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疫情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学校疫情防控培训心得(7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学校疫情管理培训心得体会一
38、尊重劳动成果,倡导健康生活。
39、节俭消费、文明用餐。
40、就餐完毕,送回餐具。
41、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每一滴汗水。
42、我细细咀嚼,只愿与你一起的时间岸边的慢些、再慢些。
43、文明用餐,节俭惜福。
44、文明有序、节俭卫生、安静就餐。
45、爱衣常暖,爱食常饱。
46、每一粒粮食都是土地里开出的花。
47、节约粮食,现在做起。
48、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49、食尽盘中餐,珍惜身边人,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50、尽力尽责,将心比心,相亲相爱,共存共赢。
51、狠抓食品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52、建知识型团队创文化型食堂。
53、餐中美味,田中苦味。
54、宁愿不够再加,最好不要剩下。
55、建知识型团队,创文化型食堂。
学校标语 | 公司标语 | 工厂标语 | 医院标语 | 企业标语 | 工地标语
最新学校疫情管理培训心得体会二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呼吸道传染病 的防控知识,教育学生打喷嚏时要主动掩住口鼻,及时洗 手,提高防病意识。
(二)搞好学校各类场所环境卫生,加强通风,保持空气 流通。
(三)公共上课场所(如音乐室、舞蹈室、电脑室) 要求一批学生进去消毒一次。
(四)减少不必要的校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和大型会议等 活动。
(五)开展手部卫生教育,各类场所应配备洗手龙头及洗 手液。
(六)若有老师或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 症状,应戴口罩并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课。
(七)学校校医室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用口罩、一次 性手套、洗手液和感冒药品。要有专人落实晨午检制度、 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八)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 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机制,完善信 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九)提前掌握学生假期有无到过疫区,如到过疫 区,还没返程的,请其推迟返回时间。如已返回的,请其 到隔离留验场所隔离自离开疫区14天。
1. 疑似患者应立即戴上口罩就医。
2. 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3 .若被诊断为患者,其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隔离医 学观察。
4. 启动以班级为单位的晨午检制度。
5. 学校由专人负责离校学生的家访联系,了解其每日健康 状况。
6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实行日报和零报告制 度,掌握每日现症学生增减情况。
7.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8. 学校要在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教室、寝室及公共 教室如电脑、视听、图书馆等的消毒与通风。
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受 到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消毒方法如下:
(一)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擦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擦净。
(二)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 洗净。
(一)有效氯浓度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1.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为1:100 比例稀释;
2. 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 20克/包):1包消毒 粉加4.8升水;
3. 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1 片溶于1升水。
(二)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三)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 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一)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 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儿童请勿触碰。
(二)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
最新学校疫情管理培训心得体会三
为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在学校的扩散和蔓延,指导学校科学有序地开展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障师生安全"为目标;确保所有进入学校人员均经过体温监测,所有具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均得到及早发现,所有病例密切接触者均得到有效的隔离和医学观察,所有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及时送医。
(二)工作原则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系统联动,群防群控。
(三)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全市各高等院校、中(职)小学、幼儿园(以下统称为"学校"),校外培训机构、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参照执行。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评估结果,本导则将及时进行更新。
(一)开学前工作
1、合理确定开学时间
(1)省教育厅明确,全省大中小幼儿园2月16日后继续延迟开学,具体开学时间将提前一周向社会公布。学生在开学前不得提前返校,如有特殊原因需提前返校的,须报学校批准。
(2)学校应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工作"两案八制",针对开学准备工作进行专项评估和隐患排查,研究制定返学后"一校一策"的疫情防控相关措施,逐级下沉到"一院一策""一班一策",并组织对卫生保健人员、班主任(辅导员)、保洁、门卫和食堂负责人等关键岗位的培训。
2、建立疫情防控工作体系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分片包干负责制,加强对辖区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督促指导。
(2)学校应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查督办。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院(系、部)、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防控工作的责任人。有多校区办学的学校,每个校区必须指定防控工作的责任人。
(3)学校应成立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机构(防控组),由校领导亲自兼任组长,学校综合协调部门具体负责,总务、教务、后勤等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组成,建立学校、年级(院系、部)、班级三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责任到班、到人,压实防控包干责任。校领导(院系领导)分年级包干、班主任(辅导员)跟踪到人,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的跟踪管理。(具体见附件1、附件2)
(4)学校要严格值班值守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到位上班。校(园)长、书记手机24小时开机畅通,时刻处于待命状态。
