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文化心得体会 风俗民俗心得体会(六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风俗文化心得体会一
春节是我们乡里最盛大的一个节日,过节的形式远远超出端午和中秋,春节的持续时间达半个多月。
春节前是过小年过大年,这是冬季里异常忙的时刻。村里的人家家户户都会留有“过年猪”,到了腊月二十左右的日子,是杀猪的高峰期,连续四五天你都会断断续续听到猪的牺牲发出的声音。
杀完了猪就要打豆腐,用猪血和豆腐混合在一齐,挤碎在揉成一个圆形,再是烘烤就做成了“血粑豆腐”,用来招待客人这是上好的菜。
打完豆腐就会把腌过两三天的猪肉串起来做腊肉、灌香肠等。再是一些自家男人爱喝酒的家庭这时候就要忙着烤酒了,这也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往往需要一整天的时间。酒的原料是自我家用的发酵了的米饭,所以酿出酒异常香异常纯。
大约到了二十八、二十九,乡亲们又兴起打糍粑。打糍粑场面十分热闹,往往一家人打糍粑,邻里几家来帮忙,你帮完我,我再来帮你,只要糯米煮熟了,半个小时,几百个糍粑就像艺术品从大家的手里生产出来。在打糍粑的家里,人人都能够随意的想拿着吃就吃,主人反会觉得这是一种友好的表示,即使对于一般的熟人,主人老大远的也会喊别人来吃“粑粑”。
事情忙地差不多了,也几乎到了过年了。过年了,在外打工的一般都会在三十号前赶回来,和家人一齐吃“团年饭”。“团年饭”只限于一家人之间,满桌子美味佳肴,一家人团团圆圆的聚在一齐吃。在“团年饭”的桌子上,你每年都能够看到这样一种菜“香菜炖鱼”,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菜,鱼代表“年年有余”。那里还有鸡肉鸭肉等,但我们有些很铁的规矩,就是不能把“鸡脑壳”叫做“鸡头”,而是应当称它为“凤头”,也不能直接称呼“鸡腿”“鸡爪”,而应当是“金爪”或“抓钱手”,这些都是带有吉祥之意。
在除夕之夜也有许多的规矩,平时童言无忌的小孩子,在这个晚上大人就会进行“刮嘴”,在新年里就会不乱说话。当除夕的交接处到了,大人即使睡了,也要在这个时刻起来在屋内放鞭炮迎新年。
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凌晨五点到七点,每家每户都至少要起来放一次鞭炮。通常这段时候还要到院子里放大炮,表示新的一年真正来临了。在这天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绝对不能在上午扫垃圾出门,鞭炮的残渣,我们磕的瓜子壳、糖果皮,这些都是象征着财富,把它扫出去了,就暗含这一年将不会积财。
新年一向会延续到元宵节闹完元宵,这又有着很多的风俗习惯。很小的时候,我们那里异常流行在元宵的晚上舞龙灯,三五年耍一次大的龙灯,十几个村里去闹元宵,看过《红楼梦》的,就明白那活动的排场又多大。只可惜我那时太小,没能赶上亲身去耍灯笼,只能看着别人舞龙灯。我呢,也幸运,亲手舞过两次草龙灯。舞灯时,每到一家门前,主人就会给你龙灯上插点着的香,再给大家打发一些新年的甜饼、喜糖奶糖,再放放鞭炮,这就走完一个过场了。
在此刻,经济迅猛发展的今日,这些习俗基本上已经退出它的生活舞台了,它们的地位和价值也在不经意间就成为历史了。
关于风俗文化心得体会二
我的祖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民族众多、幅员辽阔,“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下面就让大家了解一下我家乡的风俗“春节”。
过年是每个国家都有的节日,可是在这一天晚上,虽说大家都在过年,但是大家庭的风俗习惯独一无二。
在过年的前七天,我们这里差不多都在办年货,向老人们比较讲究,他们就干这干那的忙活个不停,年轻人嘛,就买些零食……小孩子们,一提到过年个个眉开眼笑,那紧挨着就是脑袋里全被烟花给装满了。
爸爸妈妈就准备过年用的、吃的、喝的、玩的……
等到二十四我们就开始扫房,扫房意味着把家里擦一擦、扫一扫、拖一拖……
在大年三十儿晚上,我们的任务可多了,先把准备的东西摆上桌,然后把找好的石头放在火炉里烧红,把石头放在碗中的醋里,这就叫“打醋炭”,意味着驱邪,男女老少还要穿上新衣服,然后去给烧票子,最后就是给长辈拜年,拜年时要磕三个头,然后俏皮的说一声“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初一,男人们去转亲戚家,女人们在家伺候来的客人,孩子们有的放鞭炮、有的帮助家人干活、有的玩游戏。
我喜欢春节,春节是热闹的,也是令人开心的。“年”虽然只是一个传说,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浓浓的年味、其乐融融。听了我的一番介绍,是不是觉得我家乡的风俗很有趣呢?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关于风俗文化心得体会三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风俗,每个民族的各种节日也都颇有趣味。下面,我就带着大家一起领略一下我的家乡——云南,傣族的泼水节吧!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是为了纪念傣历的新年。它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举办,通常持续三到七天,其间会举办各种有趣的活动。
泼水节,顾名思义,泼水,自然是这一节日众多活动中最隆重的一环。清晨,广场上,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各自拿着采集的鲜花和树叶,沾了些水,就开始互泼。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晶莹的水花在空中绽开,这朵朵水花,象征着吉祥、幸福与健康,“水花放,傣家旺。
泼湿一身,幸福终生”,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盛着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当地人,抑或游客,
风俗文化心得体会 风俗民俗心得体会(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