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4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篇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34—36页。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
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的分数吗?通过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个分数?
(自由说出已知分数)
师:谁能给老师说说,1/2表示什么?
(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师:同学们对分数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可是,老师还是想检验大家一下,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接受我的检验呢?
(愿意)
师:好,大家都同意,那么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圆纸片,折出它的1/2。
(动手折纸)
师:谁愿意将你折的展示给大家看呢?
(两名拿有不同大小圆片的同学展示)
师: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他们都正确的折出了自己图形的1/2,可为什么同样是1/2,折后图形的大小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起点。从折出圆片的1/2,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感知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数量也不同,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再认识分数的探索欲望。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
活动一:拿水笔
师:这儿有三盒水笔,你们能从每一盒水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
师: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动手拿,并将拿到的水笔展示给大家看)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三人拿出的枝数不一样。
师: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都认为每盒的总枝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水笔的枝数不同。是不是这样呢?现在请3位同学把盒子里所有的水笔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水笔的总枝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
生a: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6支,全部水笔的1/2是3枝。
生b: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生c: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师板书:
6支1/23支
8支1/24支
8支1/24支
师:我们把水笔的总支数叫整体,将取出的1/2叫部分。(补充板书)
师:水笔的总支数不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它所对应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不一样;水笔的总支数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一样,它所对应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一样。
师:假设共有10枝水笔,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
(集体回答)
小结:总支数相同,1/2所表示的支数相同;总支数不同,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同。
设计意图:
最新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