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珠宝维修心得体会及感悟 珠宝工作心得(7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8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珠宝维修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1、热爱本职工作,热爱销售。任何一个人只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才会用心的去做,所以作为一名销售人员首先是要热爱销售,喜欢与人交流与人沟通,敢于承受其中的压力,胜不骄败不馁,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会有好心情。

2、有一颗感恩的心。珠宝公司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硕大的舞台,客户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地方,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感恩的心,有了这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去努力,去拼搏。

翡翠的市场营销是一个__很强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比钻石的营销更需要独特的营销技巧。而翡翠销售是一项艰苦而有意义的工作,需要销售职员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翡翠销售职员。

一、学会消除顾客的顾虑

在珠宝市场中,翡翠市场是最复杂、最混乱的市场,主要是由于有很多与翡翠外观特征极为相似的其它玉石品种以假充真、以及b货翡翠和c货翡翠以次充好给翡翠市场带来了负面影响。由于多数消费者对真假、优劣翡翠的识别能力有限,特别是目前翡翠价格一路高涨,让消费者或投资者不敢轻易相信。所以,从事翡翠销售的首要任务是让顾客消除这种顾虑,使他们相信本公司和本店的产品,让他们建立起购买本品牌产品的信心。

二、努力引顾客建立对我们的信任度

要以恰如其分的语言引导顾客熟悉本品牌及产品,如我们只经营a货翡翠;我们的翡翠饰品全部经过鉴定机构的鉴定并配有鉴定_书,_书的真假都可以通过网络等进行查询;它是真正的翡翠,这些语言有利于顾客消除戒备感,建立对公司产品的信心,顾客对产品有了信心和信任度才能产生购买本公司产品的欲看。

三、用文化内涵激发顾客购买欲

要以翡翠的文化内涵激发顾客购买翡翠饰品的爱好,如佩戴翡翠饰品可以作为护身符、可以健体强身等。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谁都希看一生平安,家庭幸福美满,身体健康,翡翠消费文化中的这些特殊功能一定会对激发顾客对翡翠饰品的爱好,进而产生购买行为。

四、要足够了解产品本身

作为一个翡翠销售职员,首先,要对翡翠的_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如翡翠的颜_、水头、质地、工艺评价等,这是从事翡翠销售的基础。很多顾客可能有购买翡翠的强烈欲看,但由于自身对翡翠鉴定知识的贫乏,面对混乱的翡翠市场而一筹莫展。有了这些知识,才能向顾客先容本企业的产品,才能取信于顾客,让顾客买得放心。

其次,要对翡翠消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全面而深刻的熟悉。向消费者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翡翠文化,激发他们的购买欲。另外,还要把握顾客的购买心理,有针对_地进行引导和倾销,才能将顾客的购买欲看转变成实际的购买行为。

多数消费者对翡翠知识和翡翠工艺的熟悉是不_的,或者是一知半解的。翡翠销售职员要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熟悉翡翠的品质、工艺和文化内涵。通过不同产品之间的比较,让消费者感受和熟悉什么是高档翡翠,什么是反映中华民族精湛的雕琢艺术的优质工艺;通过对翡翠饰品构成含义的讲解,让消费者了解每件翡翠饰品所代表的美好的寓意,对所选择的翡翠饰品产生拥有的期看,假如能起到这种效果,我们的倾销已经成功了一半。

描写珠宝维修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企业形象设计:

ci,也称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目前一般译为“企业视觉形象识别系统”。

ci设计系统是以企业定位或企业经营理念为核心的,对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对外关系活动、广告宣传以及其他以视觉和音响为手段的宣传活动在内的各个方面,进行组织化、系统化、统一性的综合设计,力求使企业所有这方面以一种统一的形态显现于社会大众面前,产生出良好的企业形象。 ci系统是由理念识别(mindidentity简称mi)、行为识别(behariouridentity 简称bi)和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简称vi)三方面所构成。

ci的内涵就是:根据个人所具有的不同社会群体的成员资格而作出的自我确定;由社会群体决定的个体身份又反映了个体的人格特征、身体特征和人际风格。可见ci最主要的特征是个体的独特性。企业导入ci的最终目的就是向社会传播这种标准化了的企业“个性”,以求得到公众的认可,获得市场空间,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形象的特点: 1 整体性 2 社会性

1) 企业形象是社会的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现象 2) 企业形象受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不可能脱离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社会和自然条件而独立存在

3 对象性 4 相对稳定性

5 可变性------随着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形象也会随

之改变

6 传播性------为企业形象策划达到自身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7 偏差性------原因:由于公众获得企业的信息不充分 8 创新性------创新:把新形势下的生产经营要素和生产经营条件进行

有效的、新的“整合”。

珠宝行业:

