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达人团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 参加扶贫培训个人心得体会(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扶贫达人团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一、加强组织领导
3月31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室按照会议要求,及时召开了室主任办公会,组织学习了会议精神,把包村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宝鸡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列入了议事日程。我室成立了包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室主任谢丽娟任组长,副主任吕守奎、窦潇儒任副组长,高志宇等3名县级干部、葛利怀等7名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同时,成立了高家湾村帮扶工作小组,由副主任窦潇儒任组长,副调研员杨积峰任副组长,朱会奇、刘伍军等11名干部为成员,室工会主席柴智强为驻村干部,具体负责包村扶贫日常联络和有关协调工作。4月下旬,室领导带头,组织干部深入村组,开展走访调查,摸清村情民意,结实实际制定了《市委政策研究室包村帮扶金台区硖石镇高家湾村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包抓扶贫工作开头顺利,开展迅速。
二、开展结对帮扶
结合开展“三问三解”活动,我室安排副主任窦潇儒等11名党员干部,重点对高家湾村董留福等11户困难党员和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按照“应对面摸实情、心贴心办实事、实打实促发展”的要求,我室11名干部与该村11名党员困难户和贫困户签订《宝鸡市计划生育家庭创业工程帮扶协议书》,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帮村组和助农户相结合、促发展和办实事相结合,逐户建立了《交友帮扶联系卡》,因户施策,分类指导。全年组织干部447人次进村入户“一对一”开展工作,了解家庭状况,分析贫困原因,探讨发展对策,制定脱贫计划,帮忙贫困户出主意、解难题、谋突破。今年3月份,我室为坪头镇蔡家湾村联系解决群众文化活动锣鼓器材一副,折资2。5万元,走访慰问蔡家湾村群众62户,每户送去一份米面油及棉衣棉被等问慰品,折资1。5万元。6月份,室领导窦潇儒一行8人支援高家湾村夏收,送去慰问品,折资500元;9月份,室领导带领全室干部职工到该村开展《帮扶问慰献爱心,建立礼貌展风采》活动,送去棉被20床,折资4000元。
三、搞好协调指导
加强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协调指导,结合该村实际,帮忙制定新农村建设升阶晋星计划,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搞好移民新村建设。因地制宜,指导抓好村庄路、渠、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引导村组干部和村民开展环境治理,美化、净化人居环境,移风易俗,树立礼貌新风。为了尽快解决高家湾村服务中心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我室在办公经费紧缺的状况下,拿出10万元支持高家湾村服务中心建设,谢丽娟主任、窦潇儒副主任等领导多次向有关部门用心反映,主动联系,为村服务中心建设争取了5万元资金,为村产业发展争取了5万元资金。还从金台区民政口争取19万元对口资金扶持。驻村干部柴智强协助配合村干部多方联系,用心努力,主动与金台区联系,争取来区财政支持资金5万元。目前,以上资金已经全部到村入账。
四、开展“六送”服务
我们充分发挥政研农工系统的优势,用心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能、送项目、送资金、送保障”六送服务活动。送政策,结合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村组干部群众宣讲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做到政策到村到户、入脑入心。送信息,根据实际需求,适时为农户带给劳务信息、农产品流通信息等,促发展,助增收。送技能,结合省、市开展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适时安排该村干部参加培训,提高村治潜力。围绕壮大劳务经济和提升西瓜、核桃等特色产业,协调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送项目,结合实施项目到村工程,用心联系协调有关方面,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安排上,尽可能对该村予以倾斜支持。送资金,协调组织、民政、水利、卫生、扶贫、体育等有关部门,帮忙解决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村内河堤治理、村民中心建设等实际问题。送保障,协助抓好农村低保、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落实工作,做到应保尽保。
主题扶贫达人团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为进一步稳定推进我县移民扶贫工作,县政协根据年度工作安排,于20xx年11月下旬组织相关政协委员对我县移民扶贫工作进行了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这次视察我们所到的10多处安置小区在建工地,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通过对广大移民户的访问和接触,以及召开座谈会、汇报会听取意见,了解到今年我县移民扶贫工作有如下几个新特点:
