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心系学生心得体会和方法 精准扶贫学生感恩心得体会(六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精准扶贫心系学生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一、基本情况
榕江县辖19个乡镇112个中心村,总人口364032人,其中农民人口319559人。20xx年,全县参合人数314253人,参合率98%,全县筹集新农合资金14141.38万元,其中,农民上交参合金2199.77万元,各级财政补助11941.61万元,各级财政配套资金到位率100%。开展试点工作以来,通过民政、扶贫、残联、卫计等单位的认真排查核对,目前全县医疗救助精准扶贫对象为94609人,对精准扶贫人员实施医疗救助14191人,补偿总费用3628万元,其中:农合补偿2545万元,民政补助843万元。采取二次补偿方式落实大病保险补助资金565万元,使救助对象新农合实际补偿比达70%以上,经“三重医疗保障”的大病患者补偿比达到90%以上。通过开展此项工作,使医疗救助扶贫资金真正投入到了贫困群众身上,充分发挥了医疗保障资金的扶贫效益,有效降低了困难人群大病患者个人负担。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一是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卫生计生、民政、财政、扶贫、残联、人社、合医中心等单位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由县卫计局牵头,会同民政、扶贫、残联、疾控等单位,做好前期数据测算、基线调查分析、排查摸底、基层调研等工作,为制定方案提供可靠依据,确保方案科学可行。三是实行定期调度制。将该项工作内容纳入乡镇政府、部门重点督查范围,并定期进行调度,协调解决存在问题。
(二)建立工作机制,精准识别救助对象。一是建立“三条线”认定工作机制。“十一类”医疗救助对象认定,通过“政府制定标准和审核、群众民主推荐、特殊对象部门相互核对认定”三条线进行对象筛选认定,同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审核公示、审定公告和遴选甄别,做到公开透明、相对公平。二是建立认定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在卫计、民政、扶贫等部门间实行信息交换制度,认定对象属性发生变更的,定期反馈到医疗救助保障管理经办部门,对认定对象实行动态管理,精准识别。三是建立认定对象信息化精准标识机制。积极完善农合信息管理平台,将认定对象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属性标识,为准确、及时兑现提供技术支撑。
(三)优化方案设计,提高救助保障水平。一是对认定救助对象实行24种重大疾病门诊救助政策。即对24种重大疾病门诊医疗费用不设起付线、封顶线,新农合报销80%。二是对特殊人群门诊统筹补偿上限为600元/人/年。即在省级基础上提高了200元/人/年。三是对认定救助对象在省级规定补偿政策基础上,住院补偿比例再上浮5%。即乡、县、州、省四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分别达到95%、85%、70%、55%-65%;四是按新农合大病保险方案,采取二次补偿方式兑现大病补偿资金,提高补偿比例。五是民政帮扶对象民政补助10-20%,计生“两户”计生补助10%,提高救助保障水平。六是加强资金监管,定期开展督查。每季度都开展新农合资金专项督查一次,坚决杜绝出现违规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确保新农合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四)整合优化资源,实现“一站式”结报服务。一是统筹卫计、民政等部门医疗救助保障资金,按照涉及对象报销比例标准,及时给予补偿报销。即首先由新农合统筹标准报销,其次实行大病商保报销,最后按民政或计生等部门相关政策报销,若未达到报销比例的再作个案处理。二是打通服务办理渠道,实行“一站式”及时结报服务。对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医院全额垫付,事后县合医中心进行审核拨付,凡涉及民政和计生对象的,两个部门每季度将合医中心垫付资金拨付给县合医中心。在其它医疗机构就诊的,由患者自行垫付,然后再到当地合医办按标准给予报销。
(五)强化培训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一是积极组织卫计、医保经办机构人员开展培训,做好中央、省政策文件解读和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二是县合医中心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加强对19个乡镇合医经办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合医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经办机构服务效率。三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介开展宣传,为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通过统筹卫计、民政、扶贫等部门的医疗救助保障资金,完善“一站式”精准帮扶机制,提高农村困难人群的医疗保障水平。二是进一步强化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攻坚计划,积极探索打造“医疗联合体”,出台分级诊疗措施,推进县级医院帮扶乡镇卫生院,建立不同级别医院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三是进一步加强政策落实。通过基本医疗保障补偿报销、大病医疗保险累计分段赔付、计生医疗救助、民政医疗救助兜底,健全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确保每一个困难家庭病人都能得到医疗救助。
有关精准扶贫心系学生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扶贫先扶志,精神贫困是脱贫攻坚的最大敌人,从志气、知识、信心上帮扶贫困户,破除其"等、靠、要"思想,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是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的重要保障。