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篇心得体会范本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心得体会(九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立德篇心得体会范本一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立德树人让师德在岗位闪光!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的核心是“爱”,一种没有血缘的爱。 前几天,我上网搜寻师德内含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20xx年3月31日,江苏省殷雪梅老师为了救六位学生,张开双臂,用身躯阻挡飞奔而来的轿车小车竟把殷老师撞出了25米25米呀!在这个世界曾经生活、奋斗、奉献了的殷老师,52年的生命历程戛然而止在殷老师的追悼会上,挽幛如云,白花如雪,哀声动地,泪洒如雨。送别时,万街空巷,十里长街,十万群众,挥泪送别。被她救下的孩子们跪在地上,泪流满面,撕心裂肺地呼唤着:“殷老师,您快回来啊”,“殷老师,我们想您了”,“殷老师,别离开我们”殷老师用爱谱写了生命的赞歌,用生命诠释了师德的真谛!
师德是良心。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重来,唯独教育不能重来。孩子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家长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要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生命的一段历程,当我们面对孩子时,要经常地换位思考,假若我是孩子?假若是我的孩子?
师德是爱心。有了爱就有无限的精力;有了爱就有无限的能力;有了爱就有无限的事业动力!在孩子们自卑时,向他播撒春天般温柔的阳光,在孩子们奋力攀登时悄悄递上一支登山的竹杖,在孩子们学海泛舟时默默送上一对搏击浪涛的双桨,在孩子
们苦苦求索时及时把孩子们希望的灯火点亮!扶孩子们上马,送学子们一程,因为大爱如风,风过无痕,我们知道这爱的深沉!
师德是奉献。捧出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邹友云孤身一人守望太阳山,30年如一日,托起了明天的太阳;地震瞬间向倩老师展开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幼小的生命,自己的身体却被砸成了两截;张家春托起生命之门,40多个孩子逃过死亡的厄运,这个年轻的羌族儿子却站成了一座爱的丰碑他们柔情写大爱,铁肩单倒立,生如夏花之灿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师德是人梯。给求学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春雨,滋润着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莘莘学子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是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说这些都是场面上说说,书上写写的大道理,那么,师德表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哪些方面呢?高尚师德的“爱”又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师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其特殊性主要由教育劳动的性质和劳动对象的性质决定的,具体表现为:劳动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一代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劳动是具有道德文化素养的人与正在形成道德文化素养的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不仅作为这种劳动的客体而出现,而且也是作为主体而出现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不仅改造着学生,也改造、影响、发展着教师的个性品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同自己的同事,同学生的家长,同学校领导等也发生种种关系,但按照其重要程度说,所有这些关系都不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那么重要,因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高尚师德集中体现在“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上”,具体表现为:
首先,热爱学生是热爱事业的集中体现。
进而,严格要求是热爱学生的重要手段。
再进而,严以律己是教学相长的先决条件。
热爱孩子是整个人类道德的一个规范。但教师热爱学生却具有特殊的内容,与家长爱孩子或者一般人爱孩子不同。首先,教师爱的不是指一个或几个孩子,而是爱每一个昨日还不认识而今天却来学习的孩子,教师没有养育过他,他的生命也不是教师赋予的,因而,这种爱是无私的。再则,学生是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爱学生便是爱未来,爱事业的集中体现,这种爱是与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的。
作为师德,不管是“三爱”还是“三心”,都集中地体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爱自己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是神。师爱是神圣的,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一视同仁的爱。师爱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爱的春风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包含着对学生的爱。 有位家长曾告诉我:她儿子上幼儿园时,一天放学回家,兴奋地告诉他们:“今天老师待我特别好。”
她问:“怎么个好法呀?”
儿子认真地答:“老师走到我身边,摸了一下我的头。”
全国优秀教师梁种玉老师介绍师德经验时说得好:“学生生病送温暖,学生困难送关心,学生进步送鼓励,学生退步送鞭策。”
然而,教师对学生的爱,更集中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
当前,在能否严格要求学生上,存在着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一是不能严格要求学生,放任自流。这种教师对学生身上的缺点错误采取放纵的态度,监考时,他明明发现有学生在作弊,却眼开眼闭;课堂上乱哄哄的,他不加制止依然讲着自己的课;学生不交作业,他也不加追究。要知道,如果想成为一个要求不严的教师,那是简单和容易的,他可以少费一些劳动、时间和精力。在一些不能明辨是非的学生的心目中,还以为他是善良的,关心学生的人。其实,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动,是一种偷懒的行动。他根本不可能教育好学生,其本质上是在欺骗社会,对事业的渎职,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溺爱。
二是不能恰当地要求学生。一些教师以为一味地增加作业量,一味地考试测验,拼命地给学生加负,是在严格要求学生,甚至认为体罚也是一种严格。殊不知,你这一门学科的作业与考试多了,势必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此一味地加码,更是无端地侵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必然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这种违反教学规律的行动简直是在摧残人,是一种变相体罚,与高尚师德背道而驰的。
由此看来,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首先应建立在教师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基础之上,严以律己是教学相长的先决条件。而能否正确对待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更是能否严以律己实行高尚师德的试金石。
特级教师梁种玉基于这一认识,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请学生评文、请学生评课、请学生评为人等多种向学生征集意见接受批评的方法。
