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点心得体会范文 对语法的感受(七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语法点心得体会范文一
在听谢老师的讲座之前,我一直认为语音教学就只是音标教学,在小学进行语音教学是不可行的。但是谢老师的讲座改变了我的看法。
讲座一开始,她问了我们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语音?我一时间竟然蒙住了,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一直以来我都是认为,语音就是音标。小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就学习音标的话,好像太快、太难了,有些不切实际,更何况,考试的时候根本就不考音标。于是我在教学中对于pronunciation这一块一直以来都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那学生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语音呢?我还真是很迷惘。但是谢老师告诉我们,语音教学应该从学生一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就开始。在我们使用的pep教材中,三年级上册所设计的内容是让学生感知语音和语调,在这个时期我们教师要更加关注的是向学生输入大量的语言,让他们听,让他们看,让他们感知。到了三年级下册和四年级上册的时候,学生就开始学习26个字母,了解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辅音的发音比较容易学,因为它们音、形比较结合,所以在这个时期,教材里的歌谣一定要让学生背诵,这是学生语音的整体实践,这点非常重要。到了四年级下册和五年级,学生则要学习五个元音字母以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这时所涉及的单词和绕口令等,也要学生去朗读,甚至可以进行绕口令的比赛。而到了六年级,学生则要学习国际音标,并要求看音标读单词,这时的音标教学则应以学过的单词为基础,设计音、形联系的练习来操练。音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查字典和使用字典。在小学阶段,语音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26个字母的读音、元音字母的发音、辅音连缀、字母组合的发音、单词的重读、句子的语调和节奏等等。我们要教会学生连读和爆破,要告诉学生在读英语句子和文章的时候,哪里需要停顿,注意意群、节奏等等。在小学阶段,我们英语教师要记住最重要的两点:给学生打好语音、语调的基础以及教会学生正确的英语书写。
语音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目标。那应该怎样进行语音教学呢?谢老师特别向我们推荐了自然拼音法。她说,小学英语应该使用习得加学得的方式来进行语音教学。她举了例子:采用自然拼音法进行语音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学习26个字母及其代表的单词,然后学习五个元音字母的短音发音,再教学生用一个元音字母和不同的辅音字母相加起来拼读,之后出示大量的辅音字母和元音进行拼读,最后学习辅音字母的组合发音等等。自然拼音给我们的启示有三点:1、让我们看到语音的重要性;2、教师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在课堂中实施语音教学;3、让教师认识到不学习音标也可以学习发音规律。所以在课堂中采用自然拼音法时,一定要把单词的音、形、意同时呈现给学生。
她还给我们分析了中国学生学习语音时所存在的问题。它们有如下几点:
1、 汉语韵母没有长短音之分;
2、 汉语发韵母时张嘴不大,导致元音/ / 、/ ai /等发音不够;
3、 英语的前元音/ e /与韵母e相似,学生容易混淆;
4、 汉语里没有辅音连缀的现象;
5、 汉语没有失去爆破的现象;
6、 汉语中清、浊辅音的概念不清。
以上这几点是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们在教学当中就要特别注意这几个方面,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语音教学呢?语音教学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谢老师给我们指了一条“阳光大道”,那就是——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所谓的分散学习是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渗透语音教学;集中学习则是指用专门的一节课来进行语音教学。这样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来进行语音教学的话,学生会容易接受。
此外,她还教了我们一些进行语音教学的方法,如听音模仿、注重读音和拼读等等。上午的讲座是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李瑜老师的语音教学课例中结束的。
下午的讲座主要是介绍语法教学。谢老师主要是从语法与语言学习、英语教学目标与语法教学、英语教材与语法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语法教学的几个原则和语法教学的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讲解和分析。
她同样是以“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法?”这样的问题来开始她的讲座的。她说,语法是对语言体系的习得,缺乏语法会严重影响交际能力,掌握语法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之一,学习语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语法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大量的输入就没有输出,我们必须给学生听大量的语言后才能进行语法规则的讲解。语法是学生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之后体会出来的,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开始就讲语法,而是让学生接触了大量的语言资料后才讲解,这样学生才能掌握。这是一条自然法则,我们必须遵循。那语法是在给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后就能自动掌握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学生在感知了大量的语言资料的基础上,需要教师来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才能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才能掌握语法知识。
在语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是十分重要的。语法意识是指学生要知道英语和汉语在表达上是有区别的,这是一种语法现象;想准确地运用语言就要学习语法;语法是可以学习和学会的。所以语法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而凡是跟汉语表达方式不一样的英语语言点则是语法教学的难点。
语法教学还要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
1、 隐性和显性原则。
隐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不直接讲语法,而是通过情景练习来学习语法。显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直接讲语法规则,然后再开展练习。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是以隐性原则为主,以显性原则为辅来进行语法教学。
2、 意义先行的原则。
形式是指语言本身的外在形式;意义是指词或句子本身的意义;用法则是指某个词或句子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在小学阶段,语言的意义和用法应该先行,而形式的学习应该在后。这就是意义先行的原则。小学生学习英语就应该遵循意——音——形的规律。
3、 创设语言学习和真实情景的原则。
这里的真实情景是指学生学习这些语言是在什么时候用,这些情景应该是他们现实生活的再现。教师设计的情景要有意义,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语言运用,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操练教师设计的语言而睁大眼睛说假话。
最后,谢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吴悦心老师的语法课例,用实际的例子来向我们展示如何进行语法教学,使我们能理论联系实际,印象更加深刻。
