导,民协党委制定了工作规则,健全党建信息平台,建立党建联络员qq群,专门编印《党委工作简报》,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
(二)整合各种资源,破解基础保障的难题。一是强化领导力量。区委组织部专门行文,从工商分局和乡镇街道党(工)委中选拔了41名处级干部到民协党委、分会党总支、支会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同时对第一书记提出了“四不”的具体要求,并专门进行考核;二是强化工作力量。区民协党委成立党委办公室,从工商分局和民协抽调6名工作人员单独办公,各工商所党支部书记担任民协分支总支常务副书记并主持日常工作,支会所在地乡镇街道党委落实1名人员兼职负责支会党支部工作。三是强化经费保障。争取财政预算安排、协会实业兴会收入投入、区委组织部从留成党费中拨付、乡镇街道支持等多种渠道落实民协党组织工作经费,20xx年上述渠道已向民协党委拨付工作经费110余万元。为了加强对工作经费的严格管理,民协党委专门开设帐户,实行党建经费与协会经费独立,建立完善财务报销、审批、公开制度,保证把每一分钱都用于最需要的地方。四是落实阵地保障。由区工商分局统筹解决党委和党总支办公场所问题,乡镇街道负责协调解决支会党支部办公场所问题,对党组织办公室拓展服务功能,按照打造成为“党群服务站、创业指导站、维权援助站、困难帮扶站、流动党员管理站”进行建设。
(三)探索激励机制,破解参与激情不高的难题。一是建立提档升级制度。市场中建组织难,建稳组织更难。为了巩固组建成果,工商和民协党委加强跟踪指导,实施分类指导,以组织是否建得稳固、党员是否纳入管理、活动是否正常开展等为主要标准,通过评分制对党组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管理。对a类党组织,作为示范培育,从党员活动经费、党组织书记津贴等方面给予激励;对b类党组织实行引导提升,派党建指导员进行帮扶,力争每年有10%以上的党组织晋升为a类党组织;对c类党组织实行重点转化,派驻工作组一对一帮助整改,力争晋升为b类党组织,整体提升党组织质量。目前,区民协党委管辖的党组织中,评定a类党组织41个、占26.8%,b类党组织88个、占57.5%,c类党组织24个、占15.7%。二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每年对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进行考核,对考核为称职等次的,年终分别按每年3600、2400元、1200元标准兑现书记补贴给党委、总支和支部书记;获得优秀等次的提高50%标准;不格合等次停发书记补贴;20xx年共计发放书记补贴21.5万元。从20xx年起,对考核合格以上等次的每个党组织拨付20xx—3000元的活动费。三是建立荣誉激励机制。每年七一前夕开展十佳党员创业先锋、十佳爱心党员经营户、十佳诚信党员经营户、十佳党员市场经营户等“四十佳”党员经营户评选表彰活动,民协党委与工会、共青团和妇联在全区非公经济组织中积极开展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推荐26名优秀党员经营户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及其它社会职务,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四是建立经费激励机制。对每一个新建党组织,按照3000元标准送党旗党徽、送吊牌标志、送党报党刊、送工作规范、送工作经费。推动企业建立工会组织,争取工会经费拨付8万余元。认真落实党费收缴全额返还制度,今年已返还党费3.86万元。
(四)丰富活动载体,破解活力不足的难题。一是广泛开展党员“三亮”。通过对全区6万余市市场主体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台帐,对查找出的党员经营户,按照总局和市局要求指导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统一制作牌子和承诺书,集中授牌,指导806户党员经营户亮牌经营、600余名企业党员员工佩带党徽上岗,受到党员欢迎,社会好评,成为全区党建一道亮丽风景。党员亮出了身份、亮出了效益、亮出了影响,激励更多职工向党组织靠拢。二是切实加强党建示范街建设。涪陵迎宾大道中段有20多户民营企业、专业市场和300多户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1800多人。我们研究制定示范街建设规划,从企业入驻、开业到后续发展和党建工作开展,全程提供“双服务”,统一谋划组织活动、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服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等,扩大了党建工作的影响力。示范街建设从之初的1个党组织、4名党员发展到目前的12个党组织、92名党员,30人以上的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被中国工商报、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评为全国工商系统百佳案例。三是大力推进“书记培养工程”。抓住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实施“非公党组织书记培养工程”,计划在全区培养100名优秀非公党组织书记、30名党建骨干人才,连续两年纳入全区重点人才项目。目前,已有28名党支部书记纳入重点培养对象。20xx年以来先后开设了非公党组织书记涪陵党校班、
创新大讨论个人心得体会怎么写 创新大讨论个人心得体会怎么写初中(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