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班会心得体会精选 缅怀袁隆平班会心得(6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袁隆平班会心得体会精选一
当全国人民得知这个悲痛的消息时,各大媒体以及朋友圈,看到的是铺天盖地的对袁老的不舍、憧憬以及感激之情。在长沙,许多人夹道送别袁老的灵车,哭嚎出内心的痛别。还有许多人在袁老曾经就读的西南大学的雕像前献花。袁老一辈子几乎都是面朝黄土地躬耕在稻田里,一生都在为人民能够吃饱饭而努力奔走着,因为这样,祖国和人民也记得他,祖国和人民会永远记得他。
而我作为21世纪的90后,了解袁隆平爷爷是“杂交水稻之父”,可是我对于他老人家的生平和水稻的研究事迹了解的并不透彻,这驱使我观看《袁隆平》这部纪录片,深入地了解他的生平故事,了解他的“禾下乘凉梦”。
走进这部纪录片,了解到,当袁老在安江农业学校教书时,他关于水稻的种植理念和同校的刘老师的种植理念大相径庭时,刘老师的课堂门庭若市,而袁老的课堂门可罗雀,只剩下了一个学生董婕,也就是后来袁老的老婆,不过在真实生活中,袁老的老婆的妻子叫邓则(邓哲),电影里叫做董婕,至于为什么在电影里面要改名,这也是观看电影的我颇为狐疑的一点。即使大部分学生青睐刘老师的课堂,袁老在水稻种植上有自己的想法,和董婕一起关注自己培育的水稻,当看到那株水稻有230粒种子时,他们的欢呼和雀跃,就是田野上最美丽的风景。
在培育高产的水稻上的道路上,袁老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其间遇到很多挫折。红卫兵砸家,破坏供研究而种植的水稻,试验田被毁坏,以及水稻产量迟迟未增,这条道路走起来是艰难的,但是袁老义无反顾地坚持往前走。
某日,当他去一个学生家里家访时,学生的妹妹突然肚子疼,因为长期没有吃饱,便蹲下了身。袁老了解之后,给了小姑娘一个冰,可是小姑娘却不舍得吃,说要等肚子饿得瘪瘪的再吃。当袁老在学生家里吃饭时,小姑娘想要搭凳子去拿梁上的水稻种子给袁老吃,却不慎摔了下来。我想,袁老看到这些画面,无不坚定着他继续研究高产量水稻的决心和信念!我想这些画面,都是激励着袁老想要解决人民“吃不饱饭”的动力吧!
有才华的人,也总是有着自己的个性和魅力。袁老在培植高产水稻的道路上,尽管困难重重,甚至他也不清楚自己最后能够成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躬身于田野上,研究水稻,希望能够解决人民吃饱饭的难题,他老人家的身上彰显的有一种韧劲。除了对水稻的专情,袁老似乎也是一个别有风情的人。
他会在田野上拉小提琴,还会说英语,讲起话来幽默风趣,做事有着自己的独立思想,虽然与袁老素未谋面,但通过电影里或者视频里看到的袁老,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和别具一格。我们有这样的一位同胞,有这样的一位惦记着人民的前辈,我们是多么幸运的华夏儿女。
观看影片,除了对袁老对水稻的执着研究所感动之外,还为他的心中大爱所折服。袁老研究杂交水稻,便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饱饭的问题,但是他不仅想解决中国人的吃饱饭问题,甚至走出国门,无私地将杂交水稻技术带出去,让全世界更多人可以解决吃饱饭的问题。看到他无私地心忧全世界人民的吃饱饭问题,那一刻,他不仅是我们的袁老,更是全世界的袁老。为他的胸襟和大爱所动容和折服!这是一名令我们感到骄傲,并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的前辈!
影片中,也看到了袁老的遗憾。在他父亲去世一段时间之后,他的妻子才告诉他这个事实,因为他父亲叮嘱不要告诉他,因为他忙,他要做大事。父亲去世,自己却不能知晓,这对于袁老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遗憾。正在他将汗水洒向稻田时一些无可挽回的遗憾也爬上了他的心尖。
看完《袁隆平》这部影片,袁老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更加立体和具体,我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大家对袁老的不舍和感激。因为他是除了父母、我们自己,另一个关心我们是否能够吃饱饭的人。虽然我不曾经历过食不果腹的那个年代,但是在我的父母的讲述下,也大约了解他们那个食不果腹的时代。能吃饱饭,是多么简单又朴素的愿望。而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有这样一个人为人民吃饱饭而忧心,又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袁老一生躬耕田野,形容陶行知先生的“一生只为一事来”同样可以用在袁老身上。除了袁老,还有许多人的一生都奋战在一个领域,比如同日去世的99岁高龄的肝胆之父吴孟超院士,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中国原子之父——钱三强,导弹之父——钱学森等等,这些人一生致力于科学的某个领域,为我们的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和他们相比,我们就是世间的蝼蚁,微不足道。可是小小的我们,也可以有大大的梦想,我们虽不可能成为另一个他们,但是我们可以追寻他们的光,去发出自己的光,同样也可以在这个社会创造出一定的价值!
这些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生的人,不仅需要我们记住,更需要化作指引我们奋力前行的光,牢记他们的光荣,献出自己的使命!
伟大的人民前辈,你们一路走好!你们的梦想,后继有人!
2022袁隆平班会心得体会精选二
禾下乘凉梦
——纪念袁隆平爷爷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伟大的人——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爷爷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今年5月9日的《人民日报》报导,袁隆平的团队再创亩产1004。83公斤的好成绩。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们以前饿得不行,只能啃树皮挖草根吃,喝水喝到皮肤都肿起来了。袁隆平爷爷研究杂交水稻的那一段时间里,不但被人怀疑他是骗子,稻苗也全部被人毁掉。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袁隆平爷爷还是坚持实验,渡过了难关。
我有时看到一些流量明星在抖音上跳支舞、唱支歌,居然有粉丝买车买房买吃的送给他们,我想问问这些粉丝:“你们每天刷这些小视频浪费宝贵的时间,他们除了让人们笑笑之外,又能给到什么呢?”
虽然有些人和袁隆平爷爷相反,也有和他一样爱国的人。钟南山爷爷在新冠病毒最猖獗的时候,冲到中国抗疫最前线去救助患者。还有钱学森爷爷,他是导弹专家,年轻时在美国工作。但是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他,立刻决定放弃一切回国工作。美国政府为了不让钱学森回国,故意把他关进监狱,每天晚上一等钱学森睡觉的时候打开照灯,故意让他无法休息,但他坚持每天说:“我要回国!我要回国!”终于在朋友的大力支持下,钱学森被从监狱中放出,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袁隆平爷爷和无数位热爱祖国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袁隆平爷爷,永垂不朽!
2022袁隆平班会心得体会精选三
袁隆平,平头小脸,其貌不扬,土里土气。你想不到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而正是这个显得有些平凡和土气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是怎样的力量把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6亿人的命运呢?又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促使着袁隆平年轻时违背母亲的意愿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执着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的.呢?
“知识 汗水 机遇 灵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缩写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从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袁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励可资证明。若回答“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没有哪位科学家比袁隆平更有资格回答了。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以“知识 汗水 灵感 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还讲了一个故事。
袁隆平班会心得体会精选 缅怀袁隆平班会心得(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