珠宝企业形象设计是指珠宝企业形象创意人员在对企业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珠宝企业的发展情况、战略设想和经营目标而对其形象进行创意设计。珠宝企业形象设计的目的是要为企业注入新的价值。

珠宝首饰制造行业内的企业按照规模可分为三类:

(1)大型企业,包括大型内资企业和外资(含港澳台资)企业,这些

企业都拥有强势品牌和终端销售渠道;

(2)中型企业,多拥有自己的品牌以及较高的生产能力,专注于当地

市场;某些企业也为外资品牌提供贴牌生产;

(3)小型加工企业,多数没有自己的品牌,为大型内资企业和外资品

牌提供贴牌生产,以广东省企业为代表。

行业内企业主要产品包括:

黄金首饰 铂金首饰 钻石首饰 银首饰 珍珠首饰 玉石首饰 翡翠首饰

其他宝石及镶嵌首饰

据调查结果显示,52%的珠宝企业的主打产品是钻石,37%是金饰品,33.5%是翡翠,21.6%是红、蓝宝石,以珍珠、银饰、仿真饰品及其它产品作为公司主打产品的比例分别是18.5%、15.4%、1.3%和4.85%,这说明产品多元化依然是珠宝市场的现状。钻饰品依然是珠宝市场的当家产品,其在市场上的主打产品地位不容动摇。金饰品虽然近年来有款式陈旧、工艺落后等问题,但消费份额依然可观,可视为我国主流珠宝产品。翡翠产品消费份额急剧增加,这是和我国珠宝行业整顿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珠宝市场秩序分不开的,同时也是珠宝行业大力普及珠宝知识、推广翡翠文化,带动绿色消费的结果。红、蓝宝石的消费有所下降,但市场份额依然不可小视。珍珠产品具有一定的消费需求,但需要市场的引导。 通过市场竞争的洗礼,一批不注重企业形象建设、追求短期利益的企业势必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无情地淘汰,因此,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必要的。

案例一:

老凤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十大珠宝品牌)

老凤祥创建于公元1848年(清道光28年),距今已有163年的历史,老凤祥银楼几经变迁,历经沧桑,已发展成为中国首饰业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珠宝门类最全、文化底蕴最深的珠宝首饰龙头企业。

上海老凤祥珠宝公司的前身是老凤祥银楼。

老凤祥银楼是国内唯一的有一个半世纪前相传至今的百年老店。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正是由创始于1848年的老凤祥银楼发展沿革而来,其商标“老凤祥”的创意,也源于老凤祥银楼的字号。

1985年胡书刚担任中国铅笔一厂厂长,1999年出任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的领导下老凤祥近几年的销售利润一直以两位数在增长,公司不断在扩大销售规模,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过去黄金产品占比在90%以上,现在黄金只占40%,铂金、钻石等毛利较大品种的比例大幅提高。

20__年中铅介入老凤祥后进行了激励机制、营销、技术和管理创新,出于提高效率,加强管理的目的,并为铅笔业务带来的现金寻求新的投资出路,石力华总经理兼任老凤祥总经理,主抓老凤祥的工作。石总一人从中铅来老凤祥上任,面对的是传统的质疑:“珠宝首饰行业藏龙卧虎,门外汉能行吗?”石总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调研后,这位与胡书刚董事长一起将中铅推成国内外铅笔第一品牌的总经理(上海英雄钢笔、丰华圆珠笔两大名笔已经今非昔比),对老凤祥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营销结构调整、管理结构调整,资产结构调整”。要求企业员工形成“一个声音、一个愿望、一个目标”。

一个声音——企业发展计划形成后,必须一个声音地去执行。

一个愿望——就是把品牌“做优、做强、做大”。

一个目标——追求效益、追求资本增值。

企业外部形象: (1) 企业标志

(2) 宣传口号:老凤祥进您家,合家都吉祥。

首饰奥斯卡,百年老凤祥。 (3) 所获荣誉:

老凤祥品牌已连续囊括所有国家级的品牌荣誉,不仅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国商业名牌”、“中国商业服务名牌”、“中华老字号百强”等称号,还曾经被国际品牌权威机构评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亚洲品牌500强”、“全球珠宝100强”,其品牌价值达43.5亿元,在国内珠宝首饰企业名列前茅。20__年,老凤祥金银细工工艺荣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__年老凤祥被中国黄金协会授予“中国黄金首饰第一品牌”称号。

(4) 企业外部关系:

1、公益资助

抗击突如其来的“非典”,老凤祥奉献一份“关 百年老店“老凤祥” 爱社会、同舟共济”的赤子之心。

2、企业联合

“老凤祥”与“恒源羊”“祥羊”携手,制作3千克纯金羊,并创下国内现代金器拍卖新记录,所得款项捐献给慈善事

珠宝维修心得体会及感悟 珠宝工作心得(7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大家想知道怎么...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