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正名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请你谈谈对孔子正名思想的理解(八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孔子正名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10、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1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5、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1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17、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关于孔子正名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1)以约失之者鲜矣。 ——孔子《论语》
2)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论语》
3)“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论语》
4)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孔子《论语》
5)子曰:君子不浪言。 ——孔丘
6)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孔子
7)过则勿惮改。 ——孔子《论语·学而》
8)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论语》
9)不能自强不息,不可能达到远大的目标;不勤劳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可能有功效;不发自真心而有分寸地去对待他人,不可能得到他人的亲近;自己不讲信用,不可能使别人对自己讲信用;不拿出诚心而谦逊地对待他人,不可能符合礼义。如果能够慎重地从这五个方面去做人做事,就能够做得长久。 ——孔子
10)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孔子
1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
1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
13)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孔子《论语》
1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孔子
15)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 ——孔子《论语·子罕第九》
16)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论语》
17)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孔子《论语》
18)一个人心术要正,行为要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
19)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孔子《论语》
20)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论语》
关于孔子正名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尊敬的孔子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您是我国伟大学者,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相隔千年,我壮胆写信给你,虽然相隔千年,但是您的儒学思想,学识却流传千古,你的事迹我们耳熟能详,在此我向您您致上我崇敬的问候。您生于鲁国,游历于各诸侯之间,弟子三千,桃李天下,学富五车,经验丰富。您的儒家思想主张是:“温、良、恭、俭、让”。您有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您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您将自己提倡的文化知识先及到人民中间去,受到了推广。君王汉武帝刘彻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更是将儒家思想变为正统思想学派。
我之所以写信给您,是因为我要告诉您现在您的主张的儒学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好评。你知道么现在以您的思想为首的国学可热闹了,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的《百家讲坛》,讲的就是以您思想为首的《论语》,讲的太好了,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爱听。用我们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火了。讲坛的女教授将您的《论语》,变成了一本书,每天都能卖出一万多本,非常畅销。多种语言,连在国外也很受欢迎。外国人看了都赞不绝口,称赞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学习古人的智慧。您的思想不止在中国广为流传,您的儒学是以“礼”与“仁”为核心,治国的方略上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400多年前您的学说传到西方,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交学。而今,您的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建立“孔子学院”,这正如您所说“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我这次写信不止是为了赞杨您的学识,还要提出自己的观点。您知道么中华民族在19世纪遭受的是何等的苦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一份份不平等条约摆在清政府面前,他们可是您的好子孙。生灵涂炭,人民潦倒,便是如此“让”出来的。在现实生活当中,更多的时候我们必须“不让”且要“争”。当今社会日新月异,而不像你当年国泰民安,无论是经济抑或是军事,无论是社会文化还是人民道德,都可谓瞬息万变。地方性的区位联系,国家之间的合作、互利,国际互联网等迅速发展让人叹为观止。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安稳地依着祖宗的家产,对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果断的“让”字,不参与,争取经济合作,不和别国在竞争中取得发展,那么历史又将推向何处呢?我觉得凡事都不能太绝对了,做人有时要中庸一点,做事要从环境决定做人标准,不能拘泥固执,改正的时候就要争,不改正的时候就要让,表现的时候就要努力表现。
祝您身体健康!
姓名:
年月日
关于孔子正名的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4、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
(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
(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
(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
( 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1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1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13、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
(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
(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1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
(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16、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
(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1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
(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1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19、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
(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20、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2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论语》
(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22、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
(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
(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2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2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26、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
(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2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摘孔子《论语》
(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8、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
(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2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
(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3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
孔子正名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请你谈谈对孔子正名思想的理解(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