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调查心得体会及收获 家庭教养方式调查心得体会及收获怎么写(7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家庭教养方式调查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1、家长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以后我们对待孩子要言行一致,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心灵健康出发。
2、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按各科的教学目标引导孩子,使孩子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安全意识。教会孩子认真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快快乐乐的生活、学习,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为以后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在完成家庭学业的前提下,给予其他兴趣爱好培养,让他做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4、要时刻保持与学校的沟通,尤其是班主任的沟通,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还不具备自学能力,凭借着的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接受教育。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只有时刻保持与学校的沟通,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努力,让孩子快乐的接受教育。
5、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增进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
一个人命运的好坏,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而完善性格的培养取决于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但是这些东西从小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等。所以,我们大家要群策群力,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感谢xx小学的领导和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让家长提高进步的平台。正是因为你们的不辞辛劳,无私付出,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培训讲座,真正的体现了老师们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
描写家庭教养方式调查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今天,我的女儿已经成为一名中学生了,走入了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期,有其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这一阶段的我们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对孩子的一生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提高整个社会素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只是想把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说出来,目的于与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此我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谈几点自己的粗浅认识。既然做好中学生家庭教育是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家长们要怎么做才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呢?
第一, 重视孩子的“健康”。这里的“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培养从自己的行为习惯做起,克服烦躁心里和怕苦畏难心理,纠正粗心大意的习惯;生活中按时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挑食,不乱花钱,不乱抛乱扔,不以自我为中心,要经得起批评与挫折。使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第二, 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在家里我一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有相对独立的、安静的学习场所。以平常心对待孩子,与孩子交朋友,让孩子感到亲情,驱除压力感,有话乐意向你说,有苦愿意向你诉;二是采取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方法。多一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多一些沟通。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每个人都有惰性,孩子贪玩是天性,我们大人也一样,一天工作累下来你也想休息休息,和朋友们打打牌,聊聊天……所以,对于孩子的贪玩不能一味指责,而是要鼓励他快些把手头的学习做完了再去玩。不定时的检查作业,抽查功课让孩子知道我们在时刻的关注着他。家长在有些时候还是要做出牺牲的,陪着孩子看看书、看看电视,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怀和爱意,我相信“有失必有得”,你会发现孩子的心和你近了,孩子也变得懂事了,你还会发现自己所付出的是值得的。以前,儿子不爱和我交流,有事不主动说,问起来他也不知道,不做生活的有心人。问得多了,他也慢慢注意观察了,学会思考了。现在学校发生什么事,他都主动跟我讲。三是培养健全的人格,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如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我建议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参加让他们有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因为只有在活动中孩子们才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自己真正的快乐!
第三, 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交流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有收益。作为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常对孩子讲“我们不求无怨无悔,但求问心无愧”我不求孩子办大事,但求踏实的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结果,但必须重视过程。孩子考砸的时候,帮他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后的考试作业中不犯类似错误,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四,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老师是孩子的知识传授者,道路指引人,做为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配合学校做好工作。老师也不是圣人,和我们家长一样无法做到完美无缺,而且老师都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试想,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我们经常都感到很累人,很难教育,一个班也有几十个孩子,其责任之大,难度之大应该是可以想象的。我们家长只有与学校积极配合,才能与学校形成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大合力,才能让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第五首先,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在当今这个以升学率来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的实质往往被学业成绩所掩盖。大多数家长只关心中学生的分数,而不懂得如何去引导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走向成功。其实,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定能体验到成功。是体验到成功,还是体验到失败,还取决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态度。因此,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无论最后考试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进步了,就都应该感到满意。因为,进步即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己就是一种成功。
第六,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通过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身体,锤炼出了坚强的性格,培养了对大自然、对人类的博爱之心;他渐渐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真切地认识到自然与生命的价值,感受到人生的奥秘,开始了对理想的追求。
当然,作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不是找一本教育方面的书来看看就是学习来,学习是与时俱进,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她的想法会变,教育的理念要求会变,时代的要求也会变。我喜欢大方、瑞思等教育机构为父母创造的交流学习的平台,享受在湖北图书馆听国学大师、教育专家的讲座,在北京心理学课堂回归当一名学生,和家长们聚会交谈孩子们的趣事、在网上接受网友的推荐读一些好书浏览一些博客美文、留下一点时间和空间为孩子的事情思考……我因为孩子,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收获。为人父母,我们其实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作为家长,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我知道,她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离不开同学们的无私帮助,也离不开家长的辛勤付出。我有理由相信,有我们的陪伴,有老师的科学指导,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她将会是我们的骄傲!
描写家庭教养方式调查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孩子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地位也从“小朋友”晋升为“小学生”,生活发生了全新得改变。作为父母的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偶像地位也随之下降,“我们老师说……”这是孩子经常反驳我们的经典语言。此时,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怎样让孩子在新的环境里健康成长,怎样处理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呢?
总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是不行的,因为孩子已经成长了。最好的办法是:与孩子一起成长。
一、做一个热爱学习的家长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小事中。所以,我们家长在下班回干完活儿回家后,尽管身体很疲惫,也不要一头扎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或躺在床上休息,更不要呼朋唤友的在家喝酒、打牌。要知道家里有一个小学生正瞪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注视着你的行为,你的所做所为都有可能成为他学习的样板,你有义务给他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要教育孩子刻苦学习,做家长的首先要热爱学习。经常阅读报刊杂志、家教指导用书,学习教育孩子的常识、参加学校或社会举办的家长学校和有关的活动、与其他家长相互切磋,虚心学习他人的经验。
二、教会孩子做人
教孩子“如何学会做人”是我们家庭教育的核心,因为人的成长是一个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的过程。家庭教育时时刻刻存在于家庭的每一个瞬间,而小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强,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会时刻被孩子所模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培养孩子具有优良的品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要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效果,以期自我改进。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一定的青少年教育知识,了解孩子的日常动态,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三、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
好奇心是一切兴趣的源泉,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都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的。对孩子来说,外面的世界更是处处充满新奇,值得探索。对此,家长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而应该精心的给与呵护,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给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作出结论。当孩子带着问题去问家长的时候,家长不应该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孩子,而应让孩子自己思考“为什么”,另外,节假日家长应多带孩子到大自然或动物园、博物馆等场所。经常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及风土人情、市井百态,使孩子保持一份好奇、一颗童心。在孩子学习之余,家长最好还能指导孩子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孩子自己收集各种种子、做
家庭教养方式调查心得体会及收获 家庭教养方式调查心得体会及收获怎么写(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