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郭明义观后感大学(优秀8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什么样的观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大学篇一
看完电影《郭明义》,人们会觉得,一个时期以来一些电影里缺失了的精神和灵魂,终于回来了。
以郭明义为人物原型,在真实生活及经历的基础上再创作,拍摄一部电影,其实是很困难的。面对这样的题材,创作者们以郭明义捐款助学、帮助孤寡老人、56张“精神存折”等一系列故事为叙事线索,又设置了一条主线,就是他帮助患白血病的女孩苗苗寻找配型,围绕纠结其中的金钱、生命、家庭等种种矛盾,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深刻展现了郭明义丰富而美善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人生信仰,真实地艺术化地反映出他崇高的价值观、幸福观,他的高尚境界和博大情怀。
扮演郭明义的演员侯勇说,他们是要用郭明义的幸福观打动电影观众。“帮助别人时他很快乐,那是一种非常单纯的幸福感。现代社会人们忙着赚钱,幸福指数很低了,但是郭明义没钱,却活得很幸福。”有报道说,鞍山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们有幸先睹为快,很多人看完片子,已是泪流满面。
为什么一部电影能够这样感人?
有媒体说,《郭明义》感人是因为它真实。就像导演陈国星说的:“这是真人真事儿,没有宏大叙事,却带给观众更多的感动和更大的震撼。”真实,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对于电影美学品格的最基本要求,然而,更高的要求是在“真”的基础上怎样凝练和表现出“美”与“善”来。
要想到达这样的艺术境界,一定要精心塑造人物。电影艺术是人的艺术,在一部电影里,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比人性的真善美能够更加震撼人的思想,感染人的心灵了。而塑造人物的艺术功力,则全在于是不是能够塑造出“这一个”来。所谓艺术典型的“这一个”,是黑格尔美学思想里关于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理论的一个重要发现和规范,要义是,“这是一个人!高#from本文来自本网,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员侯勇说,他们是要用郭明义的幸福观打动电影观众。“帮助别人时他很快乐,那是一种非常单纯的幸福感。现代社会人们忙着赚钱,幸福指数很低了,但是郭明义没钱,却活得很幸福。”有报道说,鞍山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们有幸先睹为快,很多人看完片子,已是泪流满面。
为什么一部电影能够这样感人?
有媒体说,《郭明义》感人是因为它真实。就像导演陈国星说的:“这是真人真事儿,没有宏大叙事,却带给观众更多的感动和更大的震撼。”真实,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对于电影美学品格的最基本要求,然而,更高的要求是在“真”的基础上怎样凝练和表现出“美”与“善”来。
要想到达这样的艺术境界,一定要精心塑造人物。电影艺术是人的艺术,在一部电影里,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比人性的真善美能够更加震撼人的思想,感染人的心灵了。而塑造人物的艺术功力,则全在于是不是能够塑造出“这一个”来。所谓艺术典型的“这一个”,是黑格尔美学思想里关于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理论的一个重要发现和规范,要义是,“这是一个人!高#from本文来自本网,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
郭明义毫无疑问是一位当代“英模”。但是,影片中的这个郭明义又是一个“英模”艺术典型的“这一个”。电影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的成功描写,使得人格的多方面性在郭明义这个“英模”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他们将人物命运与时代相结合,在时代大背景下展现出蕴含在“英模”身上的世俗与伟大来,塑造出来郭明义这个“英模”的艺术典型的“这一个”。比如,在外面,郭明义一身光辉,在家里,他同样有真挚感人的夫妻情爱和父女亲情,同时也还有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琐事。
电影《郭明义》用了很多的画面语言。郭明义正像毛泽东描述的,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身边人的所有问题,都能够引起他的高度重视。郭明义都把这些问题看作是自己责无旁贷的天职,始终怀着一腔纯真的情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想方设法帮助别人。这是什么?这就是崇高!郭明义的银幕形象就真的像孙中山说的,是在“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了!也真的就是毛泽东说的“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完全、彻底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了!于是,我们看到了,影片中,郭明义具有的伟大的精神,高尚的行为,人类共同崇高的美德,释放出来的是撼人心魄的光华,形成的是催人奋进的力量,锻铸成的正是真善美的辉煌。创作者成功地塑造也成功地释放出来的,正是这个人物一身的震撼人也感染人的人格魅力!
