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增能培训心得体会如何写 儿童主任培训心得体会(九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儿童增能培训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大家好!
今天,我们都聚在一起庆祝国际儿童节。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我已经是五年级小学生了。我还记得我刚进小学的时候,六年级的哥哥姐姐给我带了鲜红色的围巾。那一刻,我的心里既高兴又激动,因为我是一名小学生。面对空中飘扬的五星红旗的誓言,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我现在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少先队员,我要为飘扬的旗帜再添一笔辉煌!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踏实的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
现在虽然我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但是我们在思想上还是很无知的,还需要去追求,去奋斗。所以,我要下定决心,我要告别幼稚,追求成熟;我要告别软弱,学会坚强独立;我想告别无知,接受更多的知识。作为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我在学习和其他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突破。但是,我不能骄傲。我必须不骄不躁地赢,优雅地输。我会努力变得更好,更完美。我会努力成为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好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一切。
让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努力成为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好学生!我想从现在开始战斗。
最后,祝同学们节日快乐。
谢谢大家!
2022儿童增能培训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各位领导、老师和小朋友们
上午好
今天,能作为一名辅导员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感动非常高兴!
在"六一"儿童节来之际,市少工委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庆六一游园活动"。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年儿童工作的重视,体现了各级领导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关心和厚爱。在此,我代表我校少先队员向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健康成长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了赋予我们知识、智慧和力量而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辅导员和和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从事少先队工作仅个月的时间,但自己感觉受益匪浅,也是自己教与学的又一个新起点。
我校的规模很小,——年级一共只要个班,全校人数仅人,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是外来农民子女,相对来说,学生的整体第一范文网版权所有素质不高,参与一些全市的大型少先队活动,特别是技术能力要求较高的活动,对我校来说,困难很大,很难与其他学校竞争。
根据我校存在的客观现状,我从事少先队工作的立足点和原则就是:联系学校的实际,扎扎实实、认真地作好少先队工作,认真贯彻区青少年宫的精神,按时完成市里布置的任务和积极参加各项少先队活动。本着重在参与、重在进步的思想,尽心尽力,尽自己能力做好每一件事。
我们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是展翅欲飞的雏鹰,是开创新世纪大业的生力军,肩负着振兴中华、再造辉煌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一定不辜负革命前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我们要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时刻牢记党的教导,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真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追求真知;坚持锻炼身体,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我们要积极参加各项业余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磨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要热爱少先队工作,热心参加各项少先队活动,把少先队办成我们少年的欢乐之家、科技之家。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老师辛勤地教导下,在我们自己不懈地努力下,在我们的行列中一定会出现未来的钱学森、李四光,未来的雷锋、徐虎。未来属于我们!
2022儿童增能培训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镇化进程推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加快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问题较为突出,目前0—17岁少年儿童15、7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7、69%。其中留守儿童4、45万人,占全县少年儿童总数的28、29%。其中留守女童2、16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48、51%;留守男童2、29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1、49%。留守儿童中,由祖辈抚养照顾2、67万人,占60、08%;由父母一方抚养照顾1、47万人,占33、06%;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0、3万人,占6、85%。
20xx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为贯彻文件精神,**省印发专门工作方案,在全省部署了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本文结合全县留守儿童摸底结果和走访调查,揭示了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经济社会原因。结合国家政策导向,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建议。为全面掌握我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现对相关村镇、学校200名儿童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有关调查情况具体如下:
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本调查报告中的农村留守儿童界定为: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16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
留守流动儿童的父亲在外省务工的占22、6%,母亲在外省务工的占22、5%,而父母双亲都在外务工的54、9%。留守流动儿童父母亲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具有初中、中专(含高中)和大专以上三类文化程度的分别占65、6%、20、5%、2、9%,从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岗位情况来看,从事技术工的占19、9%,从事中、高层管理工作的只占1、8%,而从事体力劳动的占78、3%,他们因缺少知识和技术,往往只能在建筑、运输等部门干体力活。
1、 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调查走访发现,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较差。6、5%的留守儿童连一日三餐的基本生活条件得不到保障,52、1%的留守儿童月生活费不足300元。7、8%的留守儿童生病时没人照顾。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家长的探访频率的严重偏低。59、4%的家长一年仅回家探访一次,12、8%的家长回家探访频率超过一年。此外,留守儿童长期无法与法定监护人共同生活。59、1%的留守儿童与祖辈亲人共同生活,13、9%的留守儿童在学校寄宿,11、3%的留守儿童与哥姐一起生活或寄居亲戚朋友家中。
2、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比例更高。在笔者调查走访的对象中,过去两年内有51%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一些农村大龄留守儿童离开了学校,脱离了正规组织的管理,处于无人监管、自行其事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
3、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学习兴趣相对不足。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然而,有八成多留守儿童认为学习重要,其学习态度与状态的差异,一方面缘于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与留守儿童自身的情况有关,因为缺少有效监督和应有的学习辅导,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问题积累多了,势必影响学习的自信心。有62%的留守儿童表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高出7个百分点。
4、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相对更突出。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和谁最亲近”“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谁经常鼓励你表扬你”5种情况的平均百分比,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母亲、父亲和同学朋友,留守儿童则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但可以看到,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较弱,而朋辈性倾向明显,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此外,还有17、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己,这表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
1、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社会体系根源。**县是人口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全县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父母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是离手儿童问题产生的家庭背景根源。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据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现实条件根源。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教育体系根源。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5、关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制度体系根源。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未能确立,父母对未成年子女
儿童增能培训心得体会如何写 儿童主任培训心得体会(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