他看见运动场上,经常有人在后退着行走或两手支撑着倒立行走。受如此健身法的启发,有一回,他居然别出心裁,也这么倒过来试试,把他自己写的文章印发给班上每一位学生,由学生来批改打分。
他首次印发给学生的是一篇曾在本地一家报纸发表过叙写他自己学骑自行车经历和感受的短散文——《骑车小记》。他自以为还拿得出手,没想到竟有两位学生给他的文章挂起了“红灯”。一位说:“你看,文中竟有一个错别字呢,‘市镇建设’中的‘镇’写错了,应写成‘市政建设’。”另一位说:“文中有一个细节,说‘我’在大街上撞倒了一位老妇人,在得到老妇人原谅后,‘我’当即给她‘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一细节显然是杜撰的、虚假的,我们又不是日本人,逢人便九十度鞠躬。”
那是两位既严厉又调皮的学生,我们大可不必指责他俩的以偏概全。事实上,他们对老师文章批评的理由都完全成立,他们的敢于指出和善于评判更是难能可贵,这无疑有助于教师人格的完善和“教学相长”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意义深远。
特级教师梁种玉曾用征文的形式,让学生作《梁老师上得最差(好)的一堂课》这篇作文,叙写或评议他课堂教学的优劣得失,征集同学们对他课堂教学的意见和改进的建议。
提到他的这一做法,特级教师梁种玉说:“当然,记相对完整的一堂课,是有难度的;写一堂差课,难度则更大。为此,需对这次征文作一定的写作指导,并强调对写差课的征文作必要的评选倾斜。一般说来,好的课好写些,写的学生也相对多些,有一篇写我始业课上得好的征文——《梁老师的第一印象》还在《中学语文报》上发表了呢!然而,我更欢迎写我差课的征文,尽管这些征文也只是指出我课堂上局部存在的问题,却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更有涉及师德师风的。”
他还特别提到: 一次上课,他兴致正浓时,教室门外突然出现一位问讯的家长,他态度冷淡,告诉那家长:“这里没有这个学生!”还把教室门关得嘭嘭响。一位学生的征文叙写了这件事,文中写道:“假如那位家长是我的母亲于是我再也无心思听这堂课了。”这篇征文对他触动很大,从此,凡在校园里见到家长,他总是主动热情,极其耐心。
梁种玉,从爱事业到爱学生,从严格要求学生到严格要求自己,从一个侧面诠释了“高尚师德”。
最近,在媒体接连看到两篇关于师德的报道。
一则是《新京报》刊发的著名作家郑渊洁在微博里记录今年发生在北京一所重点小学里的一件事:班主任要求学生匿名写出对她的感受,并保证不管怎么写她都不会生气。有两位同学写了负面感受。班主任阅后大怒,叫两人“投案自首”。见全班无人吭声,班主任就冷笑着读歌颂她的文章,读完一篇让文主拿走一篇。最后两篇负面文章的主人暴露,从此噩运开始。
另一则是扬中教育信息网报道的一位新校长上任后了解到一件小事:学校林老师班上有一个学生,父亲是残疾人,在当地市场以磨剪刀为生,母亲有些智障。得知孩子家庭情况后,林老师每年到了冬天,都会和孩子约好在周末到利民市场接到孩子,然后带她去洗澡,三年从未简短且。当校长问起这件事时,这位老师再三说,这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请校长千万不要声张。
同样为人之师,言行影响之差别,何止天壤。
第一则报道中的教师,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人是不能讲诚信的,别人的许诺是不能相信的,哪怕是自己的老师亦然。通过这件事,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讲真话是要吃亏的,轻信别人也是要吃亏的,而两位学生,更是接受了惨痛的教训。
描写立德篇心得体会范本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给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在站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演讲稿,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立德树人,做爱的使者》。
曾在儿时,我的老师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的种子,这颗种子在老师爱的雨露和关怀的阳光下,渐渐地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今天,它终于结出果实,我也成为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教师在课堂内的谆谆教导,一点一滴,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爱滋润每一位学生。
记得六年前,初登讲台,学校安排我任四年级英语和班主任工作。对于当时的孩子来说,英语是一门副科,不被家长和孩子重视,课堂上,对英语的积极性一点也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我总是板着脸,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尽管他们上课正襟危坐,作业一本不差,但效果一点也比之前好。这时,我的心不禁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时,老教师送来了他们的经验之谈:与学生用心去沟通,用心去爱他们。
慢慢地在以后的运动会、拔河比赛、主题班会…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大小活动我都会成为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主阵地。在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中,在选拔选手之余,我会与学生也来场拔河比赛;在主题班会上,我会让学生尽情的去发挥他们想说的话,这样更好地让我了解每一个同学的心灵深处。班上有一个叫黎文孩子,双手有点残缺,同学们对他都有些排斥,而这个孩子个性又十分要强,在一次课余之时,我发现这个孩子居然唱歌唱的很好听,于是,在一次班会上,我让他来展示一下他的才能,那时起,其他同学对他也都刮目相看。我尽量在每个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很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很快的我们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牢固的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双重关系。
爱是教育的基石。只有当教师真心实意地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时候,才能像吸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爱的深切,学生才会敞开自己的心扉,乐意听从教师的建议和教诲,这时候,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面对着一张张纯真质朴的脸,一颗颗水晶般纯净的心,我想:教育事业也许拥有世界上最高利润的回报,你播下的是一粒爱的种子,收获的却是整个美丽的人生。老师们,让我们一同播下这颗种子吧,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丰硕的果实。
描写立德篇心得体会范本三
xx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家提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要把立德树人体现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到社团活动、管理评价、日常生活等各个环节,延伸到家庭、社会和网络活动的方方面面,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与此相适应,还要完善德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改革管理评价机制,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些措施都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也一定是行之有效的。“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加深认识,才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变为行动。
一、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战略转型
何为“根本”任务
立德篇心得体会范本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心得体会(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