有了“这一个”郭明义,有了这样的“郭明义精神”,我们真的可以说,一个时期以来被人诟病的缺失了精神和灵魂的电影,终于带给我们广大的电影观众一些亮色了,原本就应该包蕴着的富含的精神和灵魂,终于又回到电影里来了。
对于我们一些曾经迷失了的电影文学家和电影艺术家们来说,这样一种电影精神和灵魂的回归,说难,其实也不难。电影《郭明义》的借鉴和启示就在于,创作的时候,技巧固然重要,决定一切的也还是我们的高尚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怀。《郭明义》剧本几易其稿,在修改到第八稿时才决定开机。剧作家高满堂在剧本中着意刻画的就是郭明义平凡的却无垠的大境界。高满堂理解,“他是一个普通人,却有着常人没有的情怀。别人不相信郭明义能33年如一日的践行雷锋精神。但郭明义说‘我就是做党章中应该做的事’,这是最触动我创作冲动的地方。”高满堂坦言,要写好郭明义并不容易,他是活生生的人,就在我们身边,他的言行举止不能夸张,要让人信服,还要让人感动,理解他的信仰和幸福观,并要感染到每一个人。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大学篇二
如今作为鞍山人提到“郭明义”这个名字,我们会格外激动与自豪,因为他是鞍山的骄傲,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缩影,他的光辉事迹照耀着鞍山乃至全国的每一片大地。
都是鞍山人,在这个充满爱的城市中,我早就结识了郭明义大哥,还记得那是7年前,我看到报纸上刊登鞍山市慈善总会招募义工的报道,我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参加了很多次意义非凡的义务奉献活动。有一天,一个工友打电话给我希望我去义务献血,我很不愿意,想拒绝,因为在我的心里一直很害怕献血,提到“献血”两个字都哆嗦,但这位工友却没有马上挂掉电话,而是耐心细致的和我聊起了关于献血的话题,他告诉我献血没有那么可怕,献出的血液会挽救他人的性命,我们义工更应该积极参与,大力支持。接下来通过几次和他电话交流,我终于勇敢的挽起衣袖,光荣的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当我手捧这份证书的时候,深深体会到了那位我连他名字都没记住的工友的高尚和博大。
今日身为年轻党员教师的我,在了解和学习过郭明义同志的事迹后,才回想起那位不辞辛苦的工友正是郭明义大哥,可能他早已经不记得这件事了,因为他的事迹点点滴滴但却早已不知不觉的汇流成河,他的精神也早已经在我想心里生根发芽。我也将把我们鞍山人所独具的爱心传承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像新鲜血液一样流入每个人的心底。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大学篇三
5月14日,按照办党组要求,观看了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实况录像,从不同侧面了解了郭明义同志的模范事迹和高尚品德。
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雷锋精神在这里发扬广大,郭明义又是雷锋精神最好的传承代表,因此观看过程中更加感触深厚。郭明义同志是一个勤奋的人,在部队他是汽车理论和实际驾驶双料冠军,在单位他是第一个拿到统计员证书的人,在家里他坚持理论学习,自学完成专科、本科学历。郭明义是一个爱岗敬业的人,他创造了齐大山铁矿单车年产量最高纪录,他每天加班几个小时,干了的工作量。郭明义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他坚持几十年每月献血,他把他能捐献的东西都捐献了,包括自己的身体。他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实践着雷锋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奉献,什么叫做无私。
郭明义说:“我所做的一切,如果在30年前,在全民学雷锋的时代,应该是极其平常的。我这样去做事,就像父母抚养子女、儿女孝敬老人一样,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动机和缘由,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入党是为了多干点工作,多干点工作可不是为了入党。”,“我所做的是为党争光、为国分忧、为民牟利,一个共产党员做奉献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社会和30年前迥然不同,有多少人为了一个“利”字,背信弃义,损人利己,很多人都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似乎将社会道德都已经淡忘了。而郭明义同志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无私奉献。单位多次分房他都婉言拒绝,在现在社会能面对房子不动声色的人绝对少之又少,可他就宁愿自己住在小房子里,把机会留给身边他认为更有需要的人,其实他自己何尝不需要房子呢?这就是郭明义同志的奉献精神!“有人觉得存款多、房子大是财富。可我觉得物质财富,只供个人享受,不算真正的幸福;如果用来帮助困难群众,大家分享,就会带给更多人幸福。对我来说,这55本献血证、200多封感谢信,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这样的'话语,虽然朴实,却很有力量,一字一句都敲在我们的心上。许多人在追求金钱与名利的途中,却遗失了快乐和幸福,而郭明义,却以他坚守的方式,以不被多数人理解的方式,寻到了心灵的快乐和安宁。
我们要向郭明义同志学习,学习他坚定信念的政治品质,学习他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学习他关爱他人,扶危济困的高尚情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克己奉公,无私奉献。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大学篇四
