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参观心得体会 导游实践心得(2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导游参观心得体会一
朝时此处有座定香庵,现已改为石平桥。过了小桥,大家看到公园门口挂着一块“花港
观鱼”横匾,这是著名书法家舒同的手迹。舒同是位老红军,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来到这个公园,各位或许会问,“花港”之名从何而来呢?据志书上记载,从前在西
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经过此处注入西湖,因名“花港”。至于
“花港观鱼”的名目,源于宋朝。宋时有个内侍官叫卢允升,在这花家山下的花港侧畔
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花园别墅,名叫“卢园”。他在园内广种奇花异草,蓄养了数十
种异种鱼。到了南宋宁宗年间,宫迁画师祝穆、马远等创立西湖十景名目时,就把卢园
也列入其中一景,题名“花港观鱼”。
请大家随我一同进公园参观。我们先去看一下右边的碑亭。这个碑亭是在清康熙三十
八年(公元1699年)初建的,到了清同治八(公元1869年)又进行重建。各位请看,
“花港观鱼”四个字是康熙皇帝的手笔,各位细心的团友或许已经发现“鱼”字的写法
跟通常的不一样,是的,鱼字少了一点,为什么呢?原来康熙是信奉佛教的,佛孝最讲
究的是普渡众生,因此他在题字的时候,想到鱼字下面是四个点,而“火”字在古汉字
中也可写成四个点,所以康熙故意在写鱼时少写了一点,表示鱼是在水中畅游,而不是
火中烧烤。大家再来看碑的背面,上有乾隆皇帝书写的诗:“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
身鱼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这块碑的碑阳和碑阴,分别由祖孙两
代皇帝题写,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过去的花港观鱼,只有一池、一碑、三亩地。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分别于1952年和
1955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整修,形成了目前这座占地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的大型公
园。现在我们在
导游参观心得体会 导游实践心得(2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