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感悟分享心得体会小学怎么写 分享书本的心得体会(7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书籍感悟分享心得体会小学怎么写一
客观地说,这本内部资料除有一些排版错误的毛病外,编者罗列《教育学》的很多最新研究成果,内容丰富,材料详略得当,也算是一本编得精致、实用(针对考试)的当代《教育学》汇编。可我在仔细阅读之后,心中竟空落落的,是乎没有一点充实的感觉。书中大量篇幅阐述的这个名词、那个概念,这个模型、那个学派,这种规律、那种原理,这种意义、那种作用给我的感觉实在是在玩文字游戏,这些纸上谈兵的空头理论除增加考试的难度外,对指导一线教师提高教育水平实无裨益。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理论工作者总在忙碌着翻译国外的最新成果和整理传统教育的精华,教育理论书籍种类是越来越多,书是越写越厚。可不知他们思考过没有,为什么社会和人民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满意度却越来越低?这难道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没有关系吗?难道与政治体制发展滞后和教育发展超前没有关系吗?
有人说,人的身上有两种属性并存:动物性和社会性(人性),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减少动物性,增强社会性。“人之初,性本兽。”意指人生之初的婴儿和动物幼崽类似,只知道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其实是对自身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适应,一句话 说是生物的本能。而教育的意义就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用持之以恒的方法加以引导,以减少人的生物属性,增加人的社会属性,也叫人性。因此,“育人”被当作教育的本质属性已是中外教育家的共识。但就是这个共识,在我国却正在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淡化、弱化甚至是异化。我们的教师,为学生的分数,不惜为学生作假;我们的家长,为孩子的分数,不惜一切代价,更不让孩子做家务怕耽误学习 ;我们的社会,以有钱有势为成功的潜规则,而不管成功 的方法和过程,造成社会价值取向严重偏离社会道德的轨道。分数,成学生的命根;考试,成教师的法宝;升学,成家长的目标;升学率,成学校炫耀的资本。这些不良现象,屡屡被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所痛心、所焦虑,可这有什么用呢?为此,我认为一线教师已经到非仔细思考现行教育不可的时候。故不揣浅陋,谈谈自己对教育的一些理解。
教育首先应该尊重生命 、尊重人格。既然人是一种动物,其生物属性中最重要的一点生命和生存理所当然应该得到尊重。同时人又是一种高级智慧生物,有其思维、逻辑和情感,教育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人格,维护每个人的尊严。作为实施教育作用主体的教师,也就应该把关爱学生生命、关爱学生健康、关爱学生身心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情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分数或者其它的方面放在第一位。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不能也最好不要做教师。
教育应该教人“求真”。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的现行教育充斥着虚假,这将会给成长中的学生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我认为,当学生从天真无邪的儿童成长为一个初具是非判断力的少年时,教育中、生活中的种种虚假和丑恶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所造成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他们将会比“狼来”这个寓言中的成人更加地感到空虚无望和无所适从。()而作为干“良心活”的教师,应责无旁贷地让学生解真实的社会、解真实的生活、解真实的人,可这有多难啊!因为,我们教师作为普通人,谁又敢说自己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真”人呢?我不奢望每个教师都能做到言必真,行必果,但我希望教师都能成为不自欺欺人的人。
教育应该教人“求善。”心中常存感恩、怜悯之情即为“善”。教育应该让人常存感恩、怜悯之心。我坚信,一个常存怜悯之心的民族,才是最伟大、最强盛的民族。日本经济发达,可野心昭昭,为其不改,永远也不会强盛。因为一心想称霸的人,其实内心是懦弱的、可怜的。教师教学生求善,当让学生对生命万物常存怜悯之意;对父母、师长常存感恩之心;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教育应该教人“求美”。赏心悦目谓之“美”。广义的“美”应该是“真”和“善”的完美结合。作为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求真、求善,那么让学生悟出何为“美”就会水到渠成。如果能让学生自己知道真正的美,那德育教育就不象现在这样苍白无力。我常想,试图以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政治课程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结果无异于缘木求鱼甚至是南辕北辙。因为很多学生看透虚假,又怎能相信书上的“崇高”的谎言?惟有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方有可能追求完美的圣人境界。这可真是奢求啊!
教育最后才是教人“求知”。在这一点上,可能很多人认为已经做好,因为现在的应试教育已经将追求知识的掌握做到极至。其实不然,此“求知”非彼“求知”也。真正的求知,是学会学习,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时髦的说法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不是像现在大行其道并被多数老师屡试不爽的对学生强行的“硬灌”“死揪”“填鸭式”的“知识轰炸”。须知,古人所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乃是至理名言啊!所以在我看来,中国教育让人真正“求知”的路还很遥远、漫长。
以上仅是我对教育的肤浅理解,难逃俗套同时也是纸上谈兵,惟望能警醒同仁,抛砖引玉,则愿足矣!
关于书籍感悟分享心得体会小学怎么写二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中共共青团成员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不在陌生,通过近一步的学习和认识,我深感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我通过团校菁英班的培训和阅读有关书籍及文章后的总结。
一,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意义
党的xx届四中全会指出: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党的xx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培养中青年理论家,这是关系党未来事业的一项重大举措。党和人民的事业,归根到底是要由青年来继承和发展;青年党员的思想认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决定了未来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为党培养后备军和接班人。
1, 历史证明,青年的思想决定了党和国家未来的事业。
苏东剧变,有着各方面的原因。但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人思想出现了问题。最初,领导人忽视了党的理论的创新与实践工作,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本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照搬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的论述,党的理论僵化并脱离实践,导致政策呆滞缺乏活力。接着,僵化并脱离实际的理论导致党内精英不再拥有共产主义理想,而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维护统治的一种手段,勃列日涅夫就曾经对亲信说过,“共产主义,那是骗人的”。最后,一批缺乏共产主义信仰的领导人主动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放弃所属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成为苏东剧变的直接原因。
党的领导人思想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其青年时代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化的教育和实践。三十年代苏联大清洗,以政治高压代替学习实践强迫民众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而勃列日涅夫等人,正是处于那个时代的青年。被动接受而没有主动学习和思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缺乏真正的共产主义信仰,为今后对党的理论政策缺乏思考和创新埋下来隐患。五十年代后期,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而搞所谓的“改革”,在思想领域造成了混乱而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一批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青年精英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他们的名字耳熟能详: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克拉夫丘克、舒什克……他们成为了苏共和苏联的掘墓人。
历史证明,缺乏一批核心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工人阶级政党,其领导基础必然存在隐患,必然在未来的思想领域后继乏人。
2,现在青年思想特点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青年是人生从不稳定的稳定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其青年阶段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仰什么样的主义。决定了其一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青年培养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西方和平演变的策略下,在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极左主义等一系列社会思潮的冲击下,青年的思想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在青年中仍占据主流地位,特别是爱国主义思想,在青年中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性,在汶川地震、奥运会、国庆六十年游行、反对西藏新疆分裂分子上都有突出的表现,这些都是正确引导、培养
书籍感悟分享心得体会小学怎么写 分享书本的心得体会(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