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诗句心得体会范文 写一篇离骚的心得体会(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离骚诗句心得体会范文一
1、理解本诗运用大量比喻、象征手法的作用。
2、把握屈原在追求与现实的矛盾中执着自修美德的强烈愿望。
3、背诵这两节诗。
教学重点:比喻、象征手法所揭示的意蕴、作用。
教学难点:相对古奥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把握及评价。
教时:三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质疑和点拨
教学过程:
1、结合教材(明)陈洪绶所绘《屈子行吟图》,由学生介绍屈原主要身世、经历和思想。
明确:屈原,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离骚”:离愁;遭忧;楚地的古乐曲名。
2、结合注释,默读,梳理字词基础知识,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本诗中的运用:
修姱 鞿羁 蹇 蕙纕 揽茝 谣诼 偭规矩 忳郁邑 侘傺 溘死 鸷鸟 攘垢 兰皋 芰荷 岌岌
偭规矩而改错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圆圜之能周兮
······(通假)
怨灵修之浩荡兮
固世俗之工巧兮
竞周容以为度
······(古今异义)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回朕车以复路兮
······(词类活用)
不吾知其亦已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揽茝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特殊句式)
3、本诗有不少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请把他们找出来,再以它们为线索,看看屈原通过这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理解本文显性的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里节选的这一部分,特别是直接抒情的句子,展示了屈原理想追求和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决不改变自己的高尚情操。
4、比喻、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
找出本诗中有关比喻和象征的句子,运用数据统计看看到底有多少个比喻。象征句:
略微提及比喻和象征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喻体之分,比喻的喻体为虚,象征物为实际的事物。(但不拘泥和纠缠于此。)
引导学生逐一理解比喻句的意蕴和作用: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揽茝:比喻诗人高尚的德行。
众女嫉余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许多小人;高尚德行。(比喻)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比喻准则、准则。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比喻诗人要保持芳洁与美好的品质。
象征: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象征理想境界。)
体会这些比喻和象征的作用:具有更强烈的形象感染力;比兴象征传统的继承;与直抒胸臆的句子构成回环往复的旋律,反映荆楚民族自由浪漫精神和悲怨郁结之情;文人高雅的贵族气韵。(比较与《诗经》当中比兴手法的不同。)
5、诵读课文之后,进行情境对话:
屈原“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假若屈原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长着椒树的山冈遇到了穿越而来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北宋大词人苏轼,他们之间将展开一场怎样的对话?
明确:
屈原:求索真理,矢志不渝;忠贞于国,知其不可而为之。
陶渊明:全身保生,质性自然,独善其身,超然世外。
苏轼:旷达自适,顺逆泰然,自得其乐,随遇而安。
6、批判性思维培养: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中,屈原自拟为女性,以许多女人嫉妒自己秀美的峨眉,因而毁谤自己好做*荡之事,来比喻自己与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你如何看待屈原这种“拟女性”的写法?
明确:
屈原的“拟女性”的写法是值得肯定的,他用“拟女性”的写法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形象,使情感的抒发更加真实和自然。使人们更易接受和理解。而且“拟女性”的写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的不少“闺怨诗”就是男性作者借女性的身份进行创作的,他们以女性的口吻或身份来抒发相思、幽怨之情,使感情更加真切可感,意蕴深远。
屈原的“拟女性”的写法是封建思想下的产物,是消极的。他的以“男女”对应“刚柔”的观点,是一种封建的哲学思想,其发展到后来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性别观念。并且屈原的“拟女性”的写法将夫妻关系等同于君臣关系,强化了君主的权力,臣子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影响下无条件地臣服于君主,使君主关系固化乃至僵化。
7、学生质疑:
8、整本书阅读:推荐读整本《离骚》,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9、拓展活动:湖南汨罗拟于2019年端午节前,开展面向全球华人文化圈的屈子祠征联大赛,请从屈原忠贞于国、以身殉国、坚持真理、正道直行、文采风流、泽被楚地等角度来撰写一幅褒扬、凭吊和感怀的对联。
10、教学反思:
疏通式朗读和理解性朗读更需要加强。要找准契合点点燃学生学习《离骚》的热情,如比较阅读。
描写离骚诗句心得体会范文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3、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清·曹雪芹·红楼梦
4、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5、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6、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
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
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0、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蒲松龄《聊斋志异》
1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1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日记故事》
14、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鲍照《代白头吟》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2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2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24、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明·吴承恩·西游记