虽然今天的培训强度很大,时间也比较紧迫,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次的培训很有意义,它给了我启示,让我更加明白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该如何进行语音和语法的教学,我也将把今天的所得和所想用在我的教学当中,亲身去实践一下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2022语法点心得体会范文二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凌河小学 黄福梅
小学英语教学,本着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这就似乎要强调淡化英语语法知识的教学。而一提到语法教学,人们就会联想到枯燥、繁琐、应试教育等字眼,因而在很多公开课中教师都避开语法知识的讲解。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如果不了解该语言的内部规则,那将影响学生准确地运用该语言进行交流,也会对她以后更长时间里的英语学习形成一定的障碍。许多专家认为,即使在小学阶段,孩子也需要一些语法知识帮助他们牢固地、正确地掌握语言。课程标准也要求在小学阶段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语法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就得考虑如何才能既保持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让孩子掌握枯燥的语法知识。我认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艰涩难懂的语法知识变得生动活泼,简单易懂起来,让孩子学习语法知识成为一个不断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并在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信。我试想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是否可以做以下一些尝试:
一、 比较分析 自主发现
在语法教学方面,外国教育专家提出了两种方法:“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显性语法教学)和“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隐性语法教学)。前者侧重在教学中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语法教学目的直接明显;后者则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所学的语法规则,主要通过情景让学生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归纳出语法规则。小学阶段的学习,我们主要以隐性语法教学为主,但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的知识比较繁杂零碎了,时态也已经接触到三到四种了,如果还是概念模糊,老师不进行必要的语法讲解,学生头脑中的语言概念就会出现很多的不准确性,所以要进行必要的显性语法教学。但是,怎样去讲解,才能让学生既觉轻松,又能准确把握一些语法知识呢?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探究和发现的欲望,所以我们老师要做好引导者和帮助者,带着学生一起去探究语言的奥秘,相信定会乐在其中的。例如在帮助学生巩固所接触到的几种时态的句型时,我们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组句子,如:
i cleann the house every week .
she watches tv every day .
they have a sports meeting every year .
然后让学生去讨论发现这一组句子的共同点及不同点,每个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并且都会很努力地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学生回答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只要再稍作点拨,便可很容易地总结出一般现在时句式的结构及特点。之后,我再要求他们分别用 now , last… , next….去替换句中的时间状语。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会驱使他们很乐意去做这样的尝试。这一环节,还可以指导他们进行小组学习,再相互讨论和争辩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有自己新的发现,比如几种时态的结构有什么区别,时间状语有什么区别,主语变化时动词有怎样的变化等。在同学的相互合作和启发中,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便也水到渠成地达到了,而且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的轻松自如。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保持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品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创设情境 意义先行
英国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孩子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即在语言学习时,孩子的注意力通常首先放在语言的意义上,他们很少注意到语言的形式或语言规则。而且,孩子在特定的情景中获悉语言意义的能力很强。由于孩子的关注点在语言的意义上,如果在开始授课时,教师首先谈论语法规则,势必导致他们不感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孩子的天性来帮助他们学习语言。首先,让孩子在一个有意义的情景中理解所教语法项目的意义;然后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孩子在比较真实的语境中进行交际性活动,运用所学的语法项目;最后,在孩子理解并会运用的基础上,教师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法规则上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一般过去时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副黑白线条勾勒的图片,图片上时钟指向三点,让学生看数秒之后,
t: what’s in the picture?
s1: there is a ball ,a diary ,a desk , a chair , a mobile phone .
s2: i can see a vase , a camera , some flowers.
s3: there is a clock ,a photo ,a tv .
t: what time is it now?
s4: it’s 3 o’clock.
t: let’s try to remember the picture.
where is the pen ?( on the desk)
where is the ball?(under the desk)
where is the camera?(near the vase)
where is the mobile phone?(on the diary)
教师在黑板的另一边贴上一副场景一样的图片,不过是彩色的。图中的时间变成了三点半,物品的位置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t: what time is it now?
s1: it’s half past three.
t: where is the pen now? is it on the desk ?
no ,it was on the desk a moment ago.
t: where is the camera? is it near the vase?
s2:no, it was near the vase a moment ago .
t:where is the mobile phone ?
s3: it’s under the diary.
t: where was it just now ?
s4:it was on the diary just now.
通过对图一和图二中相同物品位置的对比,突出现在时与过去时在时间概念上的区别和be动词的变化。之后再让学生自己选择图片上的物品进行对话练习。这一案例中,教师通过两张色彩基调不同的图片首先让学生感受了过去时与现在时的`不同情境,并通过操练,积累了be 动词由is 向was转化的经验。这种源自生活的真实情境使原本抽象的语法含义变得简单了,丰富的图片内容将语法概念情景化,让大量枯燥的机械训练变成自然有趣的实践运用。
三、 言简意赅 适时适量
除以上两点外,在解释语法项目时还要注意做到言简意赅,适时适量。解释清楚就可以了,不要嗦,费时费力太多,反而弄巧成拙,导致孩子糊涂生厌。有些些教师认为只有把语法尽可能详尽地解释,才能保证孩子运用的正确性,而且往往把还在犯的语言错误归因于语法讲解不够,其实,学英语就像学计算机或学汽车驾驶一样,太多的理论解释反而适得其反,最关键的是理解实践。而且,正如
语法点心得体会范文 对语法的感受(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