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与英德大坪山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擅长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感慨,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很大。下面是张九龄与英德大坪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张九龄(678—740年),韶州曲江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 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56岁的张九龄升任中书令,担负宰相的重 任。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 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开元贤相”。
张九龄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 除唐初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黄佐《邵渴传》中说:“九岭以南,当开元盛世时,以诗文名者,曲江公张九龄一人而已”。
张九龄与英德颇有缘份。青年时期,他怀抱大志,由曲江赴广州应试,路经英德,作《浈阳峡》一诗,抒写情怀:舟行傍越岭,窈窕越溪 深。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惜此生遐远, 谁知造化心。浈阳峡位于北江中游、英德市以南10公里处,由浈山、英山 夹岸对峙而成,北起英城街道下张村,南至连江口镇江口咀,峡长10公 里,两岸崖石壁立,如骨牌般斜叠江边,势若将倾,十分险要,最窄处仅 100米左右,水势汹涌,为古代水路交通咽喉,兵家防御要地。汉代赵佗 在南越称王后,就于浈阳峡下游不远的江口咀筑万人城,屯兵扼险,阻止 汉兵南下。宋代在江峡西岸修筑栈道,明代曾修复。此峡以其“秀、奇、 险、幻”而闻名,江峡沿岸还有九道湾、八丈石、盲仔石、犀牛石、将军 石等景观,唐以来为英德著名的游览胜地,留下不少赞美峡谷风光的诗 篇。张九龄通过写浈阳峡深幽险峻、景象万千的美景来抒写自已充满自 信,渴望施展才干的情怀。
而据民间传说,张九龄曾到过英德境内的横石塘镇,留下了和这片土 地一样美丽的传说故事——
某年,张九龄不远千里来到英州(今英德)视察。为进一步体察民 情,他来到了位于英州北部的横石塘,这里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与英州 县城相距20公里,北部与韶州曲江相连。到了横石塘的共耕村,恰巧这里大部分都是姓张的村民。俗话阴。重林间五色,
张九龄与英德大坪山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