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教室实践心得体会简短 绿色教室活动心得(八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绿色教室实践心得体会简短一
但是,这种“幸福生活”已经将我们的身体拉向了“亚健康”,更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所以我们应该顺应自然,成为生活的主人,大家一同过“低碳”环保的生活,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低碳生活是一种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可以通过节水、节电、节油、节气等等方式尽力减少生活作息所耗用的能量。“低碳生活”即节能又环保,选择“低碳生活”营造节约型、低碳型的社会氛围,作为80后的新一代,我放弃开车、放弃骑电动车的交通方式,选择了即方便健身又低碳环保的自行车。
自行车,其实早就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志,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低碳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自行车,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
作为众多城市生活中上班族的一员,由于没有时间也没有地方锻炼,在选择骑自行车上下班之前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锻炼身体了,感觉身体远远不如从前。自从选择骑自行车上下班后,我已坚持一年多的时间每天骑行30公里,每天历时两个小时。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的体重没有增加,我的食欲变得越来越好,我的身体也越来越健康。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副教授李力人曾说过“骑自行车属于低投入、高产出的健身方式,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可增强心血管功能,提高人体新陈代谢和免疫力,起到健身防癌的作用”
说起骑自行车,还有很多好处。一方面方便快捷,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发展的速度是突飞猛进,人们很容易就能领教到堵车时的烦躁,看着车窗外自行车已骑得很远,自己还在原地踏步,心里那个羡慕嫉妒恨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得到。另一方面是自行车不烧油、不交保险费呀、车位费呀,为我们省下了不少的银子,关键是没有了尾气的污染,即方便又环保。最重要的是,骑自行车改善心情,骑自行车可以让自身感觉轻松愉悦,积极向上,减少了堵车时的抑郁和压力,大大改善了情绪,提高了自尊。
当然不是说骑自行车就可以随心所欲,就没了缺点。大家在骑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骑车姿势,调整好自行车鞍座的高度和把手,踩踏脚板时,脚的位置一定要恰当,用力要均匀,不正确的骑车姿势也会引起踝关节和膝关节发生疼痛。当然爱美的女士还要做好防护措施,主要就是注意防晒。
总之,骑自行车锻炼身体, 是一种简单安全、省钱省油、省地省存车费还不塞车的即低碳又环保的生活方式。既然我们没有时间去选择像击鼓、舞剑、摇扇、抖绸、太极等这样的锻炼方式,何不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使绿色出行成为一种时尚,让低碳环保成为一种自觉理念。能步行,就不骑自行车;能骑自行车,就不开或不乘坐机动车;非用机动车时,首选公交车。
加入骑行一族吧,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骑单车的那一份悠闲,释放都市生活的压力。
绿色出行,共享健康生活!绿色出行,共享悠然生活!绿色出行,共享低碳生活!
让我们都能坚持下去,成为持久的行为,这样我们的生存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2022绿色教室实践心得体会简短二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倡议书
全县广大居民: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是一种节能、环保、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守护南皮蓝天白云的实际行动。为了有效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我县空气质量,向全县广大居民倡议:
一、做好“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宣传者。低碳生活无处不在,绿色出行就在身边。希望广大居民提高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践行低碳出行。主动承担起绿色出行的宣传责任和义务,向身边人宣传“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意义和方式,自觉践行并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我们的县城多一片蓝天,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些文明。
二、做好“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践行者。低碳生活,始于足下;绿色出行,从你我做起。请全县机关、学校及各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秉承“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尽可能采取步行、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驾驶电动车等方式出行,减少环境污染,减轻交通拥堵。特别是在上下班、接送孩子上下学时,尽量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三、做好“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倡导者。希望广大居民积极加入到“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文明志愿者队伍中来,积极参与文明出行系列活动,共同维护交通秩序,劝阻交通违法行为,营造低碳、清洁、畅通的县城环境。
广大居民朋友们,“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是时尚,更是要求,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齐心协力,积水成川,让南皮的环境更美好、县城更靓丽,让人民群众在蓝天白云下健康快乐地生活,为实现新时代美丽南皮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南皮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2绿色教室实践心得体会简短三
环境教育对于社会与个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我校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把“立足学校,扩展家庭,服务社会”作为开展环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并提出了“文明、节约、关爱、和谐”八字绿色方针,让环境教育深入课堂、深入生活,师生同树绿色理念,实施绿色教育,促进人与环境的相融相和与健康发展。
陵阳中心小学座落于举世闻名的陵阳河文化遗址北侧,始建于1956年,1996年正式搬迁到此。学校占地64亩,总建筑面积43290平方米。现有21个教学班,在校生968名。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专任教师48名,市县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20人。
学校在上级的领导与指导下,学校紧紧围绕“崇文尚德,以德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确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校训、“民主合作,奋进创新”的校风、“平等宽容,和谐互助”的教风、“善思好问,愉悦体验”的学风,先后荣获“市级规范化学校”、 “日照市优秀家长学校”、“县级课堂教学示范校”等近30余项荣誉称号。
(一)健全组织机构,提供物质保障。
环境教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学校重视环境教育,把创建绿色学校纳入工作日程。成立创建学校组织机构,由校长任组长,做好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的规划与实施,并按计划一步步展开工作,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保证了环境教育在决策、师资、设施和经费上没有后顾之忧。在全校形成了校长亲自管理,分管人员具体操作,全体师生齐动员的良好教育局面。
(二) 专题培训学习,提升教师认识。
为了加强师生对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环境教育的效果,我校通过组织的环境教育专题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从中学到了必要的环境知识和开展环境教育的方法,从而在全校范围内普及环境教育理念,使学校的每一个老师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与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发展。
(三)校园环境典雅,文化环保相融。
学校布局合理,校内绿树成荫,幽静恬美。学校注重绿化、美化、净化建设,校内景观树木近千株,绿化面积达5千余平方米;校园文化建设格调高古,两座校园雕塑昂扬向上,藤萝景观翠绿如荫;植物园树木、花草依时令生发,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乐园;家乡文化墙彰显家乡历史悠久灿烂,环保墙展示蓝天碧水美好愿景;学校的两条主路——尚德路、崇文路,古树遮日,意韵隽永;教学楼内名人长廊、经典阶梯时时启智、处处育人。形成“两塑、两墙、两路、两坛、一园、一架”的校园景观格局。
(四)、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素养。
1、重视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们把环境教育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根据各学科的实际特点,挖掘环境教育结合点,把环境教育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有效渗透。比如在语文课中,《春天来了》、《美丽的小兴安岭》、《海底世界》、《只有一个地球》、《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等课文,联系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数学课中,学生收集身边的环境数据,并把它们改编成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如“家庭日均使用垃圾袋的统计”、“小区月用电量的粗略计算”、“一亿张纸有多厚”等,通过这样的学习,即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同时又培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思品课中,让学生走进动植物的世界,培养爱护动植物的习惯;科学课中,老师介绍自然现象、各种动植物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大自然;美术课指导学生绘画,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诵读文化经典,感悟绿色之美。学校结合新教育实验中的儿童课程,进行“晨诵、午读、暮写”活动时,要求每班学生每天坚持利用早、中、晚各时段的活动中,找寻意境优美之诗词,进行诵读、描绘,从中体验环境之隽美。如学生从《春日》、《咏柳》等脍炙
绿色教室实践心得体会简短 绿色教室活动心得(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