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札记心得体会和感想 家庭教育学心得体会总结(七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家庭教育札记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家庭教育同其它工作一样,领导重视的程度决定着工作的力度。领导重视是搞好家庭教育工作的总开关,这个闸门不开启,要抓好家教工作,就是一句空话。在家教组织工作中我社区抓好以下几点:
1、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家教工作责任心。我社区家教委一班人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充分认识到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成长。做好家教工作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是推进我社区教育整体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基于以上认识,我社区书记亲自抓,副书记具体抓。并定期向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争取领导对家教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2、建立健全机构,形成了布局合理的家教网络。我社区成立了家教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社区书记担任,社区妇联、计生、工会、团委等社区主任任组员,具体实施家教“十五”计划,基本上形成了布局合理的家庭教育网络。
3、建立完善考核制度,形成了有效的激励体系。在工作中,我镇按照年初的家教计划,有针对性制定考评制度,如:家庭教育工作制度,检查汇报制度,评比表彰制度,监测评估制度等,基本做到年初有计划,季度有小结,年终有总结,家教工作列入妇联、计生等相关工作的月度、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家庭教育是一项基础工作。必须加大宣传,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全社会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才能有效推进家教工作的开展。我社区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
1、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家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普及优生、优育、优教的科学方法。社区利用公开栏介绍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知识。社区妇联、工会、共青团还联合学校利用“三·八”“五·四”“六·一”节,印发宣传家庭教育的材料。据初步统计几年来共印发材料多份。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活动是开展工作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近几年来,我社区利用集场或者节日开展家庭教育咨询会场,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举办知识竞赛场,评选出一批优秀家庭;开展了亲子联欢会、家庭读书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家教的实效性明显增强。
3、培养骨干,壮大队伍。培养一支观念新、知识新、有事业心、责任心的家教自愿者队伍,是做好家教工作的重要手段。我社区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法,开展学习交流,更新观念,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家教队伍的水平。
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综合性工作,是分散性教育。我镇家教委只是起到牵头的作用,大量细致复杂的工作还需要上级的关心、下级的支持,才能有效地推进家教工作。几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并结合其它工作一道做,才能取得实效。在工作中,我社区做到“三个结合:
1、家庭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我社区利用争创文明社区的契机,主动把家庭教育纳入创建计划,纳入文明社区评选标准。
2、家庭教育与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相结合。让居民认识到家庭教育对遵纪守法,促进家庭和睦作用,明确优化家庭环境与子女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使优化家庭环境成为家长的自觉行动,通过“十星级文明户”的深入开展,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婚育观”,促进了文明新风的形成。
3、家庭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利用xx普法,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普及力度,提高家长的法制观念,促使家长依法教子,依法履行监护人职责。
我社区的家教工作虽然取得一点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社区将不断探索,积极进取,进一步把我社区家教水平提高到新台阶!
推荐家庭教育札记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找回自信,扬起风帆
——留守儿童成功教育案例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或在外经商,因此出现了大量“留守学生”。留守儿童”这一非凡群体数量日益增加,对农村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留守儿童中,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情感孤寂。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良好的倾述对象,受到委屈无处倾述,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上难以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在情感上也得不到足够的关心。
我们班的小策是留守儿童,这孩子聪明伶俐,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在我七年级刚带上他的时候,因父母都在身边,他还蛮可爱的,能称得上是合格的学生!可就在他上八年级时,他的父母外出打工,后来还有了一个小妹妹,于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落在爷爷奶奶身上。爷爷奶奶要干农活,平时都不怎么管他。而且本身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不高,觉得上学了,一切交给老师就行了,对他的学习都放任不管。这个孩子的变化是可想而知的,他一下子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迟到早退,上课走神,目光呆滞,作业潦草不按时交,甚至不做。情绪低落,不再像以前那样喜笑颜开,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和同学快乐玩耍。变得自卑、缺乏良好的竞争意识,对什么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厌学;不合群,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经受不住挫折,稍有委屈就哭。渐渐地小策养成了散漫的生活态度。而且学习习惯也很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他的父母要是一听说他学习成绩差,就打电话把他痛骂一顿。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还要经常遭到责骂,再加上遭到同伴的排斥,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让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那种无可救药的讨厌的学生了。很多老师也认为只要他上课时乖乖坐着不吵闹就好了。
这个孩子身上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发现他这怪僻的性格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爷爷奶奶的溺爱,迁就,缺少家庭教育;二是
补偿式的父爱,每次父亲回来就是给他生活费及零花钱,对于他物质上的要求尽全力满足,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品德教育从不过问。三是学习疏于监督,养成了随心所欲,无所谓的习惯。
每每看到他“孤独”的身影,我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带他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他重拾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一、家校联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以免发生教育的“短路”。我首先对他进行了家访,通过聊天,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让他奶奶知道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家长也有责任,要求他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同时跟他父母取得联系,告诉他们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还要求他们经常给孩子打电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我也经常给他父母打电话,把小策在学校的表现跟他们汇报,并跟他们商量对策,告诉他们对小策要多鼓励,少批评。通过电话与他的父亲进行沟通,让他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让家长明白:钱不能弥补子孩子对亲情的需求,无条件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会让孩子滋生好逸恶劳、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做家长的更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父亲对自己学习的关心;家长更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现在他父亲虽然还远在市内,可每隔几天就会抽出时间来,给孩子打电话,了解孩子的学习及生活,同孩子沟通交流;过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打来一次电话,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二、倾自己之所爱,搭起信任的桥梁。
真挚情感是在心灵的沟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发自内心的爱才能达到这种默契。面对这个孤单的背影,面对这张落寞的脸庞,又怎忍心对他横眉立目严加呵斥,即使出现令你不愉快的一幕,又能狠下心来去惩罚他么?我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说,“你是他的老师,如同他的母亲,你应该帮助他。”
(1)走进心灵,倾注无限关爱。
我真心实意地走进他的心灵,从心灵上关心他的健康成长,在生活中给予他妈妈般的爱,弥补他因为缺少父母关爱的缺陷,驱除他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有一次他发烧了,我亲自把他送到卫生院,陪他做检查,打针,倒开水给他吃药。
(2)拒绝训斥,力行宽容教育。
在他犯错误时,及时对其进行帮助教育,心对心、面对面的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在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潦草,丢三落四,迟到早退,纪律松散的情况下,对其尽量减少训斥,力争能抽出时间和他谈心交流沟通,必要的时候可以宽容他,或将作业量和难度降低。对他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3)发现闪光点,尝试成功教育。
为使他摆脱自卑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我除对他进行心理疏导、真诚的帮助和关心以外,还为
家庭教育札记心得体会和感想 家庭教育学心得体会总结(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