(5)每日全面排查师生健康状况,逐级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对身体异常及有可疑症状者实行疫情快报制度。
3、开学前防护知识宣教
(1)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师生员工开展开学前线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普及教育,指导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防治工作,理解支持政府、学校各项应对措施,进一步强调"五个一律""六个严禁"纪律。
(2)加强人文关怀,引导师生员工理性认识疫情、做好科学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4、做好开学保障准备
(1)物资保障和全面消毒
①学校要根据本地本校医疗条件,加强与属地工信部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联系,解决好防控疫情所必需的消毒物品、洗涤用品、口罩、红外体温测量仪、医用防护服等设备设施,做足、做好疫情防控应对准备。
②组织开展全面的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重点对教室、宿舍、食堂、浴室、运动场馆、图书馆、活动室、教师办公室、实验室、厕所等校舍和公共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清扫和预防性消毒(基本要求见附件3),全面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条件。全面检修和补充校园公共场所的洗手水龙头,并配备洗手液或肥皂。
③要在医疗机构指导下,辟出专门场地作为隔离观察区域(基本要求见附件4),完善相应的设施设备、专业人员、医疗条件、生活条件保障,主要用于隔离疑似病例、发热人员。
(2)校园安全工作
①校园实行全封闭管理,原则上只保留一个出入口,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进入校园的人员及车辆须逐一进行身份核验和信息登记,落实体温检测、口罩佩戴等措施,体温未超过37、2℃的方可进入。
②加强留校师生员工管理,实行外出审批、请假制度,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得外出。外出返校时须核验身份、检测体温、了解去向和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应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③除留校师生工作生活必需外,校内教室、实验室、运动场馆等室内公共场所暂时关闭,室外场所仅对留校师生员工开放。
④组织开展开学前安全大检查,加大校园巡查和食堂、宿舍校内空置房等场所和饮用水、通勤校车等重要设施、重要部位的监管力度,及时整治排除问题隐患。
(3)教学任务保障
学校要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相关指导意见,立足校情,"一校一策"细化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区别毕业年级和非毕业年级,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和教育规律,加强分类指导,避免一刀切,努力实现"停课不停学"。
①"一校一策"强化居家学习指导,加强学生网上学习资源选择的指导,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利用好本地本校优质资源,认真研究明确适合线上学习的课程。对小学低年级上网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其他学段学生作出限时限量的具体规定。
②"一校一策"做好教育教学服务,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加强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和心理辅导。对偏远乡村学校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儿童、随迁子女,特别是离泉在重点疫区的学生,加强家校联系,实施精准帮扶。
③"一校一策"组织网上教研,发挥学校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的团队教研力量与专业引领作用,加强网上集体备课、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新课题研究。
④"一校一策"用好学习资源,合理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国家专用电视频道以及省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指导学生居家学习。
(4)信息化工作
①疫情期间,学校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协同办公能力,通过使用线上oa系统、远程视频会议办公等方式保障校内管理和服务效率,防止交叉感染,控制疫情传播。
②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加强校园卫生、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卫、宣传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开学保障和疫情防控合力。
(二)返校报到工作
1、接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允许开学通知后,学校需向全校师生员工发放《告知书》,明确学校防控的相关要求,并提前通知返校前自查症状、自测体温,于返校前如实填写《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表格样式及具体安排,待确定开学时间一并通知),作为师生员工返校的参考依据。
2、根据师生的排查结果和学校防控条件,精准安排师生分院系、分年级、分班级、分期、分批有序返校。有下列情形的,一律暂缓返校。
(1)假期从重点疫区返泉人员,未达到隔离观察14天的,需继续居家观察(已返校的高校教职工,需继续在校隔离观察)。出现相关症状、体温高于37、2℃的,要暂缓返校(或复学、复工)。
(2)除需达到本市规定的隔离要求外,有下列情况者,暂不适宜返校:凡出现发热、咳嗽、呕吐、乏力、咽痛、腹泻等身体症状体征者,应待症状体征消失(发热患者烧退后48小时、呕吐腹泻患者症状消失后72小时),身体痊愈后方可返校(排除感染引起的咳嗽等症状的,如过敏、哮喘等,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提供医学证明)。
3、师生应根据家校距离,合理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返校,乘坐私家车返校要轻装简行,校门口下车,车辆及陪同人员不进校。不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返校。确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用品,避免与可疑人员近距离接触。
4、学校应结合实际,实行多入口组织当批返校的师生排队(间距1米以上),依次测量体温和健康问询,对有相关症状者进行劝返,到正规医院就诊,并通知班主任(辅导员)落实专人随后跟踪管理,彻底阻断一切疫情输入渠道。询问和观察要点为:
(1)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发热、咳嗽、乏力、呼吸不畅、腹泻、流涕、咳痰等。
(2)其他传染病相关症状:发热、皮疹或疱疹(眼结膜、皮肤、口腔黏膜)、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咽喉痛、流涕、呼吸不畅)、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腹痛)、腮腺肿痛、黄疸、结膜充血、头痛、精神状态不佳等。
5、对于因疫情防控原因未能按时返校上班的教职员工,参照有关精神视作上班处理,并统筹安排他人顶岗。从事饮食、饮水的从业人员应持有效健康证上岗且保持人员相对稳定,以做好学校开学的防疫准备和保障工作。
(三)开学后工作
1、健康教育管理
(1)学校要将疫情防控知识以及抗击疫情精神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开学第一课,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教育、疫情防控科普教育、生命与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
(2)充分利用课堂、讲座、板报、宣传栏、广播、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的健康意识和能力。
2、健康监测管理
(1)严格落实晨午(晚)检制度。在校门以及图书室、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入口设置体温检测点,师生员工在每日(次)入校或进入密集场所前,均应接受体温
学校疫情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学校疫情防控培训心得(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