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事故管理心得体会范本 设备事故心得体会怎么写(8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推荐设备事故管理心得体会范本一
事故的主要经过是19日早班,2704工作面溜头推采过2703工作面切眼10m左右位置,工作面1-40节多处片帮掉顶,顶板压力较大,推采困难,造成支架多处高度不够。验收员李作彬带人从溜头向下进行处理,当处理高度不够的第7-9#架时,李作彬在8号支架临架操作9号支架,准备移7-9#支架。在9号支架快移到位的时候,顶板突然来压把7、8、9号支架整体压下来,并把8号支架管路压断,将李作彬埋到8号支架下方。协同人员及时接上8号支架高压管路并升起支架,清理矸石后李作彬自己钻出,经检查李作彬右耳后部轻微刮伤。
一、事故原因:
此次事故的发生,暴露了我区在安全教育、现场管理、班组管理存有较大漏洞,虽然是幸免事故,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事故发生后,工区立即组织当事人进行了分析,并将事故经过和教训通报各班组,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1、现场管理存在较大漏洞,
现场交接班制度存在漏洞,本次事故发生在接班后20分钟之内,事故发生时,工区管理人员对工作现场还没有巡查完,班组长对现场的隐患排查还没有完毕,溜头处施工人员就急于作业,结果因准备不充分造成了事故。
2、班组长在人员的安排和工作的分配上存在不合理的因素,
3、工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没有落到实处,只注重了理论学习,忽视了规程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我区新工人成分多,工作经验不足一年的员工有38人,占全区在册人数的30%,安全教育培训尤为重要,事故伤者翟吉波工作经验不足一年,对正规操作流程和安全知识的掌握肤浅,现场应用实践能力差,。
4、工区疏忽了对薄弱环节的管理,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管理重点在两端头,两端头控顶面积大,各类工序繁多,例如2702工作面下出口需要沿空留巷、铺网、打钢带、充填、喷浆等各个工序,上出口处有转载机、开关等设备,再加上受沿空留巷的影响,两帮移近量大,支柱钻地,施工安全间隙较小。管理人员没有将两端头当做重点进行监管,致使伤者翟吉波抱支柱时,支柱底部落入转载机中,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5、工区“三薄”排查不到位,本次事故发生在“薄弱时间:交接班时间;薄弱地点:综采工作面两端头;薄弱人物:工作时间不足一年的新工人。”三个薄弱因素同时具备,给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二、事故教训:
“避免事后痛心疾首 只有事前预防严守”事故已经发生,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接受教训“亡羊补牢”,把心里的压力转变成工作的动力,努力从以下几点入手,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筑牢安全防线。
1、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防患于未然,安全生产是动态的,是24小时不停运转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可能又会出现,我们要始终怀着一颗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心,建立健全全面细致排查隐患的机制,坚持班前排查隐患、班中过程控制、班后分析总结、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扭转安全的被动局面。
2、关键人物关键抓。首先是我们的班组长,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一定要头脑清醒,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决不能违章指挥,对本班组的每个人的工作能力、性格秉性都要了如指掌,安排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人员合理搭配,重点地段重点监管;再就是我们的新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低,经常性的违章,破坏安全环境,所以,要对特殊性的人群给予特殊性的指导、教育。
3、坚持提高班前会质量,加强安全预案管理,让职工提前预知、预防、预控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好现场交接班工作,确认工作周围危险源,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组织相关人员,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4、严格按措施施工,抓好安全技术措施的学习和贯彻。要明确安全技术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安全生产,而不是开工的通行证。让每一个职工认识到安全技术措施的要求的目的是什么,不按安全技术措施执行的隐患在哪里,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从而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必须采取现场跟班到位、加强技术培训双管齐下,从思想到行动、从技术到规范操作,在全区开展内部技能大赛活动,分工种、分批次,不断循序渐进,通过各种培训学习形式激发广大职工的实战能力,在全区营造学业务、练技能的氛围,彻底杜绝今后类似事故发生。
