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训练游泳心得体会和感想 冬泳的感悟(9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冬天训练游泳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2、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3、冬箑夏裘:语出《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
4、粉妆玉砌:用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
5、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6、千里冰封:“千里”是个虚数,指辽阔的北国,并非说是整好一千里。和后面的“万里雪飘”中的“万里”一起使用。辽阔的北国大地都被冰封上。“冰”是名词,作状语,前面省略了介词“被”。
7、大雪纷飞:纷:多而杂乱。雪花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8、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
9、三冬二夏:犹言三两年。
10、肥冬瘦年: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
11、林寒涧肃:寒:寒冷:肃:清冷。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12、风雪交加:风和雪同时袭来。
13、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14、无间冬夏:见“无冬无夏”。
15、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16、冰封雪盖: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四周被冰雪覆盖,地面上都结成冰了,头顶上还下着雪。
17、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18、银装素裹:形容雪后一片白色世界。银素:白色。裹:包。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干净,一般用来形容下雪后美丽的景致。
19、冬烘学究:冬烘:形容懵懂,浅陋。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20、岁暮天寒: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描写冬天训练游泳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那次的雪,拉进了冬天的脚步,也让我们提前感受到了冬的气息
——题记
当春演绎尽浪漫,夏彰显过热烈,秋呈现过饱满,冬便毫无保留携带着自己的美来了。
我们这儿虽然雪下的不多,但只要一下雪,景色那是美不胜收。
起初,雪花只是如一层轻雾,薄薄的,随风飘飞,飞到行人身上,湿漉漉的,立即化成一滴小水珠,晶莹透亮,一尘不染,让人感到一丝微微的凉意。逐渐雪花越飘越大,宛如一只只白蝴蝶,冒着寒风,依然飞行在风雪中,展现它美丽的身姿。
风一点点平息下来。此时,世界银装素裹,粉妆玉砌,那么有光彩,那么令人陶醉。一棵棵银树傲然挺立,一座座玉宫平地而起,到处是耀眼的冰雪,到处是刺眼银剪。
这时的道路两旁积雪应该在花草之上,就像一条巨大的棉被,带着冬天最后一丝温暖。
冬天不变的只有寒冷。你瞧,路上的行人都全副武装,帽子、围巾、手套、口罩,一样都不能少。有的人被冻得脸蛋通红,只好双手合拢,对着手吹暖气。
这时就到了孩子们的时间了。他们有的顾不上外面的寒冷,提起身子就往外狂奔;有的虽在穿戴保暖用品,但双眼却紧盯着窗外,脚在地上蹦跳发出“咚咚”的声音;有的在外面玩的小手发白,可还不想停下,走前又扔了两个小雪球,眼神里仍透出不舍;还有的飞快地奔跑着,一不小心摔了个跟头,他丝毫没有注意到嘴里有不少血,爬起身子拍拍,发出一连串银铃般的笑声……
冬天虽没有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令人感到格外宁静,但孩子们的欢笑声却给冬天带来了蓬勃生机。
冬,它让松树更加苍翠,让洁白的雪花点缀人间。冬,怎能不令人赞叹!
描写冬天训练游泳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三个生字,掌握五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晴、安适、贮蓄、澄
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4、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体会作者对平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提到冬季,大家会马上想到怎样的画面呢?大家也许马上会想到一幅白雪皑皑,冰清玉洁的图画;也许会想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佳句。是的!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下面,让我们随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笔,到济南城去走一遭,看一看它的冬天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国学,1930年回国,本想作职业作家,但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经好友们的劝告,1930夏天到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大约写于1930—1931年间,也就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三、展示重点字词
济南(jǐ) 伦敦(dūn)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看护(kān)着落(zhuó)着急(zháo)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及朗读的处理相比较,作好点评的准备。
2、学生点评教师的朗读。
3、学生听读朗读录音。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②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注意文中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它冬天的特点的。
明确:主要抓住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雪来写的。
5、学生选读课文任一自然段并说出选读这一自然段的理由。
五、问题解决
(一)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思考问题,多媒体显示要求:
1、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吗?
2、济南不仅是个“宝地”,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境界”,作者笔下“理想的境界”是怎样的?
3、作者用三个自然段写济南的山,每一段各侧重于哪个方面?
4、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点?
(二)学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问题,教师做适当地追问并作必要板书
1、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教师追问: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运用了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明确:文章开头,作者从自己的亲身感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北平冬天的风多与济南冬天“没有风声”对比,把伦敦冬天的多雾,不见阳光和济南冬天的“响晴”对比,把热带的毒日、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教师板书: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作者笔下“理想的境界”。“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教师追问:文章主要抓住济南冬天的山、水来写,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明确:“有山有水”一句起着总起课文第二部分的作用。
3、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侧重写济南冬天气候温暖晴朗,小山的可爱,给人温存、体贴、慈祥之感;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着重写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第4自然段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着重写小山的远景,略写。
老师板书: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
教师追问: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按照怎样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明确: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是:
①从济南
冬天训练游泳心得体会和感想 冬泳的感悟(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