有这样一个人----郭明义,他的名字在神州大地上传颂,他的事迹感动了亿万中国人。他20--年拿出工资总额的一半捐助希望工程,资助特困学生180多人,撑起了180个家庭的天,20载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10倍,挽救了75条活的生命。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倡议,600多名矿业职工积极响应;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1700多人踊跃追随;他发起的捐资助学活动2800多人参与,资助孩子1000多名。这是一种从不间断的执着,郭明义在自己的平凡人生中,创造了不平凡,并给人们带来无数次的感动。
有一种奉献憾人心房,历久芳香弥留;有一种力量让人感动,恒远亘古长存;有一种〔〕爱日积月累,无怨无悔代代传承。郭明义,不图索取,乐于奉献,坚持做好事一辈子。生活清贫,诱惑不断,却从来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郭明义同志曾讲过有人说,雷锋是傻子,我就要做雷锋这样的傻子,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郭明义,这个时代的热血英雄、道德楷楧,用大爱与义举无怨无悔地高高擎起雷锋精神的美丽旗帜,他非同一般的人生经历,给我们带来了富有现实价值的启迪与思考。
成人者不因小而不为,成已者不因微而弃之。郭明义的先进事迹虽没有惊天动地、灿耀星辰的撼人之举,但其点滴之处可谓熠熠生辉、光华烔烔,他照亮的是执爱前行的旅程。其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内心世界充满着人间真情,益人善举喷涌着滋人心田的甘泉。对照楷模,我们有理由重新洗刷自己的心灵;有理由携手并肩和声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对照典范,我们责任在胸,使命在肩,共创人类文明要率先垂范。
郭明义,一个普通的名字,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首不平凡的凯歌,生动的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党怀感恩之心,与人为善。
我做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共产党员,看完电影《郭明义》,心灵受到了一次传统教育的洗礼,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都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把感恩贯穿工作及生活之中。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向郭明义同志学习,传承雷锋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可能我们只是非常渺小的个体,不能有轰轰烈烈的成绩,可如果每个人都做一件小的好事,汇聚起来就是件大事,我们要把雷锋精神,郭明义先进事迹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的准则,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大学篇五
前一段时间我在电视上看见了一篇报道,写的是郭明义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事,我阅读了郭明义同志的简介后,十分感动。
郭明义本是一名退伍军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他曾做过大型生产汽车司机。车间团支部书记。宣传部理论教育干事。统计员。人事员等。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20多年来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是他自身血液的10倍。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一家外国公司的中国区总管通过在现场的长期观察了解,对郭明义的敬业精神、技术能力和高尚品格非常赞赏,两次力邀他到他们公司的中国区公司任职,并承诺可以给他当时工资6倍至7倍的报酬,然而,郭明义不为所动。他说,“国家培养了我,企业出钱让我去学习英语,学完后我去外企工作,这合适吗?”郭明义就是这样的人。
有人问到,“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认为:那就是多献出一点“爱心”,多奉献一些“公德”。只有献出“爱心”,为社会做些事情,才能修成崇高的情感,换来人生的愉悦,获得生活的'幸福,得到社会的尊重。只有尊敬与爱戴别人,才能换来别人的尊重,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才能“为我”的道理。在追求文明的世界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的财富才能不断增加,人类社会的文明才会得到发展,我们这个世界才会变成文明的天空,和谐美好的人间。
如果说郭明义是“英雄”,但他平凡的人生经历中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如果说郭明义是“小人物”,但他却像一支蜡烛,永远在照耀着别人,燃烧着自己。从他的身上,从他的行为中,让我们无处不感悟到“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存在,让我们无处不感受到一种无私奉献的文明力量的存在,也让我们能够更加懂得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内涵。他认为,郭明义心中有颗“爱心”,他要在平凡的生活里、工作中、家庭里,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对社会的爱、对人民的爱,在人生的历程中尽情地表达和抒发出来;那就是郭明义的言行中有种“奉献精神”,他要在道德与正义、公德与私欲、社会与文明中找到支点,以自己炽热的爱心、在平凡的工作里、在时代的发展中,奉献出自己能够想到以及能够做到的爱心,为社会做点事情,为这个社会的文明与发展留下一条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轨迹。