2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26、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战国·屈原《离骚》
2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2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30、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清·魏子安《花月痕》
31、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元未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32、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3、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3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36、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37、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38、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41、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4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4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4、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45、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4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47、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48、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49、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
5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5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5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5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5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5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57、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清·曹雪芹·红楼梦
5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5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
60、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描写离骚诗句心得体会范文三
离骚是一首“屈原的政治生涯传记”诗。以浪漫抒情的形式来叙事是其主要的风格。赋、比、兴三种修辞手法灵活穿插转换是其语言运用上的最大特点。表达了要使楚国强大就必须推行美政的治国思想。表达了推行美政失败被贬后的不满不悔情绪及继续推行美政的坚定信念。表达了无机会再行美政则宁死不叛楚王的忠诚。
全诗中心:推行美政。
叙述文路:努力准备、失败悲愤、反思不悔;再试遇挫、徘徊无望、他投不忍、以死明志。
全诗结构:分五章共14个完整意段。前两章共包含7个完整意段为上半部;后三章也共包含7个完整意段为下半部。
为了便于记忆把握,也可把全诗分为十个相连贯的独立故事:
上半部五个,《屈原引路》、《屈原被屈》、《屈原不屈》、《屈原被怨》、《屈原说理》;
下半部五个,《屈原叩天》、《屈原求女》、《屈原问卜》、《屈原请神》、《屈原他投》。
第一章《被贬》53行;
《屈原引路》
(1)出身、志向、努力。1至8共8行;
(2)推行美政的必要性。9至18共10行;
《屈原被屈》
(3)改法失败经过及原因。19至35共17行;
(4)评价改法情况和表达对失败的看法与对改法的态度。36至53共18行。
第二章《反思》38行:
《屈原不屈》
(5)失败后自我反思。54至65共12行;
《屈原被怨》
(6)对屈原被贬一事,亲人埋怨(引出后面的借史反思)。66至71共6行;
《屈原说理》
(7)评理及激奋抒情。72至91共20行。
第三章《再试》38行:
《屈原叩天》
(8)上叩天门(直接找楚王)。92至107共16行;
《屈原求女》
(9)下求美女(走后宫路线)。108至119共22行。
第四章《徘徊》38行;
《屈原问卜》
(10)问卜及考虑。130至140共11行;
《屈原请神》
(11)求神。141至151共11行;
(12)认真考虑神灵的指引及下决心他投。152至167共16行。
第五章《他投》21行:
《屈原他投》
(13)远去西方投西皇。168至185共18行;
(14)全诗总结,是全诗的中心所在。186至188共3行。
描写离骚诗句心得体会范文四
《离骚》是屈原自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诗。它的名称有双重涵义:从音乐方面来说,《离骚》,可能是楚国普遍流行的一种歌曲的名称。游国恩曰:“《楚辞·大招》有‘伏羲驾辩,楚劳商只’之文,王逸注云:‘驾辩、劳商,皆曲名也。’‘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或即同实而异名。西汉末年,赋家扬雄曾仿屈原的《九章》,自《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牢’‘愁’为叠韵字,韦昭解为‘牢骚’,后人常说发泄不平之气为‘发牢骚’,大概是从那里来的。”(《楚辞论文集》)这一论证是确切的。屈原的创作是从楚国的民间文学汲取丰富的泉源,既然他的作品资料,“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黄伯思《翼骚序》),那末作品的名称袭用民间歌曲的旧题,更是完全能够理解的。当然,这一句词并非有声无义。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引刘安的话,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骚》就是“离忧”,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劳商”“牢愁”和“牢骚”,都是一声之转的同义词,同样是表示一种抑郁不平的情感。《史记》本传说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足见标题是决定于作品的资料,而标题的音乐意义和作品的资料是统一的。“离忧”“离骚”以及“劳商”“牢愁”“牢骚”,都是双声或叠韵字所组成的联绵词,只是一个完整的意义。班固《赞骚序》说:“离,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王逸《楚辞章
离骚诗句心得体会范文 写一篇离骚的心得体会(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