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在全镇开展扶贫扶志扶智工作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狠抓“扶贫先扶志,治穷必治愚,扶贫必扶智”工作落实,围绕“如期稳定脱贫、巩固脱贫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三大任务,充分发挥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着力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着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素质,着力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实现贫困群众当期能脱贫、长期能致富,为全镇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到20**年,通过持续精神扶贫,切实改善我镇一些贫困户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短期行为等问题。通过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与扶志并重,激发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避免“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恶性循环。强化观念扶贫,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确保农村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困失学辍学,下功夫抓好贫困人口劳务技能培训工作。用贫困群众身边的典型教育人、说服人、引导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苦干实干,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尊重民意,积极吸纳群众意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有效提升贫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使干部群众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有效减少返贫现象发生。
一成立扶志扶智领导小组
成立扶志扶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王伦担任,副组长由副书记唐代维、宣传统战委员韦相升担任,成员由各驻村工作队、宣传办、扶贫办、党政办和各村社区党委党总支成员组成。由扶贫办确定扶志扶智对象,制定工作计划,按期到户开展政策宣传,使贫困户精神上有提高,自我发展上有目标,项目落实上有自我发展动力。
二营造积极的脱贫致富氛围
各村社区要做好精神脱贫宣传教育工作,着力解决“干部热、群众冷”的问题。要在村社区办公场所、交通要道、居住集中区域地区书写、悬挂、张贴脱贫攻坚标语,把“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和“脱贫必先自立,致富必先自强”的致富理念扎根贫困户的思想中。努力形成“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先扶志”、“贫穷落后不光荣,好吃懒做很可耻”的舆论氛围。
三开展思想教育行动
按照中央、市委统一安排部署,搭建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架构,突出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等工作内容。深入开展贫困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动员和激励贫困群众自觉投身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中去。
四开展技能培训
积极争取培训项目,根据贫困户需求开展主导产业的技能培训,掌握科学的种养殖技术,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产量,加快增收步伐,确保每户贫困户掌握一门长效的脱贫技术。努力提高“雨露计划”培训质量,免除贫困户参加的培训费、住宿费,按规定给予务工补贴。
五持续开展“我们一起奔小康”志愿服务活动
持续开展“我们一起奔小康”活动,进行结对帮扶。同时,要加大帮扶干部的培训力度,着力解决牢固树立“六个精准”的意识,进一步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实现“真脱贫”。
六建树一批脱贫致富典型
镇扶贫办、各村社区在脱贫户挖掘勤劳致富的典型事例,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脱贫典型事例,用身边的事例,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决心,激发内生动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要把将扶志扶智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行党政一把手责任制,逐级明确责任,层层落实任务。
二注重宣传引领。要在村社区公开栏、宣传栏广泛宣传,展现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营造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务实创新和共奔小康的浓厚氛围。
三规范档案资料。各村社区要安排专人做好资料整理工作,注重收集开展工作的过程资料,并进行分类归档,及时将相关资料报送镇党委、镇政府。
四强化监督检查。把扶志扶智效果作为衡量驻村工作队、帮扶人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作为年度述职的重要工作,对工作开展不力的,脱贫攻坚工作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扶志扶智工作在各村社区和谐发展、整体推进
有关精准扶贫心系学生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一、“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格局全面形成
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加强政策引导,搞好办点示范,狠抓检查督办,深入推进“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精选了一批市场主体。目前全市参与精准扶贫的市场主体共4392个,涵盖特色种养、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电商、光伏等产业,通过联户带动、入股分工、托管代养等方式,意向带动130766户、363867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如黄梅县16个乡镇,围绕油茶、蓝莓、稻虾连作、苗木、蔬菜等产业建立了50余个现代农业基地,带动60%以上贫困户、98%以上贫困村增收脱贫。红安县八里湾镇金碧源生态农业科技园,计划投资3.5亿元,流转田地7500亩,打造生态休闲、养殖加工、科普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科技园,已建成小龙虾精
精准扶贫心系学生心得体会和方法 精准扶贫学生感恩心得体会(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