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的心得体会学生 党史心得体会学生800字(6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主题党史的心得体会学生一
学习党的历史,让我了解了过去,更看清前进的方向。
>
党史告诉我们,奉献,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和崇高境界,爱岗敬业就是最平凡的奉献精神,没有平凡的爱岗敬业,就没有伟大的奉献。奉献没有职位高低之分和岗位大小之别,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尽心尽力奉献智慧,发挥作用、攻坚克难,在困难面前勇挑重担,在职责面前敢于担当,勇于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共同利益。以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保持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充满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在自身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作出一番贡献。
>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求实、务实、踏实的实干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街道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每一项工作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关乎人民群众幸福,更应该有求真务实的精神。我们要从具体实在的工作做起,把上级文件精神吃透,把辖区的现实情况和现状摸准,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思路,把居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志,抓住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协调各方面力量,着力解决群众最盼、最急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
总结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赢得人民这一条是最重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了历史经验之后,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实现的。在整个过程中不乏坎坷与失败,历史证明只有赢得了人民才能赢得胜利。革命的实践反复证明了毛泽东的伟大论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将人民团结起来,将人民的力量凝结起来,才能克服一切困难,使之前进。
“疫情防控阻击战”充分证明: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攻克一个又一个堡垒、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的法宝。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和创新城市基层治理,有效地把工作做到群众身边,才是真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群众是最了解群众的,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才能够更加的贴近社会、贴近民众,了解城市治理中最基层主体的实际情况,及时、客观表达民众的利益诉求,帮助民众解决最为迫切的问题。所以,我们所有的工作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主题党史的心得体会学生二
大家好!
初心如磐,以史为鉴。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迎着2021“牛年”的东风,“十四五”开局起步,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以全面从严治党擎起朗朗乾坤。
“党史学习教育”已“蓄势待发”,以史为鉴,重温史诗,红色教育“生根发芽”。
追溯历史,倾听回响。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高度关注党史学习教育,特别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学好、学深,把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进程,汲取宝贵经验助力新时代新发展,并在多次考察谈话和重大会议上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把中国革命历史作为的营养剂,修好党史教育这门必修课,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增添正能量,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党史学习教育”承“华诞献礼”,以学为基,传承经典,初心使命“落地开花”。
行程万里,初心如一。2021年,站在诸多历史交汇点上,“十四五”开局起步与党的“百年华诞”交相辉映,更凸显历史感和责任感。各基层党组织要全面加强组织建设,通过多形式、全渠道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等学习教育和活动编排,切实做好“党史学习教育”落地生根;坚持把政治过硬摆在首位,进一步优化干部任选用机制,突出抓好社区(村)“两委”换届工作,确保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切实抓好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大胆识人用人,充分发挥好在基层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机制,锤炼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铁军”。
“党史学习教育”呈“主题常态”,向史而新,谱写华章,播种星火“进千万家”。
鉴往知来,百炼成钢。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华章”,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拓前进,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人间正道。作为党员干部新时代必修课,“党史学习教育”是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守初心、担使命的有力抓手,是以史为鉴催生政治智慧的有效路径,是各领域党组织开展落实工作的根本遵循。各领域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上下细、下足功夫,广泛动员、大力宣传,带领大家接受一次思想政治洗礼,让“党史”进万家,让“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生活化。
谢谢大家!
主题党史的心得体会学生三
党史的小故事:红军山炮连的来历
1931年5月16日,第二次反“围剿”战斗打响。31日,红三军团及红十二军突袭建宁城,共击溃国民党军刘和鼎师4个团。至此,红军15天横扫700里,连打5仗,消灭国民党军3万多人,缴枪2万多支,缴获山炮4门(两门为白沙战斗中缴获),战后,毛泽东高兴地在建宁留下《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光辉诗篇。
31日晚,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在建宁城红三军团驻地主持召开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第五次会议。会议决定利用缴获的山炮,组建红三军团山炮连和红一军团山炮连。红一、三军团山炮连在建宁组建后,红一方面军总部为了提高山炮的作战效果,决定建立炮兵训练基地,培养优秀的炮手,地址就设在溪口北郊凉伞坑的百丈台。从此,百丈台上军号嘹亮,红军炮兵战士刻苦学习军事技术。
山炮连建立之初,山炮少,炮弹更少,每一颗炮弹都显得十分珍贵,不能随便浪费。训练时是没有炮打的,新炮手只能在实战中由老炮手现场指教。因此,炮手们平时就要苦练过硬的本领。经过严格的训练,红军炮兵战士个个顶呱呱,称得上神炮手。
红军有了炮兵如虎添翼,山炮在攻防战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32年10月,总政委周恩来、总司令朱德签发了《建黎泰战役计划》,拉开了第四次反“围剿”序幕。10月18日下午,攻打建宁的战斗打响,攻城部队是红一军团。敌周志群部依仗着坚固的城墙和精良的武器,企图负隅顽抗。红军从建宁城北门发起攻击,红军用山炮轰开了一个大口子,敌人被炸晕了头,纷纷朝城内逃窜。红军又用山炮沿着敌人逃跑的方向延伸射击。炮弹炸得敌人鬼哭狼嚎。建宁战斗很快结束,红一军团击溃建宁县城守敌周志群部的第二团,缴获枪支500余支,俘敌官兵400余人,占领建宁城。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开始了第五次“围剿”。红一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奉命从江西广昌移师建宁、指挥建宁阻击战。1934年1月29日,国民党派出飞机轰炸红军阵地,向邱家隘防线进攻。7倍于红军的敌军轮番进攻,山头上炮火纷飞,子弹呼啸。红军指战员沉着应战,红军的山炮派上了用场,待敌人发起冲锋进入了最佳射程才开炮,敌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只可惜山炮数量少,炮弹有限,在防御战中只能起辅助的作用。
建宁溪口凉伞坑的百丈台是红军第一个山炮连诞生地。关于百丈台还流传着一首红色民谣:“百丈台,百丈台,红军炮兵射击台,白军官兵断魂台!”
党史的小故事:朱德回乡的“约法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不辞辛劳,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从1952年到1966年,他先后深入到27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130多次视察。其间,他6次到四川视察,但只回过家乡1次。
1960年3月9日,朱德乘车从南充经蓬安、营山抵达仪陇,回到了阔别52年的故乡。在仪陇县马鞍中学时,正值学生吃晚饭,他径直走到食堂和寝室去查看,亲切地询问同学们:“一个月吃多少粗粮、细粮?零花钱多少?有没有补助?家里能供给吗?”
现场看到的情景和同学们欲言又止的回答,使朱德意识到情况不容乐观。他严肃地对陪同人员说:“娃娃们正是长身
党史的心得体会学生 党史心得体会学生800字(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