有一句歌词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像郭明义一样,这个社会将会更加温暖!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大学篇六
郭明义是鞍钢一名普通工人,被誉为当代活雷锋。他爱岗敬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他担任翻译时为鞍钢挽回了十万余元损失,并拒绝了外方的高薪聘请。他二十年来一直坚持献血,献血量是全身血量的十多倍,并组织工友们义务献血。他一直资助失学儿童和困难群众,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帮助患白血病的孩子治病,实现理想,寻找配型合适的捐献者,最终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他把分给自己的房子让给工友,一家三口挤在一套小房子里。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看完电影我很感动,我们为自己、为亲人朋友可以付出时间与金钱,但是却很难像郭明义这样为陌生人付出那么多。郭明义自己的生活还十分困难,孩子直到上大学都没有自己的房间,家里唯一的彩电被他卖掉了,他常年穿着工作服,为妻子买几十元的戒指。但是他却坚持献血,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累计捐款十几万。他的物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的精神世界却非常富有。也许很多人难以理解他的行为,但是却没有人可以否认他的高尚。在这个物欲横流,充满功利色彩的世界上,他是一缕穿透世俗价值观的阳光。也许在我们眼中他本身就是需要帮助的对象,可是他却总能发现比他更需要帮助的人,并毫不吝啬的给予他所能给与的帮助。做一件好事并不难,可是像这样几十年坚持做好事,并乐此不疲,的确很难。正如郭明义2010年获得感动中国人物时的颁奖词描述的那样: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也许我们做不到和郭明义一样为他人贡献出自己的全部,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助他人。我们少买一件新衣服,少吃一顿大餐,举手之劳或许就可以成为挽救一个家庭,一条生命的一份力量。我们也应该和郭明义一样,经常多看看自己的周围,是否有人需要帮助。只要每个人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终会汇聚成爱的海洋。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大学篇七
看了电影《郭明义》后,我十分感动。整部影片真实,耐人寻味!
郭明义,一个平凡普通的公路管理员,但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常多的不平凡事迹。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xx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xx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自愿捐献者。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从部队到地方,从工厂到家庭,十六年来他只图奉献,不求索取,让人从不理解到理解,由观望到积极参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周围的人。
看到他的故事,我感到非常的震惊,震惊是因为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并没有阻断他那无私奉献的行为。然而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敬佩与感动。敬佩是他那不被理解仍坚持不懈做善事的恒心,感动是因为他那“总能看到比自己困难的人”的善心、善行。影片再一次使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什么是雷锋精神,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员。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大学篇八
郭明义可贵之处是他对工作的不懈追求。
他是一个被外国专家誉为最轴的中国人。从部队到地方,从矿山司机到党委干事,从国外专家的翻译到风雨无阻的公路管理员,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他刻苦钻研业务,为厂里追回1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得到外方公司欣赏,外方专家两次劝他跳槽,并承诺收入可高出他当时工资的7倍,他丝毫不为所动。半夜顶着雷雨、冒着生命危险组织大家到工地抢险,为了挽救国家财产,面对溃坝危险,他毫不退缩。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鞍钢工人的身影。
郭明义的事迹,平凡而伟大。他的快乐源于他的付出,不是回报;他的幸福在于帮助可以帮助的每一个人,而不是得到别人的帮助。他虽然在物质上一贫如洗,但在精神上极大富裕,他的快乐是纯粹的,他的内心是充足的。
在充满物质诱惑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社区工作者都要学习他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他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时刻把党的宗旨记在心里,立足本职,淡泊名利、严于律己,服务好社区,造福好居民,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大学(优秀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