5、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切实做到均衡生产,严禁突击生产。加强安全教育,要用血的教训唤起每名员工保护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教育每名员工不能违章,不能图侥幸、怕麻烦,要按照标准、按照规范,实实在在地抓好自己的安全。把安全文化理念渗透作用于每一名员工,形成大家的广泛认同,做到全员共知共享。
总之,通过本次事故,我深刻意识到了安全工作来自于平时持之以恒的坚守,轻轻松松干不好工作、马马虎虎抓不好安全,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将扎实谨慎、勤奋敬业,以实际行动弥补自己的过失,让我区的职工快乐的生活、安全的工作,让职工家属放心,让矿领导放心。
最后,我呼吁全矿所有员工深刻接受我单位事故教训,“杜绝违章、远离事故”,齐心协力,为我矿全年安全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设备事故管理心得体会范本二
学生的安全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通知》文件精神,在完善、改进学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为加强学校管理,消除管理漏洞,严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对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定期开展校园隐患大排查,对楼道问题的专项检查和研究,加强学生在校课间管理,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环节:
1、利用国旗下讲话及大型集会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相互礼让、遵守秩序的良好习惯,养成过楼梯和走廊要轻声慢行、靠右走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2、利用校园橱窗及班级黑板报宣传,加强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撤离、疏散以及逃生等安全防护意识的教育。
3、各班要结合实际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纪律、自救自护等方面的专题教育,要向学生强调在楼道、楼梯实行右行,不猛跑,不恶意堵道等。一起讨论怎么预防拥挤踩踏,遇到危险情况下作为学生应该怎样做。
4、学校总务处派专人定期仔细检查楼梯间设施,及时更换楼道照明设施和清理楼道堵塞物,并在楼道醒目位置竖立警示标志,保证楼道明亮畅通。
5、建立值周制度。每层楼道、每个楼梯都有值周教师和学生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课间学生安全。
1、课间操、升旗仪式的管理要求
学校大型活动不要求学生的快速集队,要把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放到首位,一切活动的前提是确保学生安全。
有序:各班学生依照学校设立指定的集队地点和明确的集队路线,在走廊和楼梯以及操场的位置分年级、分班级错开集队的方式有序进行。班主任或当班教师负责组织分流学生,避免学生拥挤。
有节:要求各班级在行进中掌握自己的节奏,和前后班级能够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从学生的管理中杜绝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2、日常课间管理
在政教处、班主任平时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教育的同时,值周教师应维护好楼内学生秩序,针对学生在日常课间活动中的'一些如跑跳、追逐打闹等有安全隐患的行为习惯给予指正,并将个别过激学生详细情况反映到政教处、班主任处。
每日在学生到校前和学生放学前,值周教师应及时到达指定地方指挥和维护秩序,以免造成学生拥挤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1、一旦发生楼道拥挤堵塞现象,在场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疏散,撤离人员密集的地点,并迅速让已通过楼道的学生向学校值班领导报告,以便学校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疏散。
2、学校领导要亲临第一现场,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应急小组成员、值日领导、学校保安员以及班主任必须马上赶到事故现场,在第一时间组织教师做好疏散学生、抢救受伤者、报告上级领导等工作。各要团结协作、冷静处理、沉着应对,确保把事故处理在始发阶段,把人员伤害降低到最底程度。要及时联系家长,正确通报情况,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3、疏散完毕后,班主任老师应对学生进行清查,以便受伤者能及时得到救治,同时要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安定工作。
4、两操、升旗仪式及重大活动出现突发情况依照就近原则疏散,由德育处、体育组负责指导各班级按顺序出操或进场。 疏散时视当时情况进行必要的调度,班级的学生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负责对本班学生进行疏导、保护、管理。
推荐设备事故管理心得体会范本三
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学生因上课下课拥挤发生踩踏意外事故以及迅速、有序、高效处理好学校踩踏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学生密集出入时防踩踏应急预案。
预防踩踏事件工作以保护学生安全为目标,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按照统一指挥,分部门分班级负责的原则,针对学生上下楼
设备事故管理心得体会范本 设备事故心得体会怎么写(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