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奋进心得体会及收获 勤奋与坚持心得体会(七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永远奋进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而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它的态度就体现在作风上。群众认识和评判一个政党,最直接最有力的依据就是其作风。因此,可以说作风建设就是党的生命,直接关乎到党的生死存亡。
回顾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我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 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我们党正是凭借这些优良作风,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毛主席不禁感慨“我们使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道出了共产党人建立新政权的奥秘。
着眼现在,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我们党同样需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用优良的党风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中国力量。因为作风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只有把工作作风建设好了,真正地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才能保持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才能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二、作风问题要时时抓、长期抓,重在形成长效机制
从总体上看,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主流是好的,这一点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这些问题就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要解决“四风”问题,既要从具体问题入手,也要从根源上来抓,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首先,要从思想观念入手。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认识不到位,行动就容易变成“形式”。而以“形式主义”来反对“形式主义”明显是行不通的。现在有些党员干部觉得“思想是空的,政治是假的”,自己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全然不把群众放在眼里。对待这些同志,一方面,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四风”问题的严重性,“四风”问题违背党的宗旨,损害党群关系,任其发展,就会使党失去民心、失去执政的根基,后果十分严重。另一方面,要让他们看到,党和国家作风建设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一旦发现问题就敢于揭短亮丑,敢于动真格。
其次,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要让群众觉得是有盼头的,必须要取得群众的支持。可以说群众的意见就是改进的方面,所以必须开门纳谏、广开言路,为群众反映意见开辟通道。不仅要听的到群众的呼声,而且要让群众看得见我们的行动,让群众满意就是衡量作风建设的一杆标尺。
最后,要从完善制度入手。作风建设不应该是“一阵风”,而应该像强调的那样“永远在路上”。要使作风建设形成党内的一种常态,关键就是建章立制。针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即使整改,同时要把好的整改措施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做到从根源上杜绝。
有关永远奋进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共和国的脸庞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脸庞。
—题记
你见过这样一张脸庞吗?这张脸常年带着泥渍,蜡黄的皮肤上点缀着两酡高原红,发青的嘴唇看起来似乎有些营养不良。但你再仔细去看,他的眼神坚毅笃定、泛着睿智的光芒,他不苟言笑,但面对人民总会露出和蔼的微笑。你见过这样一张脸庞吗?我见过。
这是一张冷静睿智的脸,如仲夏夜的明月清冷而高洁,它的主人是瞿秋白。在中国,他第一次唱响了共产主义之歌——《国际歌》,在华夏土地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八七会议”的主持召开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决策,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点明方向,点亮了希望的灯,他,功不可没。1935年,他不幸被俘,纵使敌人威逼利诱,他初心不改,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这是他奔赴刑场前写下的绝笔诗,也是这位共产主义战士留给世间最后的绝唱。夕阳西下,衣衫褴褛,脚戴镣铐的青年一路高歌,《国际歌》在辽阔的天空久久回荡,“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的呐喊响彻云霄。末了,这位年仅36岁的有志青年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935年6月18号。
这是一张深厚平和的脸,如深秋的土地,自然而醇厚。这张脸来自张小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正是张小娟的真实写照,她出生于甘肃舟曲一个贫穷的藏族家庭,因其刻苦努力,终于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最后以高级管理人才身份落户北京,在北京生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对张小娟来说也一样,可当2008年汶川地震她的家乡舟曲也受到秧及,她听到了祖国的召唤,家乡的召唤,乡亲的召唤,于是她义无反顾的回到家乡,奉献力量。
从2008年起,张小娟历任驻村干部、副乡长、乡纪委书记、县扶贫办副主任,一步步带领人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一点点实现全面小康的理想。但在2019年10月7日,张小娟在下乡扶贫返回县城时车辆坠河,不幸殉职,34岁的花朵悄然枯萎,留下满室芳华。2020年12月3日,党中央决定追授张小娟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让世人对这个年轻的姑娘有了更多了解。对于张小娟来说,这份荣誉是对她工作的高度肯定,而她在天堂定会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这是一张沧桑和蔼的脸,如山间的清风,轻柔而温暖。这是周永开老人的脸。这位投身革命数十年的老党员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岗位,为人民造福。退休后他常把“共产党员只能退职不能退休”的话语挂在嘴上,而他也确确实实这么做。他把目光投向花萼山,护林4万余亩,种植清风林1300亩,为子孙后代种下一片林海。“花萼愚公”的美称是人民对他的爱戴。周老会止步于此吗?不,他还设立奖学金,以此鼓励教育,培养人才,让这片贫瘠的土地绽放教育之花。
老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仰,他用行动开创万亩林海,功在千秋;他用思想抚育幼苗,利在当下。他用自己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谱写美好的篇章,在人民心中印下美好,他用一生奉献国家!
这是怎样的一张脸!他从贫困中走来,面色枯黄,带着泥土,带着伤痕,带着泪水,但他的眼睛明亮,眼神坚定,面容坚毅。他咬着牙关,闯过炮火纷飞,走过万水千山,熬过饥饿困苦。终于春天来临,他迎来转机,取而代之的不再是从前的模样,他焕然一新!
麦黄的皮肤透着健康的光芒,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充满对未来的期许,他冷静睿智,他精神饱满,他神采飞扬。
他是谁?他是百年之前的革命先烈,他是百年之中的共产党人,他是现如今的中国人!
这是中国人民的脸庞!
——尾记
有关永远奋进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在将会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的xx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于20xx年10月17日晚间在央视综合频道正式开播。
专题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率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剑出鞘》,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蝇惩贪》,第七集《天网追逃》,第八集《标本兼治》。
引人关注的是,在央视10月17日晚播出的第一集《人心向背》中,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和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等三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同时“亮相”,现身说法。在视频镜头中,他们对自身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自我剖析和忏悔。
在《人心向背》视频镜头中,白
永远奋进心得体会及收获 勤奋与坚持心得体会(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