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化用苏轼的文学分析论文
辛弃疾与苏轼是中国词史上屹立的两座高峰,两人并称为豪放派的代表,虽然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在文学上有着密切的联系。辛弃疾自幼饱读诗书,兼取众家之长,可以说,他是宋代词人中最善于熔铸百家语言为己所用之人,正如吴衡照在《莲子居词话》中评价的:“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而在辛弃疾学习借鉴的众多人当中,苏轼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位。
翻开辛词,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词句都是化用自苏轼。据粗略统计,在辛弃疾词作中直接或间接化用苏轼诗词中语言的有96首之多,占辛弃疾全部词作的近六分之一,足可见他对苏轼的推崇。笔者通过对辛弃疾词作的研读,按图索骥,探究辛弃疾对苏轼作品的借鉴,以期进一步理解辛弃疾对苏轼的继承与发展。以下就从三个方面来简要地分析一下辛词对苏轼的化用:
一、直接截取苏轼的成句
这类借鉴是指在辛弃疾的词作中,有些语句完全借用苏轼诗词中的语句,文字没有丝毫改变,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没有变化。例如辛弃疾《水调歌头》(千古老蟾口)中“爱酒陶元亮,无酒正徘徊”一句,显系袭用苏轼《乘舟过贾收》中的“爱酒陶元亮,能诗张志和”;又如辛弃疾《满江红》:“一舸归来轻似叶,两翁相对清如鹄。”苏轼《题别子由诗后》:“想见茅檐照水间,两翁相对清如鹄。”
二、字词稍改而意境不变
辛弃疾词作中,借鉴他人语句最为普遍的情况是在他人语句的基础上,对之有所删减或者增补,但所要表达的意境没有改变。如稼轩《满江红》(快上西楼)之“但愿长圆如此夜”,即化用自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两句重复的字虽然不多,但是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希望“月长圆”之意。又如《玉蝴蝶·叔高书来戒酒,用韵》中“功名破甑,交友抟沙。”借鉴苏轼诗歌《游径山》中“功名一破甑,弃置何用顾”和《再答乔太博段屯田》中“亲友如抟沙,放手还复散”。辛弃疾将苏轼两首诗歌第一中的语言浓缩为八个字,但仍表达的是对功名的否定,对世情淡薄的
辛弃疾词化用苏轼的文学分析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