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劳动事件概括心得体会和方法 在学校的劳动心得(八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学校劳动事件概括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以县局提出的高效课堂建设工作为主线,以县局教学评估工作为引领,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精细管理,务实工作,转变教风,力争我校的教学质量有一个新的提升。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学校领导对教学工作的指导,检查与督导。
1、坚持经常深入课堂听、评课制度。学校领导坚持每周听课不少于3节,学期深入课堂听课不少于60节,参与指导教研活动不少于20次的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匡正教学偏颇,引领方向。
2、坚持教案作业检查制度。学校将采取定期全面检查与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做好检查纪录,搞好查后的交流与整改,评优说劣。
3、坚持月质量检测与期中、期末评估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定制度。每次考试都要按学校的统一要求搞好数据分析与评判工作,教师要做好考后反思,查找问题,弥补不足。
4、组织开展部分学科的竞赛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培养优秀学生,学校将统一安排、组织此项活动。
(二)全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作,切实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1、用心组织教师参与县局组织的“新课程、新教材、新课堂”三新系列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参加“知名教师”讲引路课的活动,组织老师观看县局推出的12节网上课堂活动,透过不断地向先进学习,来丰厚自己的知识功底,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
2、搞好学校“高效课堂专项课题”的申报,组织教师学习教研室制定的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流程,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参与教师,以引领我校高效课堂建设工作的开展。
3、开展以“高效课堂建设”为主题的教学开放活动。凡是参与“高效课堂建设行动”的教师均为开放的对象,面向本区域、面向社会开放,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全面的主题性开放活动。
4、建立教研组织,深入开展我校以练带备,以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备课、教学模式,从而切实将我校高效课堂构建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五大学科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整合教师资源,共同研讨,尽早确定本教研组的高效课堂专题研究方向,并付诸实施。
(三)细化过程管理,扎实落实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全体任课教师务必知晓和遵守的规则,是教师职业操守的底线,为此,学校将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唐山市初中教学常规》,要求教师教学中要践行常规的各项条例,具体地要抓实“备、讲、练、复、测、评”六大教学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1、深化备课,精写教案。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基础环节,教师的备课应做到七备,即:备教材,备目标,备学生和学法,备过程和教法,备德育,备教具,备板书设计,备课的过程最终的成果要体此刻书写教案上,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县局提出的“无教案=没备课=失败课堂”的观念,认真精细写好教案,体现教案的实用性、科学性。
2、高效授课,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教学过程要做到“十化”,即:课前预习基础化,情境导入趣味性,素材选材生活化,实验操作规范化,习题选取梯度化,小组合作有效化,媒体利用化,知识规律整合化,教学逻辑归纳化,课后作业精炼化,教师要按此要求执教课堂,使课堂教学效果化。
3、严格作业的选留与批改。学校要求各学科的作业要全力收交,不漏一人,学生作业要有随堂作业和家庭作业,随堂作业原则上要当堂完成上交,当天批阅。语、数、外学科作业每周至少5次,物理、化学作业每周至少3次,史、地、生、政作业每周至少2次,语文大作文一学期不少于8篇,小作文不少于10篇。七、八年级作业实行小篇子贴作业本上的形式,并留有改后的纸张,以方便教师批阅后学生改正,体现二次作业,有针对性地解决作业批而不改的现象。作业要全批全改,要认真及时,且要有批改痕迹,不能圈阅。
2022学校劳动事件概括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1、桌上一粒饭,农民一滴汗。
2、粮食果瓜吃下肚,美味营养又健康。
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4、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5、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先。
6、保持餐桌卫生,共创整洁环境。
7、良好的卫生习惯,是身体健康的保障。
8、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
9、节约用水一点一滴,珍惜粮食一颗一粒。
10、干净、卫生,你我共同努力。
11、餐厅清洁,人人有责。
12、注重礼仪,文明用餐,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13、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14、宝贵意见请您留下,相互谦让亲如一家。
15、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
16、为了我们的家更美好,请不要用一次性筷子。
1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8、宝贵意见,请您留下。
19、珍惜粮食,人人有责;文明用餐,从我做起。
20、粒粒粮食爹娘汗珠换,节约粮食尊重爹娘劳动。
21、爱护公物,损坏赔偿。
22、相互理解,其乐融融。
23、文明用餐,保持良好心情。
24、爱护公共设施,尽你我应有的责任。
25、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
26、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
27、饭菜穿肠过,礼让心中留。
