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专业心得体会 学工程地质的心得体会(四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地质学专业心得体会一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二)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
1、实习前认真学习实习指导书,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2、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3、认真细致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作好记录,多提问、多思考。
4、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实习报告。
(一)组织形式
以班为单位进行。每个班作为一个小组,由一名实习教师指导,组长和安全员协同老师工作,同时还有班主任负责学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二)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地点为昆明、武定、元谋地区。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天xx。
第二天上午xx。
下午xx。
第三天上午xx。
下午xx。
第四天xx。
下午xx。
第五天xx。
下午xx。
第六天xx。
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有了初步认识,如地质构造的识别、对风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现象的认识等;对三大岩类能进行初步识别;能使用地质罗盘测岩体的产状;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并作了详细的野外记录。
主题地质学专业心得体会二
在我们刚参加工作后,油田单位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工作性质,为我们精心安排的为期半年的实习,在我看来显得至关重要。我作为一名实习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只是理论上的,而要将这些理论的东西投入到工作中,并能够加以很好的利用,就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实践,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找到它们的联系,从而用理论指导实际,也能够用实践来完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过这半年的实习,使我认识到了两者的差异,理论上所学的东西,在现场应用上并不行得通,很多实际总结出来的规律在书本上是找不到的。举例子来讲,岩屑录井过程中需要对岩屑的含油级别进行判断,在我看来,许多层段都是有油气显示的,但很多情况下师傅却都给否定了,钻井液中混有的原油残留在泥岩或砂岩表面,以及荧光滴照时选取的岩样并不是细小的颗粒,岩样层段钻时与普通泥岩的钻时相同等,都是判断失误的原因。又比如,在地质所见习时,有一次需要对一口井进行补孔,在看组合图的时候,我对比了几条曲线,发现曲线之间相互充斥着矛盾,我问师傅怎么回事,他告诉我说,对于不同的区块,各种测井曲线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中原的区块,感应测井就比自然电位要准确的多,听了他的话,我才恍然大悟,我还以为是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呢!实习的这半年时间里,也让我对油田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大部分的学习和操作都是在前线进行,这让我充分理解到了油田工作的累和辛苦。很多时候干完活,发现自己满身都是油,对比在学校时候的我,就会觉得自己完全变了一个人,刚开始还不适应,但慢慢的也就习惯了,最后和油气接触时间长了,竟然发现自己喜欢上了那种味道,也在那一刻,我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油田的这种工作。
石油前线的工作都是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进行的,尤其是钻井,这充分锻炼了我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印象还比较深刻的一点,钻井见习时,有一次我值夜班,定向钻进时用一根钻杆替方钻杆,采用水力驱动带动井底钻头和螺杆旋转。此时的钻具表要发生变化,但我算来算去就是差了8米多,去钻台上了一趟,司钻师傅告诉我,方保去掉了。我多算了0.95米,回到值班房,可还是不对,这下差的更多了,整整一根钻杆的长度!我觉得还是钻具表没有弄明白
地质学专业心得体会 学工程地质的心得体会(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