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心得体会总结 综合实践课程心得体会范文(8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心得体会总结一
为了密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英语的联系的综合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思维能力和联系英语与生活进行创新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基础英语教育应有的发展方向。由于单词是英语教学之本,我设计了单词的练习与实践。
活动主题:我爱记单词。
活动对象:五年级学生。
活动内容:学生已学单词与日常交际单词。
二、活动目标的设计
1、通过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的积极态度和兴趣。
2、了解一些单词的各种属性,使学生具有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各种游戏形式,使学生掌握一些单词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活动内容的预设
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和jion in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所学其他课程,对活动内容进行灵活的整合,确保学生的一切难题都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
四、活动实施过程
1、活动准备阶段。
①确定活动主题。师生共同确定活动主题,对主题进行分解,明确研究内容。
②分组。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列出分组原则和注意事项。
2、活动展开阶段
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必须清楚活动方案的要素与指导方法。 游戏形式包括:单词蹲、单词扭扭扭、单词接龙、你比划我猜、我说你猜、单词大小声、口型猜词等。
②小组依据方案实施活动。依据活动的进展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有效指导。
3、成果展示阶段。
确定展示形式为游戏的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成果展示。
4、活动总结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有效手段和保障,它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主题活动方案的设计中也必须要突现活动的评价。
1、通过测评表来考察学生作品的不同方面(包括过程、结果、态度、情感等)。评价人员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和同学。
2、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对活动的整个过程分阶段进行评价。
推荐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心得体会总结二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内容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感想资源开发资源利用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改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掀起素质教育的热潮,农村中小学也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推行素质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摆在我们教师面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更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能把课改只当做是纸上谈兵而已。
说到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很多老师拿着课本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不然,我认为,只要我们像平时教学生写文章那样,处处留心,时时思索,很多有价值的题材就会跃然纸上。只要你善于开发并利用好这些题材,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下面是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感想。
﹙一﹚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着手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既是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又是一门与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品德与物理化学等科目并行设置的综合性课程。而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师其实都是身兼多科教学的多功能教师,这就像人们常说的“农村中学的教师是‘甘草’,一身都是‘小刀’。”那我们就应该把每一把刀都磨锋利些,让它们有用武之地。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教语文版《陈毅市长》一课时,在这一节课中要求学生从“角色扮演”中去体会这篇戏剧的主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深刻的理解这篇戏剧,以至这则戏剧所要表达的主旨能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学时,我们只是简单地把戏剧逐字逐句的读一遍,然后机械的要求学生默读一遍,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达到教学要求。教师的这种老套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不仅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会使学生养成“用别人的肺呼吸”的坏习惯。这不仅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而且对他们今后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相当的不利。
新课改呼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呼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得靠我们教师用新的教学方式去正确引导了。所以,在此单元的教学中,我决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要我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我要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受一些电视节目的启发,我决定用参加“看表演猜词语”的比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时,我预先准备已写有成语的卡片,然后讲明比赛规则,再让各小组选几位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猜。在同一时间内哪组猜最多,算哪组获胜。其中两组同学的表演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是王志
军同学表演的“掩耳盗铃”,只见他一手捂住耳朵,一手拿着小木棍使劲敲桶,还不忘左顾右盼,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还有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我为了引入《水浒传》这个主题,请同学上来讲一个水浒人物的故事。肖维自告奋勇地讲述了林冲的故事,他的讲解刚刚结束,班里其他同学都议论纷纷,畅所欲言,各自讲述自己知道的梁山好汉的事迹。这就是我心目中反应迟钝,不积极发言的的学生吗?我为自己感到羞愧。兴趣之门打开了,一切都变得容易了许多。接下来,再由活动过渡到教学内容中,同样用比赛的形式,同学们大胆地去探讨、研究,一节课下来,他们还觉得余兴未尽,相约下午活动课时还要再比一场呢!
只要你当个有心的教师,敢于去实践,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发现我们的学生有着多么令人难以至信的天赋,发现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可爱!
我认为,不管你任教的是哪一门学科,只要教师心中有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你也一定会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模有样。
﹙二﹚走进孩子的生活从德育入手
现代教育呼吁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何为素质教育?用特级教师高林生的话来说,让学生把好的习惯养成了就是高素质教育。每个人的习惯来自他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教育必须植根于生活,表现并服务于生活,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架能让教育通往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走进学生的生活也是便捷之路之一。
比如针对我班学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按时做值日的不良习惯,我设计了一个“争当文明小公民”的实践活动。首先,我先收集一些相关内容的图片和影带,利用班会时间让大家观看,让他们初步了解到这些不文明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然后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此的看法。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给别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了。目的达到了,我便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要为争当“文明小公民”而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学生们也表现得信心十足。仅仅几天时间,我突然发现我们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了,其结果来得如此之快,是以往任你怎样苦口婆心的说教都无所能比的。可见,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所悟的情境教育,真的是一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明确教师的职责,努力探索,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勇于去实践。当然,由于不同的教育情境,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分布,特别是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条件性资源方面有着地区的差异而不平衡。我国的一般情况是中西部地区资源状况比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落后,农村比城市落后。造成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识别、开发和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的意识与能力,从而造成了许多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
(一)自然性资源开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宇宙万象是语文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性资源主要指:(1)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名山大川,等等,(2)人工形态,如农田水利,园林花卉,城市景观,等等。
各地的自然景观多种多样,适合开发的自然资源也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发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自然性资源。例如笔者的家乡南康市就有南山森林公园、文峰塔、莲花山、苏子步行街、旭山烈士陵园、陈赞贤烈士墓等自然人文景观。
(二)社会性资源开发。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果学生仅仅被关在家里校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爱憎观”、“是非观”、“荣辱观”,又从何而来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实践活动正可以以此作为资源,让学生去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人文性资源开发。所谓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性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人文性资源。
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学校资源的利用。学校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语文教师、课代表、文学社、图书馆(藏书、画册、音像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源)、校园文化环境,等等。
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多种形式,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行——动口、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讲故事、演讲,辩证、答辩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生动性、鼓动性和敏捷性;口头评讲作文、课文试讲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写字比赛,可以在书写与比较中得到写字的秘诀,了解写错别字的原因;查字典,能掌握各种检字法,懂得字典凡例,探索出一些文字编排的规律;词语接力赛,可以训练学生的联想力;警句收集、报刊剪摘注评等,可以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手抄报、演课本剧,可以发挥学生个人专长,发展个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网络空间等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当然,随着网络这个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出现,校内、校外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界线正在逐渐被打破,校内、校外资源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二)家庭资源的利用。家庭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电脑材料,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
家庭是爱的摇篮,对家庭资源的利用首先在于“关爱”,家庭教育是亲情教育,即被人关爱、关爱别人的教育,在被关爱中,学生学会去关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心得体会总结 综合实践课程心得体会范文(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