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治理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改善生态环境心得体会(3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生态环境治理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2年起,将每年的6月5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今年的世界主题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旨在倡导反对粮食浪费,减少耗粮足迹和碳排放,使人们意识到粮食消耗方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县”、“联合国最佳人居奖”获得县的公民,应当树立节约粮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在第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我们向全县市民朋友倡议:
一、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二、抵制奢靡,细微着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三、不搞攀比,节约为荣,适量点餐,浪费可耻。
四、饮食均衡,拒绝偏食,营养均衡,拒绝挑食。
五、浪费行为,勇敢制止,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六、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节粮宣传,广泛发动。
七、节粮减排,保护环境,厉行节俭,永续发展。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品质,节约更是一种责任,让我们用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节约粮食、节能降耗的活动中来,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安吉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同呼吸 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激发全社会持久的环保热情,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我县自确立“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来,以“中国美丽乡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载体,探索出了既有地方特色,又具现代特征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全县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要守住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则是全体市民的共同责任,需要共同努力。在第42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我们向全县市民朋友倡议:
衣:天凉增衣热减衣,少用空调降能耗。
手洗衣物节水电,环保面料更适宜。
食:蔬菜禽肉本地购,减少运输及流通。
少油少盐少加工,饮食健康利身心。
住:随手关灯关电源,合理利用太阳能。
节能节电和节水,生活习惯要养成。
用:拒绝一次性用品,提倡无纸化办公。
垃圾固废分类投,循环利用作用大。
行:提倡步行多骑车,公共交通更环保。
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排放护环境。
保护环境,我们任重道远,从点滴小事做起,凝聚每一份心,为了美好的明天,让每一位市民都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携手共建富裕、美丽、幸福安吉!
2022生态环境治理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在20__年下学期,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一门课程。本门课程是研究当代社会主义,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发展道路和规律的科学。它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学科和其它学科的理论知识,是一门最具有指导性、实践性的课程。在学习该门课程的过程中,有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调研昆明滇池生态环境。党的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滇池简介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主要河流有盘龙、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属长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水在西南海口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支流普渡河上源。过去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
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并且在五百里滇池的岸边,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海埂湖滨公园、龙门村、观音山、白鱼口、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二、滇池现状 《怀念昔日滇池美》“潇洒翠绿俏迎春,层林尽染争铺陈。垂丝飞柳情万种,一片玉霞畅精神。绿波碧浪涛声远,细浪翻卷成旧闻。今日痛心伊憔悴,欲盼大禹再现身。来日春晖洒万里,东风染尽三千程。”从上就可以看到,此时的滇池非彼时的滇池。真是往事不堪回首,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从网上了解到,20__年二季度滇池草海水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79.4,属重度富营养状态。主要监测指标中氨氮、总氮、总磷超过ⅴ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达到ⅴ类水标准,其余指标均符合或好于ⅲ类水标准。20__年二季度滇池外海水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4. 4,属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监测指标中总氮超过ⅴ类水标准,总磷达到ⅴ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达到iv类
水标准,其余指标均符合或好于ⅲ类水标准。20__年3季度滇池草海水质类别总体劣于ⅴ类,主要监测指标中总氮、总磷超过ⅴ类水标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70.1。20__年3季度滇池外海水质
生态环境治理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改善生态环境心得体会(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