28、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29、粮食是人类的生命,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30、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31、文明礼貌,秩序井然。
32、积水成河,聚米成箩。
33、粮食来之不易,浪费实在不该。
34、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35、不挑食,不偏食,身体棒又棒。
36、节约每一粒米,节约每一勺菜。
37、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38、学校食堂可真大,干净整洁靠大家,来买饭时请排队,争先恐后真不对。
39、不要高声语,碗筷别乱敲。
40、当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22学校劳动事件概括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却成为争议最大、批评最的多的民生问题之一,如“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肯德基速生鸡”、“地沟油”等问题无一不引起社会各方的密切关注。食品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和政府形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作。近年来我区的食品安全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出台工作制度,签订管理责任状,规范责任机制运作,开展专项整治,实施信用体系建设等,全区食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食品安全形式总体趋好,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社区各界反映很好。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
原因在于:
1、源头污染尚未根治。在种植、养殖环节中,非法使用违禁药物还时有发生,前几年的“红心蛋”“多宝鱼”事件虽然在我区没有发生,但也给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目前我区有为数不少的种、养殖基地,但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这使得从源头保证农产品安全、真正实现农产品全过程质量监控,带来了较大难度。
2、生产加工存在隐患。我区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外来人口也较多,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家庭式小作坊,这些单位具有小、散、乱等特点,设备陈旧、卫生部达标、生产工序不合规范,生产人员达不到相关要求,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有些造假、滥用添加剂等,食品安全事故隐患较多。
3、流通消费环节还欠规范。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伪造标识、滥用标识,欺骗和舞蹈消费者的现象也时有出现,鱼龙混杂使消费者深受其害。食品批发市场的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仍需要完善。此外,餐饮业点多面广,从村宴、乡村学校和民工食堂、快餐店和城乡结合部流动饮食摊点,已成为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和食物中毒的多发点。
4、农村监管有待加强。农村、城乡结合部等,由于信息相对滞后、部分群众自我保护意思较差等原因,给“黑窝点”和小作坊生存的空间;同时,也由于食品安全投入、配置不足等原因,监管力量尚不能实现农村的全覆盖,使农民得权益受到了最直接、最严重的侵犯。
5、监管制度尚欠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还不能有效地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行政尚欠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还不能有效地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往往出现无法可依甚至有法难依的情况。
建议:
1、创新监管思路,加强监管合力。
一方面要按照“依靠政府、协调部门、健全机制、完善网络、宣传引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政府要加大投入,真正为社会公共安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既要在流通、监管、维权老“三网”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互联、信息、协作新“三网”,又要巩固区政府与各镇(街道)、各监管部门的责任平台,积极主动进行情况分析,搭建信息平台。另一方面要通过开展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规范化建设,以确保规范执法、规范督察,对现有的监管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扩大监管领域,营造联合探讨氛围,从而有效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
2、推进制度建设,以机制完善来促进长效监管。
实践证明,抓好食品安全,要靠完善的监管制度来保障,要靠健全的监管体系来维护。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关键是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从监管体系和制度上查找漏洞,强化治本措施,以制度管安全,用制度保安全;二要坚持监管与自律并重的原则,加快食品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强企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责任意识,逐步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食品安全大格局。
3、加大帮扶力度,以产业发展带动食品经济。 做好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在对重大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和重点对象进行整治地基础上,坚持科学监督、发展产业的原则,科学制定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并通过有效监管来促进企业发展,用发展成果来检验监管成效。
4、加强舆论宣传,以全民参与确保食品安全。要充分利用一下几个层面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使劣质食品成为过街“老鼠”。一是部门宣传。各主要食品监管部门要积极利用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通过围绕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以及宣传月、
学校劳动事件概括心得体会和方法 在学校的劳动心得(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