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性信息范文 综述类文章范文(三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综述性信息范文(精)一
摘要:班集体是高校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体。大学班集体能促进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具有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功能,班级文化建设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干部队伍建设、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良好班风的营造上下功夫,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班级文化;建设
所谓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同学接受与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活动准则以及其他可以教育、规范、激励同学的一套价值与制度体系。也包括反映、表达、折射、维护这些价值观念的物质环境与设施等。
大学班级文化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主要是指班级宗旨、班级精神、班级品格等。 二是制度层面,主要是针对班级成员行为的规范与制度。三是物质层面,主要指可以反映、表现班级思想与价值观念的物质手段。 构建大学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帮助大学生积极思考人生问题。班级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是对人、事、物的看法。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这种文化教育有效避免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说教,促使学生带着班级文化价值观念去思考身边之事,在思考过程中然学会成长。其次,帮助大学生提高专业学习的水平。最后,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
余 卉、皮将繁在《谈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中指出,班级制度简单化、班级目标缺失化、班委分工模糊化是现在大多数班级中存在的问题[2]学校没能给予足够重视,班主任监督指导不足等也是导致大学班级建设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
对于班导师在大学班级建设初期的重要作用,很多研究者都不约而同做了强调。李国梁认为“大学生在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存在着某些叛逆性,在知识结构、社会阅历、人情世故、自我控制力等方面的局限,在构建班级文化时,班主任又绝不能放任自流, 而应发挥宏观监督指导作用。班主任应以学生技能培养和个性发展为导向,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班级目标, 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 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 通过谈心等方式, 解决学生的各种思想包
袱、心理障碍和各种顾虑,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班级文化的建设活动中来;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中的原则性问题、价值判定、方向抉择等方面把好关, 保证班级文化的积极、健康发展。”[3] 陈相雨 侯波 姜俊玲等人谈到“班主任大力倡导与监控班级文化建设 大学生尽管在生理与心理上相对成熟 但由于知识与阅历的缺乏 他们自己很难提出班级文化建设的设想 此时,班主任的作用就显得异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的大力倡导是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也是大学班级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重视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是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取得成绩的保证”[4]
李明认为“和谐班级文化的主要特征,在于班集体具有共同明确的奋斗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级目标是班集体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和谐班级文化的形成至关重要。”对此,关于班级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到结合专业学习、素质培养和人生规划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并突出班级成员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建立班级的共同愿景,制定出班级发展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规划出班级某一阶段集体行动的具体要求与指向, 从而达到凝聚集体力量, 发挥集体主体性的效果。其次,充分利用qq群等舆论工具,对班内集体舆论的方向进行积极引导和启发,以保证班级舆论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5]
制度建设是大学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林运清在《大学校园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2005)提到,大学班级规章制度内容很 多,粗 略可 以划分为五大类:班级会议制度、行为规范制度、民主参与制度、骨干培养制度、考评奖惩制度。规章制度一经制定,就应 组织学生反 复学习 ,坚决贯 彻执行 ,使其成为学生 的行动指南。[6]同时,流畅在《大学新生班级文化的建设策略》(2010)中指出,班级制度文化作为集体的价值观, 为班级成员提供了某些思想与行为的规范与标准, 它一旦产生就对生活在这一模式下的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生活具有普遍的制约作用, 甚至决定作用。当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文化后, 作为班级文化的中层结构班级制度和班级舆论就不再是挂在墙角的一张毫无意义的白纸了, 在班级组织运行过程中, 班级文化班级成员也能感受到身为组织一员应履行的组织角色,如果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组织文化的要求, 则较易被组织接纳; 反之, 往往会被边缘化, 甚至被淘汰。班级文化中蕴含的道德与规范, 会使成员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 人们为了取得心理平衡而自觉的服从团体规范, 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而形成心理相容、和谐有序的组织氛围。[7]
梁君在《学生干部影响力建设的几点思考》(2007)中认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学生干部的能力素质, 至少在七种能力上表现出色。即:自我调节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妥善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预见能力。要善于研究新情况, 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 大胆探索,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在狠抓实效上下功夫[8] 安玉红、徐 芳、贾 博等人在《大学新生班风建设研究》(2009)中也提到,必须强调学生干部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和为班级负责的精神,坚持这个原则才能保证所选拔的学生干部责任感强、执行力高。加强班干部理论学习和工作方法训练,提高其领导水平,每两周召开一次干部碰头会,汇总各方信息,不断提高工作业绩,同时和学院团委合作,定期召开班团干部培训,以提高班干部的业务能力;加强对班干部言行监督,违纪班干
部要严加处理,做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每月定期对干部进行述职评议,表彰
综述性信息范文 综述类文章范文(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