㈠各级党政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
㈡移民户自愿主动,安置地热心服务。
㈢新建小区点多面广、质量好、速度快
今年我县新建的移民安置小区有35个,点多面广,可安置的人多。各乡镇都抓住机遇,争取指标新建安置点,使今年可安置的人数将达到20xx、20xx两年的总和;安置小区选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今年所建的安置小区均选择在“近路、近水、近田、近电、近医、近学”的适宜位置,在统一规划时均做到建房选址,田土调拨、公共设施、移民计生等同步考虑。今年建设的安置小区质量好、速度快。在总结前两年经验的基础上,今年采取了“统一调剂土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配套建设,由移民户自己选择按标准自建或委托建房”的方法,使所建安置小区的质量大大好于往年。我们视察的安置小区建房,全部浇注了房屋基脚圈梁,全部采用合格机制红砖或灰沙砖,全部用水泥浆砌墙体,按标号浇注楼面,而且速度普遍较快。目前除石坳乡、三都镇有两处因开工迟而进度慢点,其余的安置小区都已完成一层以上。
我县三年来的移民扶贫工作,探索出一条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路子,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但是,今年来,由于我们的步子迈得较大,移民扶贫中自然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㈠配套建设欠帐太大,将影响“长期稳得住”。
㈡致富发展后劲不足,将制约“逐步富得起”。
我县的移民扶贫以有土安置为主。无土集中安置只是少数已通过外出打工积累了一定资金,有稳定收入来源,无需田土,乐意在城镇定居的移民。85%以上的有土安置移民,过去居住在缺乏生存条件的库区、深山区,正因为“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才告别过去世代居住的地方搬迁到外面。从视察访问和接触中了解到,他们搬出来后致富发展后劲不足,客观原因是因为缺资金、无技术,主观原因是整体素质低、陈旧观念多、适应能力差、致富门路少。我们的移民安置小区是采取“三自一补”的方法建设,政府只是适当补贴,移民自费部分占大头。一个四口之家,建新居要自己投资3万多元。只好靠东借西凑。从20xx、20xx的移民户看,不少人房子建好就负债累累,根本没钱装修,只好夫妻双双外出打工赚钱还债,因没文化只能干点苦力活,赚些钱少得可怜的辛苦钱,问他们对今后发展有何打算,他们茫然地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一些未外出打工的移民户,在新的小区也是发展无路、致富无门。搞种养,因田土不足难形成规模;搞加工,既无钱投资又没有技术。有些移民户反映,初到生地,连小额贷款都贷不到。黄港南坪安置小区的移民反映兽畜严重,大桥关坑移民廖宗杭一家7口3.5亩田只收到19担,全都野猪糟蹋了。视察中与当地乡村干部交谈,都认为如何使移民“逐步富起来”是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㈢安置调拨耕地困难,将影响“整体搬得出”。
视察中我们了解到,通过近三年的移民搬迁,田土较多的乡镇都先后接受了一批甚至几批移民,耕地的调拨已越来越困难了,特别是随着国家免征农业税后,农民种田积极性的提高,许多人不愿把田地调出去,有些暂时外出打工无劳力耕种的都宁可将耕地抛荒闲置。加之我们对安置地的激励措施,因安置小区的增多而不能及时到位。安置地普遍反映:用于田土调拨费、“三通一平”和购买“村民待遇”的1000元补助太少。有土安置形式是实现“整体搬得出”的基础条件,耕地调拨困难将影响今后的移民扶贫工作。
移民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新路子。我县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开发的任务很重,尽管近几年通过移民扶贫,使2万多人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但还有2.7万人仍居住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库区、深山区。为早日让他们享受到国家的移民扶贫政策,搬出大山、奔向小康,我们应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移民扶贫步伐。为此,我们特提出如下几点意见建议:
㈠加快配套建设进度,在“稳得住”上下功夫
针对现有安置小区配套建设欠帐多,资金缺口大的情况,建议除继续实施“规划时同步安排考虑配套建设项目”和“向上级争取配套资金”的作法外,应采取政府补助、部门扶助、社会捐助、亲友帮助与自己动手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在配套建设上,一要克服讲排场求形式的作法,制订出一个移民安置小区配套建设的适用标准。如小区绿化,就是宜栽花种草,那样将来养护也是问题,因为毕竟不是城市,而是农村贫困户的移民安置小区。要结合地方特色栽种经济林木,象西港就宜栽化红树,其它地方可栽柚子树、枣树、板粟树、石榴、山楂、银杏、桂花、香樟等,甚至可栽花椒、油茶、油桐树或培植大桑树。二要克服移民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鼓励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能象渣津长仓小区那样大包大揽,连到各家的分岔小路都打好24公分厚的水泥路面,还请花匠栽好花种好草。政府只要统一解决出口大道,公共场所路面硬化,饮水、供电等大的配套,其余的小路、排水沟,只要提供一些水泥和技工工资就可,由移民户自备沙石、自当小工完成。政府帮扶要提高移民户的“造血功能”,否则会使移民户产生依赖思想。三要克服慢慢来的思想,不能让移民户在不安逸的地方一住几年。20xx、20xx年所建安置小区,春节前其主道和排污配套要基本到位,20xx年所建小区明年上半年应配套到位。今后每年所建安置小区其基本配套项目的建设应列入当年目标管理进行考评。
