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协议书 混合教学协议书怎么写(九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精选混合教学协议书(推荐)一
让学生经历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来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除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我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掌握混合运算计算过程,能熟练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对、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能够正确计算。
教法学法:
1.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小组合作法,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采用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数学信息,说说解题思路,来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独立列式计算,交流计算顺序和结果,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出示7×6 24,指名学生板演计算,总结运算顺序。
(2)课件出示例2.
(3)找出例2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4)在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择“每个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来研究。
二、学生交流、合作、探索、归纳方法。
(1)鼓励学生探究
师:关于这一节的问题,每个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老师想放手让同学们自己解决,依托小组的力量,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
生: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其中收集信息。
(2)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内的发现,教师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和书写格式。
(3)及时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除法也有加减法,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拓展 强化新知
(1)课件出示算式,147-72÷6 327-56 78 56÷8×1532×3 37
学生说说计算顺序。
(2)给计算顺序分类,(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3)画出第一步计算什么,再计算。
设计意图:练习时按照,先说计算顺序,再画出第一步计算什么,最后计算的模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有说到做,明确了计算顺序,提高了计算能力。
四、归纳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板书设计: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45-70÷2
=45-35
=10(元)
1.当综合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2. 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通过板演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及时的进行计算顺序的文字总结,给计算顺序分类明确。达到学生正确计算的目的。
精选混合教学协议书(推荐)二
孩子们对礼物都是非常喜欢和新奇的,本周的数学活动《分礼物》,我就通过分礼物的形式让孩子来感知7以内的数量,同时让孩子们在开心、轻松的环境中学会看礼物单的图标并能按图标拿取相应数量的物品。
活动一开始,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各样混合在一起的礼物,“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礼物,都有些什么呢?”让孩子们找出自己喜欢的礼物,“我们来帮这些礼物找朋友,把同样的礼物朋友放在一起。”让孩子们将礼物分类放好,孩子们都积极举手参与。在这个环节中,我请我们班一个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进行分类,他也能把自己喜欢的礼物完全分对,分类的效果很好,全部都很正确。
接下来的环节就是让孩子认识礼物清单,“这里有这么多礼物,我们每个小朋友可以拿到什么礼物?每样礼物又可以拿几个呢?”为情境导入,让孩子们认识清单,了解清单的作用,我根据清单进行提问“每个人会拿到什么礼物?每样礼物可以拿几个?”“我们先来看看这张单子上面有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数字又表示什么?”“这张礼物单告诉我们什么呢?”孩子们也能根据清单进行观察和回答,如:雪花片7个、积木5个、糖果4个等,孩子们能很好的理解清单的意义。
孩子们在理解了清单的意义的基础上,我们就要让他们按照清单拿取相应的物品,在分组活动中,我给孩子每人发一张清单,每个孩子清单上的数量都是不一样的,孩子根据清单上的图标进行操作,操作活动结束。在进行集体检查和验证时,多数孩子都能对照自己的清单正确选择自己需要拿的礼物,只有个别幼儿所拿的礼物及其数量不与记录单上的要求一致,集体一起帮他改正。活动开展很利。孩子们对7以内的数量掌握得很好。
1.我抓住“礼物”这个幼儿的兴趣点,运用到计算教学活动中,以礼物为活动线索,增加计算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氛围里学习计算。
2.我的教具准备也很充分、精致,运用各种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带动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
3.利用实物到数字,一步步对数量进行感知。通过实际的操作来验证多了、少了、一样多,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当然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和缺点,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根据新《纲要》精神和幼儿的心理特点本次数学活动还有诸多需要有所改进的地方。
1.多媒体课件的简单易操作,可以让多个幼儿参与到示范操作中,比较适合,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尝试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2.作业过程中有部分幼儿需要老师个别指导才能完成,有了老师的指向性提问,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后,幼儿才肯动手操作。说明对于幼儿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3.在介绍结果的时候,教师规定了句式,刚开始幼儿有句式可循,有些不太会介绍的幼儿用句式进行辅助介绍,后来幼儿需要开放性的回答问题,不应该继续受束缚。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介绍等等。
精选混合教学协议书(推荐)三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来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除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我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掌握混合运算计算过程,能熟练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对、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能够正确计算。
教法学法:
1.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小组合作法,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采用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数学信息,说说解题思路,来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独立列式计算,交流计算顺序和结果,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出示7×6 24,指名学生板演计算,总结运算顺序。
(2)课件出示例2.
(3)找出例2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4)在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择“每个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来研究。
二、学生交流、合作、探索、归纳方法。
(1)鼓励学生探究
师:关于这一节的问题,每个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老师想放手让同学们自己解决,依托小组的力量,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
生: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其中收集信息。
(2)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内的发现,教师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和书写格式。
(3)及时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除法也有加减法,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拓展 强化新知
(1)课件出示算式,147-72÷6 327-56 78 56÷8×1532×3 37
学生说说计算顺序。
(2)给计算顺序分类,(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3)画出第一步计算什么,再计算。
设计意图:练习时按照,先说计算顺序,再画出第一步计算什么,最后计算的模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有说到做,明确了计算顺序,提高了计算能力。
四、归纳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板书设计: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45-70÷2
=45-35
=10(元)
1.当综合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2. 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通过板演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
混合教学协议书 混合教学协议书怎么写(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