㈡加大政策扶助力度,在“富得起”上做文章
实施移民扶贫战略,目的不仅是改变移民居住环境,落脚点是让移民户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改变生产方式,提高文明意识,实现逐步富起来的目的。因此,考核各乡镇各部门移民扶贫工作,不能光看移出多少人,安下多少户,而要考核对移民户的后期帮扶工作。建议除继续完善“四优先,五减免”政策外,一要将省市县单位部门的扶贫与移民安置小区的配套建设挂钩,已配套的小区可不安排挂钩单位,配套任务重,所需资金多的可安排“有钱”的单位挂。二要把示范村庄建设重点向移民安置小区安排,通过抓示范村庄建设,提高移民户的文明程度,促进移民安置小区两个文明建设。三是县里一些优惠政策应向移民安置小区倾斜。要鼓励移民户发展生产、创办企业。银行信用社贷款应允许移民户用住房抵押,以联户担保或干部担保。劳动就业局应有输送地、有计划地专门为移民户培训外出打工人才;农业科技部门应为移民户培训种养科学技术,确保每户或有1名外出打工赚较稳收入,或有1名明白人在家从事种养加工。四是要在移民户中培育看得见、可信服的致富典型,各乡镇都要在培养、引导上下功夫,在为移民户找致富路上想办法,以鲜活的典型带动移民户致富。
㈢加强关心管理力度,在“迁得出”上想点子
视察中,乡村干部反映,移民扶贫工作将越来越难做。怎么按照“整体迁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我县移民扶贫工作?参加视察的政协委员通过座谈,建议对近三年已迁移民户,一要加大关心和管理,使他们想到有人领导、有人关心,感到与安置地村民同等待遇。移民户从大山搬出来,初到之时肯定有许多不习惯、不适应的地方,乡村两级要教育党员、干部、群众去关心、帮助移民户解决困难,帮他们度过一段不适应期,逐步与当地群众融为一体。二是引导他们按照当地的产业链安排和发展生产,寻找致富的门路。三是教育他们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争创“十星文明户”。对今后的移民扶贫工作建议:一是安置小区选点可适当小一点,便于田土调拔。二是房屋不要统一面积和规模,让移民户有选择。有钱的人口多的可选择面积大的,无钱的人少的可选小的。三是建沼气池应与建房同规划、同施工,便于节省劳力、资金,保证质量。四是在每个安置小区安排一处建牛栏场地,一般可按3—5户建一间12—15平方米的牛栏。五是前、后栋尽量错开,避免前一栋的猪圈、厕所正对着后一栋的大门。
㈣加快小区建设速度,在“进得去”上见分晓
全县各移民安置小区建设速度虽然较快,但却不平衡,而且今年是元月份过春节,计算剩余时间与工程量、各乡镇还应抓紧时间,采取倒计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抢进度,以便移民户能早日搬进新居过春节。各职能部门和挂钩单位要围绕这个“一号工程”,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和帮扶工作,以移民户能否提前“进得去”来检验我们的群众观念和工作态度,检验先进性教育的成果。
主题扶贫达人团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一、基本情况及贫困分部状况
xx村是省县xx镇最西南的一个偏僻小山村(行政村),南与,西与xx乡连接,北与xx村近邻;共有8个自然村,9个村小组,有农户226户,总人口1130人;劳动力388人,全村有耕地面积920亩,山地面积26000多亩,毛竹林面积6000余亩。
全村共有党员22名(其中女党员2名)。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为2350元。
二、致贫原因及表现
1.贫困户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缺劳力的导致贫困人口重要原因,加上贫困户经济基础差、收入低、因病、因残、因学致贫,需要政府扶持和社会人士对他们进行救助才能摆脱贫困。
2.贫困户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增长缓慢,受资源条件、资金、技术、观念等因素制约,贫困户以种植为主,因管理不当,投资较小,加上有时受自然灾害影响,造成经营能力低下,科技意识不强。贫困户当中有些养殖业,没有规模和特色,缺少资金或缺乏技术,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发展产业不少人“半途而废”,有时生活难以维持,更谈不上致富。
3.贫困人口居住环境条件差,生活难、用电难、用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得“六难”问题很突出。因为这些贫困户居住分散,靠山建房多,家境贫寒,生活环境差,开门见山,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力不足等造成贫困的原因。
4.贫困户多数居住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地方,生活环境恶劣,信息闭塞,思想落后,缺乏创新和竞争意识。只有通过移民搬迁,才能从根本上长远解决贫困。目前,我村共有10户40人需要移民搬迁。
5.项目申报上级部门在审批下达计划时,个别项目下达的总投资比上报的总投资小好多,致使工程缺口资金过大,导致工程不
扶贫达人团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 参加扶贫培训个人心得体会(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